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如今手机泛滥,但由于其便携性,其功能已接近极限,无法突破。
可穿戴设备取代它们的时代已经不远了。
无独有偶,即将于美国当地时间5月28日至29日在旧金山举行的一年一度的谷歌I/O开发者大会引起了人们的热烈关注。
主要因素之一是对新型可穿戴设备(即智能设备)的猜测和期望。
手表,还是搭载英特尔芯片的新版谷歌眼镜?当人们提到可穿戴设备时,往往首先想到的是Watch、Google Fit等“高端”物品,然后下意识地捂住了口袋。
它们的价格为数千至数万元,且性能未知。
价格可不便宜啊!说实话,东西是用来用的,不是用来炫耀的。
酷并不代表价格“高”。
市场上有很多既实用又人性化的可穿戴设备,比如多功能智能手环,它是中国制造的,价格只有几百甚至几千元。
俗话说,除了自己的健康,其他的都不过是外在的东西。
目前,以健康、运动为主题的可穿戴设备在技术尚未取得实质性突破之前,注定是IT市场的宠儿。
近日,知名研究机构发布报告称,到2020年,全球智能手环市场规模将从20亿美元增至1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达65%。
报告还提到,目前有1/5的美国人拥有某种类型的可穿戴设备,82%的用户认为可穿戴设备的一个重要好处是让医疗保健更加便捷。
在中国,健康可穿戴设备现在越来越流行,选择空间很大。
在笔者看来,与其盲目“追星”,不如选择适合自己的。
例如,老年朋友可以选择操作方便、品质优良、价格实惠的小米手环。
中年朋友不妨看一下前不久推出的华为手环B2。
不仅具有商务气息,还可以显示时间、追踪运动、监测睡眠等,还是分体式设计。
手环主体可以拆卸下来,成为一个带屏幕的蓝牙设备。
耳机。
乐信的BonBon是目前第一款将服务直接嫁接到微信公众平台的智能穿戴设备,更适合年轻人。
事实上,可穿戴设备的技术研发仍处于“开拓”阶段。
Watch虽然不“绿色”,但也并不“成熟”。
“赶潮流”的消费者不一定要爬得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