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赋能

华米科技如何在智能穿戴热潮中脱颖而出?

时间:2024-05-22 14:44:52 科技赋能

注定是可穿戴设备的转折年。

过去最受欢迎的Jawbone在年初退出了智能手环市场,而另一巨头Fitbit一季度的出货量和市场份额也出现下滑。

困境。

相比之下,小米手环则在这场战斗中脱颖而出。

截至4月初,小米手环总出货量达到1万部,也位列今年第一季度全球可穿戴设备总出货量第一。

小米手环的生产者、小米生态链中的企业之一华米科技是如何将一个小小的智能手环变成销量过十亿的行业领军者呢?他如何能在一个普遍被认为高估的行业中成为曾经被低估的赢家呢? 7月,极客公园前沿社邀请华米科技创始人兼CEO黄汪与五位前沿社成员进行闭门讨论,进行高强度的“近场调研”,深度审视华米科技。

技术如何在最后一波智能可穿戴设备浪潮中“生存”并取得胜利。

由于前沿协会的近场研究属于闭门交流,期间讨论的很多信息都无法公开。

我们精选了一些可以公开的内容与大家分享,希望能给当前的硬件制造行业带来一些思考。

定义产品的能力是初创企业生死存亡的关键。

可穿戴设备在2008年成为热门行业,经过多年的培育,智能手环在国内市场逐渐被用户所熟知,手环也成为了新潮流的象征。

在了解小米手环为何成功之前,我们可以先看一下2018年智能手环在主流市场的情况:当第一代小米手环以79元的低价上市时,大家可以想象一下买家的反应。

并且知道。

2019年8月16日,第一代小米手环上市,3个月内售出首批10000条。

与其他智能手环不同的是,它的销售速度越走越快,甚至没用一个月就达到了第四百万的销量。

前沿新闻:当时市场上大部分品牌腕带售价都在1元以上。

小米手环为何将售价定为79元?黄旺:价格低廉确实是当时小米手环的一个关键优势。

但这并不是为了与售价超过1元的品牌竞争。

之所以将价格定在几乎无利可图的价格,主要是为了击退山寨追随者。

很多人不知道,“深圳山寨商家”是做品牌硬件最让人担心的竞争对手之一。

我们以前有过一次非常痛苦的经历。

不管你怎么控制成本,深圳的山寨货只会比你便宜,所以你不把自己逼到墙角,你给他们的空间就会把你逼死。

如果我们卖的话,那么我们就为深圳山寨商家的推广做出了贡献,因为山寨商家不会考虑各种品牌、市场投入、税收等问题。

当他们看到你的产品特别好,你卖的话,他就敢卖99甚至更低。

79元的价格当然是微薄的利润。

事实上,我们当时确定的价格是69,这几乎让我们抓狂。

但这确实帮助我们击退了山寨制造商。

可能有一些山寨产品比我们便宜,但我们有小米品牌。

如果他们达不到我们的规模和爆发力,自然就会退缩,最大的市场就会被小米手环占据。

这个势头形成之后,我们凭借小米的品牌、互联网渠道以及这个价格的先发优势,拉开了小米手环与其他品牌的差距。

在小米手环出现之前,智能手环的价格一直居高不下,国外的产品至少要千元以上。

小米手环的出现,让这些高价产品要么被踢出局,要么改变定位,要么降低产品定价与华米竞争。

在这个过程中,销量是最有力的东西,它让华米从规则破坏者转变为新的规则制定者,也让我们在供应链上拥有了更多的主动权。

最前沿新闻:除了价格之外,您认为小米手环还有哪些特点能够成为当时的现象级产品?黄旺:我们确实事后进行了审查。

我们认为最重要的是电池寿命长。

当时我们声称30天不需要充电。

事实上,根据我们自己的测试,它甚至可以在不充电的情况下持续长达 3 个月。

当时,大多数手环的电池寿命只有一周左右。

可想而知,这种对比带来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

这不仅仅是一个参数问题,它与体验密切相关。

我们对其他品牌的手环进行了跟踪研究。

一开始,很多人佩戴手镯是为了求新。

如果佩戴几天后需要充电,新鲜感过后,用户就会不再感兴趣。

我们相信,在电池寿命上取得突破将是形成我们自己产品独特定位的好机会。

如果我们的电池续航时间能够比市面上的产品长很多,首先我们就能立刻超越用户的心理预期。

当用户看到这款手环与其他手环不同时,一个月就不需要充电了。

这将为该产品形成积极的声誉。

当然,后来我发现电池寿命不仅仅是功能上的优势。

足够长的续航时间也让用户养成了佩戴的习惯。

如果你使用一个产品一两个月,你就会很好用。

,并且会更加适应它的存在。

事实上,根据我们的数据,小米手环的用户留存率比其他续航一周的产品高出数倍。

只有当用户真正使用时,才会出现口碑、传播、连锁反应。

