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赋能

可穿戴设备产销规模稳步增长,今年产量预计将达到7500万台,

时间:2024-05-22 14:48:02 科技赋能

苏图研究院近日发布《年Q1可穿戴设备研究报告》显示,今年以来,可穿戴设备产量大幅增长,达到每年近万台。

在如此快速的增长下,预计每年将接近10,000台。

目前,可穿戴设备产品较为单一。

智能手环、智能手表、智能眼镜的产量已占可穿戴设备总产量的70%左右。

其中,智能手环产量最大,而智能手表产量不断攀升,预计2020年将成为行业主导产品。

智能手表中,儿童智能手表产量大幅增长,精准的定位功能深受家长喜爱。

另一种具有潜力的可穿戴设备是蓝牙耳机。

在苹果的带领下,越来越多的手机厂商取消了传统的耳机插孔,这为蓝牙耳机提供了有利的发展机遇。

可穿戴设备的渗透率正在逐渐提高。

国内可穿戴设备市场正处于发展初期,总销量较小,但增长稳定。

数据显示,可穿戴设备市场年销售规模为1万台,预计年销售规模将达到1亿台左右。

随着可穿戴产品多元化发展,销售规模将大幅增长。

大多数可穿戴设备正从概念向商业化过渡,渗透率逐渐提高。

科技对生活的影响日益加深。

随着互联网巨头和科技公司加入可穿戴设备行业,可穿戴设备的推广和用户渗透率将上升到另一个层次。

智能手环和智能手表最受欢迎。

在对用户最喜欢的可穿戴设备形式的调查中,手环和手表不出所料地位列第一。

近50%的用户更喜欢腕戴式产品。

智能手环和智能手表的价格、功能和外观是可穿戴设备中最具性价比的。

从市场份额来看,智能手表的市场份额将在年内超过智能手环,苹果智能手表仍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智能手环是目前最流行的可穿戴设备。

智能手环的功能与运动、健康密切相关。

在养生潮流下受到年轻人的喜爱。

智能手环除了健身计步、睡眠监测等功能外,还具有来电提醒等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与手机配合使用、代替手机使用。

其中,小米手环在行业中发展迅速,腕带产量位居行业第一。

智能手环的价格一般都不会太高,价格区间基本在~元左右。

智能服装是一种正在走向商业化的可穿戴设备。

它原本属于前沿领域。

从产品功能来看,智能服装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音乐夹克和自热衣服是目前已开发的产品。

这种多功能、便携的尖端产品将满足一些科技爱好者的喜好。

头盔和眼镜也是很受用户欢迎的可穿戴产品。

此类带有大屏幕镜子的产品功能更加丰富。

比如骑行时可以实现地图导航,基于VR技术还可以玩虚拟游戏。

但该类产品功能最为复杂,也是技术门槛最高的可穿戴设备形态。

一二线城市的消费群体更愿意尝试。

目前,可穿戴设备市场规模较小。

在限制因素调查中,53%的用户对可穿戴设备了解不够,正规购买渠道不多;此外,可穿戴设备由于其技术属性,价格也不会太低。

约30%的受访者因认为价格高而放弃购买。

因此,从购买力来看,一二线城市的消费群体会更愿意尝试可穿戴设备。

也有一些用户觉得可穿戴设备的实际价值不高。

这方面与价格密切相关。

无非是可穿戴设备性价比不高。

手机还可以替代可穿戴设备的部分功能。

智能手环、智能手表等产品无法成为刚需产品,用户需求有限。

分析人士认为,国内可穿戴设备市场空间巨大,仍在等待巨头企业加入。

尽管可穿戴设备产量和交易规模稳步增长,但一些潜在问题尚未得到解决。

智能手表、智能手环受到了部分群体的欢迎,但厂商依然没有推出一款能够真正满足消费者期望的可穿戴设备,缺乏让消费者眼前一亮的功能。

智能手环提供的健康数据价值不大,用户并不完全信任和使用这些数据。

此外,智能产品的电池续航时间也受到诟病。

电池容量与产品外观的平衡度较低,未能为消费者提供足够舒适的使用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