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0年9月三星Galaxy Gear发布之初,《福布斯》杂志就直言2020年将是“可穿戴技术年”。
然而,可穿戴技术的使用率在接下来的三个月里缓慢增长,这使得所谓的“可穿戴技术年”并没有如期到来。
美国《连线》杂志预测,今年可穿戴技术将迎来重大发展。
飞跃。
尽管2018年确实出现了一些新的智能手表,包括谷歌眼镜项目的重要更新,但可穿戴技术的使用率尚未达到融入主流生活的必要水平。
于是,行业专家再次无奈调整了对可穿戴技术的预测,声称2020年将迎来期待已久的“可穿戴技术年”。
这一次,可穿戴市场看起来突破就在眼前。
苹果的新款智能手表正在推动主流市场的采用,谷歌眼镜正在迅速接近初始测试的最后阶段,几乎每家手机制造商都在尝试生产自己的可穿戴设备。
这一切似乎都预示着业界的预言终于成真了。
不久之后,我们就会看到街上的人们用智能手表打电话,或者通过头戴式显示器进行在线视频通话。
然而,截至2020年6月,可穿戴技术在主流市场的采用仍然相对缓慢。
谷歌眼镜已不再上市,智能手表仍然普遍被视为手机的配件。
今年可穿戴技术可能取得了强劲的发展势头,但参与者仍在努力将可穿戴技术推向主流产品。
随着我们慢慢进入下半年,许多分析师改变了语气,宣称今年将是“可穿戴技术年”。
多年来,可穿戴技术一直在成功的边缘摇摇欲坠,而且似乎永远是一个难以捉摸的目标。
早在 2010 年,当汉密尔顿手表公司生产出世界上第一块计算器手表时,许多人就预测可穿戴技术将成为下一个重大事件。
然而,经过多年的不断尝试,还没有人能够有效地将可穿戴技术应用到更广阔的市场。
无论是微软的MSN Direct服务智能手表还是Oakley的Thump音乐眼镜,都证明可穿戴技术对于科技和时尚品牌来说是一个难以克服的挑战。
随着众多可穿戴设备进入消费市场,可穿戴技术取得了突破性的发展,即将进入主流市场。
然而,其使用量同比增速仍低于预期。
为了更准确地理解这一现象,element14 确定了阻碍可穿戴技术发展的四大挑战。
只有克服这些挑战,行业期待已久的“可穿戴技术年”才能真正到来,包括: 1、缺乏具体标准 在谈论可穿戴技术时,人们总是忘记可穿戴设备本身对于用户来说非常重要。
它们几乎从来都不是最重要的,它们只是连接到更广泛的通信网络的前端设备。
用科技记者 Ben Hamersley 的话说,“可穿戴设备只是大型服务按比例缩小的物理表现形式……只有通过互联网连接才能充分发挥其潜力。
”为了发挥其潜力,可穿戴设备必须部署在更广泛的物联网生态系统中,以便与外部互联网服务和局域网内的其他设备进行交互。
这项任务极其复杂,需要可穿戴设备准确了解何时需要与其他设备通信,何时不需要。
每次新设备添加到可穿戴设备市场,都意味着连接点的数量必须增加,最??终导致网络的整体密度更高。
到2020年,全球可穿戴设备市场预计将增长至1.26亿台,这将使设备之间的干扰更加难以控制。
此外,现有的UHF标准(例如Wireless HD和WiGig)无法支持大量连接。
因此,为了让可穿戴设备成功进入主流市场,需要采用ECMA等更先进的标准。
2. 充电和电池寿命可穿戴技术面临的最常见挑战之一是寻找更小、更强大的电池和充电解决方案。
对于便携式技术来说,电池寿命一直是一个难题。
随着可穿戴设备力求轻薄美观,大多数传统电池解决方案已不再适用。
这个问题在智能手表上尤其明显,大多数智能手表必须每天充电。
随着消费者期望的提高,这个问题将变得更加难以克服。
早期的智能手表只能提供短信提醒和音量控制。
然而,现在,消费者希望他们的设备能够像手机一样运行多种应用程序并连接到 LTE 网络。
最大的问题之一是用户期望智能手表能够显示高清图像,这导致仅仅为了保持设备屏幕的清晰度就需要瞬间消耗高达 60% 的电池电量。
鉴于电池续航时间不足被广泛认为是可穿戴技术面临的最紧迫问题,业内许多公司已开始寻找新的解决方案,例如蓝牙智能(Bluetooth Smart),这是一种针对小型便携式物联网设备的超低功耗解决方案。
通过蓝牙智能连接,可穿戴设备可以将一些功能分配给用户的智能手机,从而降低功耗并延长设备电池寿命。
除了优化配电之外,业界还不断开发大量技术来延长电池本身的使用寿命。
就在几个月前,投资者詹姆斯·戴森投资了近万美元用于固态电解质电池的开发,预计可使大多数可穿戴设备的电池寿命延长一倍。
尽管这些解决方案有一天会彻底解决可穿戴技术面临的功耗问题,但要得到广泛采用仍需要很长时间。
3.过度依赖智能手机。
从目前的可穿戴设备来看,它们并没有像大多数其他技术一样取代旧产品,比如笔记本电脑取代PC、手机取代固定电话等,大多数可穿戴设备仍然被视为手机的“配件”,不是替代产品。
造成这一结果的部分原因是模拟智能手机功能的组件太大,无法用于可穿戴设备,这意味着大多数智能手表、耳机和健身追踪器仍然需要“捆绑”才能连接到智能手机或相关平板电脑。
计算机应用程序可以运行。
这种对其他设备的依赖导致消费者质疑其价值,许多人开始问:为什么要购买另一台设备来获得现有智能手机可以提供的相同功能?随着市场上可穿戴设备数量的增加,技术提供商需要花费更多精力向消费者证明其产品的附加值。
但事实上,很多智能手机厂商都是通过“高端”的产品定位来展现自己的价值。
4.社会接受问题除了技术限制外,各种社会质疑也阻碍了可穿戴技术的广泛应用。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谷歌眼镜项目。
该程序面临众多投诉和法律挑战,最终被禁止在银行、赌场、办公室、餐馆和其他场所使用。
除此之外,该计划还面临一些政治挑战。
美国当局严格禁止用户在开车时佩戴耳机,进一步阻碍了可穿戴设备的主流采用。
谷歌眼镜也受到活动人士的广泛批评,指责其侵犯个人隐私权。
在谷歌眼镜公测阶段,一些用户甚至因未经许可拍摄路人照片而受到攻击。
由于多方的负面反应,谷歌眼镜最终被迫于年初返厂重新开发。
在对可穿戴技术的社会影响进行广泛讨论后,业界认为,消除这些担忧的唯一途径是推动产品应用并逐步扩大社会接受度。
然而不幸的是,社会规范的建立始终是一个极其漫长的过程,这进一步延缓了可穿戴技术的发展。
本文提到的四个方面是可穿戴技术成功进入主流市场需要克服的核心技术挑战。
此外,可穿戴技术的发展还面临着许多其他困难,包括美观、设备重量、应用兼容性等。
虽然业界积极实施了许多改进来克服这些挑战,特别是在电池寿命和行业标准方面,但抽象概念就像社会接受度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真正改变一样。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长期挑战本质上并不是技术性的。
也就是说,阻碍可穿戴技术发展的不是技术提供商,而是广大公众。
消费者正在抵制智能眼镜和类似的潜在侵入性可穿戴设备的开发,并正在制定可穿戴技术允许/不允许的标准。
因此,“可穿戴技术年”的最终到来并不取决于苹果、三星或谷歌,而是取决于消费者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