因此,电池寿命长对于产品的爆炸性来说非常关键。

前沿新闻:为什么其他人不这样做?为什么你能做到?黄汪:说到高续航,我们在技术上是领先的,但我认为主要是我们在产品定义和功能选择上做出了正确的选择。

其实,当你定义一个产品时,主要是一个做出权衡的过程。

你不可能从一开始就在所有方面都完美。

你必须做出正确的选择并做出权衡。

为了延长电池寿命,最重要的是放弃显示屏。

由于增加了显示屏,电池就被显示屏的作用所浪费。

我们一度犹豫过,但最终觉得为了最终的卖点而牺牲一些功能是可以接受的。

我们发布的最后一款产品的电池续航能力特别强。

我们说它的续航时间为30天,但实际上用户一般在两三个月后仍有电量。

这对我们来说也是一个惊喜。

当然,没有硬件技术是不可能实现产品定义的。

事实上,我们也仔细分析过Jawbone失败的原因。

也就是说,它的设计实际上是一个概念产品,做成了量产产品,3个月就坏了。

硬件的质量注定在市场上不会长久。

前沿新闻:您提到做产品一定要有所取舍,那为什么放弃显示屏而加入来电振动提醒功能呢?黄旺:其实雷军建议我们增加这个功能。

我们的小米手环初始版本于今年 4 月完成。

但由于我们要增加来电提醒的功能,所以推迟了产品上线的时间。

八月抵达。

但当我们回顾的时候,我们发现雷军的建议其实非常有价值。

因为来电提醒可以让手环给予反馈,而来电提醒的振动则强化了手环的存在感,让手环成为“人与手机之间的桥梁”。

一方面,人们不再需要一直盯着手机。

他们只需要依靠手环的提醒就知道有人正在联系他们。

另一方面,这让手环作为一个有用的手机配件被接受,不再是一个思考和开发成本很高的新品类产品,也不再是可有可无的硬件,而是成为一种养成习惯的成本。

放弃手环的用户也相应增加。

在这一点上,我觉得雷军的直觉非常好!事实上,这也正是引发当时小米手环爆火的另一个角度。

当时我们还实行了开放政策,没有对第三方应用的访问设置限制,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手环的负载值。

安卓、苹果系统均可接入手环,微信、微博、支付宝等移动应用均可使用小米手环数据。

从今年下半年开始,小米手环承担了微信步数排行榜中大部分硬件访问KPI。

通过这个,我们的运动监测功能可以通过他们的平台进一步扩展。

有人说这中间的数据也是很有价值的东西,但其实在你把体量做大之前,盯着几十万条数据是没有用的。

重要的是要让手环在用户习惯的设备、应用和场景中释放价值,而不是只看产品本身的功能。

前沿消息:华米自主品牌Amazfit智能手环取得了可圈可点的销量和口碑,但您似乎对此并不太满意。

为什么?黄旺:做产品其实就是一场与“心魔”的战斗。

控制自己对产品的欲望确实不容易。

我们做Amazfit的时候就想着做创新的东西,我们要把这个产品做到完美。

我们把产品做得功能齐全,不仅可以进行专业的运动监测,还可以满足日常穿着的美观。

为此,我们更换了80%的零部件甚至芯片技术,但这导致了产品迭代更新跨度较大,导致产品供应链质量状况参差不齐。

最终产品的销量虽然不错,但并没有达到现象级的程度。

我也从这件事中验证了一个教训。

硬件产品的迭代不可避免,但新一代产品相对老一代产品的更新量不能超过30%。

如果超过30%,基本上就会延迟。

另外,我们当时产品的市场定位也出现了一些偏差,这也是一个教训。

我在做Amazfit的时候,我们聘请了高圆圆来代言这个产品。

目标用户原本是女性,但我当时贪心,原本将其定位为男生送给女生最好的礼物。

我后来补充说,这也是送给女性的礼物。

送给男生最好的礼物,当然是有一款男生黑色款。

事实证明这样有点乱,最终的效果也不是很理想。

归根结底,你要把你的产品定位好,规划好市场,不要贪婪妄想,不要试图坐在目标用户群的墙上。

前沿新闻:现在您已经成为可穿戴行业的赢家,您对公司未来有何规划?黄旺:我认为我们公司是一家人体数据公司。

未来我们肯定会关注人体,但目前的核心是继续推动手环及相关产品被更多人使用。

这也算是一种自我定位。

其实我觉得腕部智能产品还是有很多机会的。

现在小米手环已经成为了一个比较具有行业影响力、能够掌控硬件生态链的产品。

因此,我们未来继续关注智能手环很重要。

基本的。

另一方面,除了手环之外,目前还没有其他硬件可以让用户24小时随身携带。

我们以前做的很多产品都失败了,因为这些产品很容易被其他产品取代,但手腕的位置目前还不能被手机或者其他东西取代。

在这个领域,重要的是不要低估市场或高估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