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健身手环、蓝牙手表、智能戒指等可穿戴设备产品使用方便、设计时尚、价格合理。
它们终于被广大消费者所接受,也有相当的知名度。
成长空间。
独立研究公司最近的两份报告做出了令人兴奋的预测。
不过,资本市场对于可穿戴设备未来的盈利能力却极为谨慎。
冷热的波动反映出此类新产品的开发和应用存在诸多不确定性。
两位数的增长趋势将持续5年。
根据市场研究公司Gartner的年度预测,全球可穿戴设备销量将增长18.4%,达到2.75亿件。
另一家研究公司IDC则专注于智能手表和手环,涉及类型较少,基数较小。
预计今年全球销量为1.1亿部,增长38%。
两家公司都认为两位数的增长趋势将持续到2020年,甚至持续到2020年。
Fitbit成立于2001年,是可穿戴设备市场的领导者。
它的独特之处在于它的健身活动手环可以测量并显示步行步数、心率和睡眠质量。
目前占据可穿戴设备市场近四分之一的份额。
近一年来,股价低迷,市值减半。
5月初,该公司发布一季度业绩,销量破万台,毛利率高达50%,相当可观。
不过,证券分析师担心可穿戴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利润受到挤压。
尤其是该公司对第二季度和全年业绩的预测远低于行业早前的预期,印证了市场担忧,导致股价当日下跌10%。
苹果智能手表的出现带来了可穿戴设备的快速增长。
近期,小米等国际厂商的新兴产品抢占低端市场,给Fitbit带来了与双方竞争的压力。
Fitbit的应对措施是围绕手环推出一系列产品,例如功能齐全且高端的Blaze,以及智能手表Alta。
同时,正在大力进军国外市场,与阿里巴巴签约在天猫开店。
Fitbit透露,由于研发投入增加,近期利润将受到影响,因此毛利润可能会下降至40%以下。
该公司还与亚马逊Echo合作,用语音查看自己设定的健康监测指标,为智能手表增加移动支付功能,进入苹果智能手机领先的领域。
苹果智能手表,加上专门用于监测身体和运动状况的软件,完全可以与Fitbit相媲美。
包括小米和三星在内的全球智能手表和手环制造商预计将在今年内推出新一代产品。
按理说,手腕上的电子设备只是可穿戴技术的起点。
服装、眼镜、头盔等,都可能成为市场新宠。
科技与生活融为一体,将实用性、便捷性和个性化体验融为一体。
新一代软件程序可以通过蓝牙、WiFi或数据直接连接到互联网,许多应用程序可以在没有手机的情况下独立运行。
时尚品牌 Ralph Lauren 旗下的 PoloTech 衬衫可以监测穿着者的心率、呼吸深度和平衡度以及其他重要数据,然后将信息反馈到 iPhone 或 Apple Watch。
在5月份举行的开放创新I/O开发大会上,谷歌展示了与LEVI合作的一款夹克。
适合在城市里骑自行车的上班族。
他们只需滑动或轻拍衣袖即可通过手势控制各种功能。
通过此功能,您可以控制音乐、接听电话、查看地图和日历,以及使用耳机传输到目的地的距离和所需时间。
该织物含有多触觉传感纤维,并有一个可以取下充电的小电源按钮。
顶部可以折叠和清洗。
然而,科技与服装结合时,除了开发柔性材料并使其穿着舒适外,还需要适应服装设计的理念和工作流程。
它试图改变人们对服装功能的认识和习惯,这与佩戴手环有很大不同。
,这可能需要相当长的时间。
可穿戴设备正在向专业和小众消费者发展。
随着传感器和软件的不断进步,可穿戴设备也正在向专业和小众消费者发展,比如专门为田径、骑行、潜水等领域设计的“运动手表”。
、抗震、抗摔,其自身的差异带来了较大的价格溢价。
价格能够维持在高位,具有可持续性,给厂家从容开发和改进的机会。
可穿戴设备最具潜力的消费群体是银发群体。
美林和美国银行的调查报告显示,全球平均预期寿命每五年增加一岁:从48岁增至77岁。
目前60岁以上的银发老人约有9亿,由于医疗带来的长寿以及二战后婴儿潮的老龄化,到2020年这一数字将超过20亿。
老年人或将依赖可穿戴设备用于移动安全、监测步数、心跳和血糖水平、辅助听力和视力以及紧急通知的电子设备。
这些人不仅想要而且需要这种类型的产品。
一些工业用途的可穿戴设备最初是为军事用途而开发的。
类似于GPS卫星定位,最初属于国防工业,后来改编为民用,厂商在初期研发上搭了便车。
头戴式显示器正在向民用消费转移,用于娱乐和电子游戏。
HTC、索尼和微软在这一领域展开竞争。
谷歌两年前推出的眼镜的失败并不意味着眼镜在可穿戴设备中没有作用。
它们用于工业。
智能眼镜可用于设备检查和维护。
您可以边工作边查看说明,无需用手翻动。
DAQRI的智能头盔配备了十多个传感器,可以同时传输有关环境的信息。
配备热像仪检查设备,及时发现安全隐患、诊断问题,最大限度地提高全厂机械的运行效率,充分发挥物联网的优势。
最好的功能。
敦豪(DHL)物流在新加坡亚洲物流中心使用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眼镜,旨在在技术效率上展开竞争。
与其他消费电子产品相比,可穿戴设备很容易被吹捧到令人眼花缭乱的高度,尤其是与服装配饰结合使用时。
时尚产品周期短,需求几乎无穷无尽,因此出现了一些不可靠的预测。
然而,投资者并不那么容易被愚弄。
谨慎宣传,参考资本市场对圈内重要企业未来利润的猜测,有助于认清现实。
具有巨大潜力的市场往往不在媒体雷达屏幕上。
我国人口结构趋于老龄化,制造业正处于转型期。
在自身需求驱动下,与民生、产业相关的可穿戴设备得到发展,国内外市场巨大。
进可攻,退可守,势必比追逐快速毁灭的时尚产品要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