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穿戴设备市场将在未来几年呈现大幅增长。
市场研究机构Juniper去年发布报告称,2018年全球可穿戴设备市场规模为14亿美元,预计年内将增至1亿美元。
市场研究机构IDC今年早些时候也发布报告称,2019年全球可穿戴设备年出货量预计将达到1万台,全年将达到1亿台。
不过,一些业内人士并不像Juniper、IDC那样看好可穿戴设备市场的未来。
他们认为,未来市场增长不会太快。
可穿戴设备领域的先行者耐克不久前也宣布将裁员FuelBand健身手环部门的硬件团队,并且未来很有可能不会更新该设备,由此可见耐克就在这个领域。
你可能遇到了难以克服的困难。
那么,对于一款可穿戴设备来说,想要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取得成功,需要满足哪些条件呢?网易数码结合外媒报道,整理总结了可穿戴设备成功的10大因素。
让我们来看看。
看一看。
(1)足够聪明。
坦白说,很难找到一款足够智能的可穿戴设备。
虽然一些可穿戴设备已经可以监测佩戴者的心率和健康状况,但它们也具有一些类似于智能手机的功能。
但我们还是希望看到引人注目的智能可穿戴设备,不仅可以安装大量应用程序,还可以随时随地取代我们的智能手机。
如果按照这个标准来看,谷歌眼镜可能会成为未来可穿戴设备市场最重要的产品。
(2)足够实用。
目前有多少可穿戴设备适合普通生活?这个问题目前还没有合适的答案。
耐克的 FuelBand 等产品可以帮助人们进行健身追踪,但谷歌眼镜仍然拥有当今大多数可穿戴设备所不具备的许多功能。
对于制造商来说,他们不仅需要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还需要用事实来证明自己的产品是实用的,可以在普通的日常生活中使用。
(3)大公司的支持。
目前在可穿戴设备领域取得成功的企业大多拥有雄厚的资金和丰富的软硬件资源,包括谷歌、三星和索尼等。
他们通常可以在新技术上投资数十美元。
研发资金1亿美元,但对于一些规模较小的初创企业来说,他们的想法可能很好,但由于缺乏资金和各种资源,很难真正做大做强。
(4)强大的软件支持可穿戴设备目前面临的一大问题是软件集成。
三星在今年的世界移动大会(MWC)上发布的智能手表Gear 2搭载了自家的Tizen操作系统。
但很明显,这款开源操作系统并不是很“令人满意”,导致三星计划在今年推出另一款搭载Android的机型。
Gear 2.可穿戴设备领域需要一个像智能手机领域的Android或iOS一样被消费者广泛认可的操作系统。
目前看来,谷歌上个月发布的Android Wear有望承担这一重任。
(5) 能够与其他设备集成。
三星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好。
例如,今年发布的智能手表Gear 2可以与其Galaxy系列智能手机一起使用。
这实际上是可穿戴设备的规范。
新的发展方向。
由于大多数可穿戴设备的硬件配置不高,功能也比较简单,最好与手机等其他设备配合使用,才能充分发挥其优势,获得消费者的认可。
(6)第三方开发者的支持 目前市场上可穿戴设备的第三方应用非常少,因此制造商如何让自己的设备吸引开发者的兴趣至关重要。
无论是基于位置的应用程序还是可以消磨时间的游戏,第三方应用程序都将成为可穿戴设备成功的重要拼图。
(7)文化认同 文化认同对于可穿戴设备同样重要。
无论是三星的 Galaxy Gear 2 还是 Google Glass,用户都需要从内到外感到舒适。
如果人们觉得佩戴一个可穿戴设备很舒服,那么该设备就不是什么“酷”的东西,那么这样的设备肯定很难成功。
(8)为用户提供真正的价值 虽然大多数可穿戴设备看起来很“酷”,但对于用户来说,设备是否具有真正的价值才是最重要的因素。
例如,购买建筑追踪器的用户希望使用它们来实现健身目标,而购买谷歌眼镜的用户则希望使用它们来提高生产力。
因此,能否为用户提供实际价值也是可穿戴设备成功与否的关键。
关键因素。
(9)耐用性当用户花很多钱购买可穿戴设备时,大多数人都希望能够尽可能长时间地使用它。
这些用户并不希望可穿戴设备的产品更新周期像智能手机一样快。
他们希望这些先进设备能够长期使用。
不过,厂家肯定不愿意这么做。
所以如果找到一个平衡点,将会是厂商需要关注的事情。
(十)销售价格能够为公众接受的。
不管怎样,售价对于大多数消费者来说仍然是最重要的因素。
因此,一款可穿戴设备想要打开销量,最重要的是确定一个大众能够接受的售价。
。
虽然售价高达 1000 美元的 Google Glass 一上市就被抢购一空,但主要原因是大部分购买者都是开发者,而目前在售的 Google Glass 还不是最终的消费者版本。
因此,一款可穿戴设备想要获得成功,必须拥有合理的价格才能获得用户的认可和“买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