今年被视为可穿戴设备行业元年,今年也是行业爆发元年。
可穿戴设备产品主要有三个发展方向:一是信息交换产品,如智能手表、谷歌眼镜等;二是信息交换产品,如智能手表、谷歌眼镜等。
二是健康监测产品,主要针对老人、儿童等人群;第三,运动控制产品,如眼镜等运动控制、脑电波控制等。
得益于4G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以及相关技术的日益成熟,可穿戴设备已经从概念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
笔者认为,可穿戴设备产业潜力巨大,发展前景广阔。
科技巨头率先出谋划策。
今年6月初,苹果正式发布一站式健康信息采集站HealthKit和智能家居站Homekit,正式进军可穿戴设备和智能家居领域。
包括苹果、三星、谷歌、英特尔等科技巨头纷纷涉足可穿戴设备领域,主要是因为可穿戴设备未来将得到广泛应用,有望与手机、电脑、电视、汽车等终端,形成新的平台和生态系统。
可穿戴行业仍处于发展的早期阶段。
一旦创新产品出现并定义市场,相关公司有望成为下一波技术和网络的领导者。
NPD DisplaySearch研究报告显示,今年全球可穿戴设备出货量预计将达到4万台,同比增长近一倍至9万台,年出货量将达到1.53亿台。
其中,中国大陆将从今年起成为全球最大的可穿戴设备消费市场。
内地将成为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
预计中国对可穿戴追踪设备的需求将从今年的1万台增加到今年的3万台;智能手表的需求量将从今年的1万台增加到今年的4万台。
塔。
艾瑞咨询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可穿戴设备市场规模为20.3亿元(人民币,下同),预计2018年将达到4000万元。
大陆之所以能成为最大消费市场对于可穿戴设备来说,首先是因为其人口众多,并且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度越来越高。
其次,可穿戴设备生产技术的改进带来了成本的降低和功能的改善。
,可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此外,4G网络的引入保证了相关数据的传输和处理能力,为可穿戴设备提供了良好的运行条件。
笔者对可穿戴行业及相关企业的发展前景持乐观态度。
投资者可关注谷歌等科技巨头的产品动向。
此外,可穿戴设备的零部件主要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电源、无线通信和传感器等,相关厂商值得关注。
此外,电信运营商有更大的机会成为可穿戴设备的推动者,比如利用可穿戴设备来争夺用户,以及将可穿戴设备与互联网套餐等服务捆绑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