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赋能

华米皇王!今年的新计划不仅仅只有小米手环3

时间:2024-05-22 14:11:44 科技赋能

“我已经半年多没敢跟媒体说话了,发布会前有过半年的沉默期。

然后就是快一个月了,我已经有半年多没有和你联系了。

” 3 3月29日下午,许久不见的黄汪终于在华米在纽约证券交易所(NYSE)上市50多天后坐在媒体面前。

我们见面的时候,他似乎精神抖擞,和我们聊起了过去的一段时光。

黄汪告诉极客公园,1月份在与全球基金的交流和路演中,一些投资机构并不了解华米的定位。

由于其前竞争对手Fitbit在智能可穿戴领域失败,这一可能出现的问题引起了投资者的关注,因此他们想知道华米的最终目标是什么?在黄汪看来,华米本质上是一家由生物信息和活动数据驱动的公司。

这背后的逻辑,他在各种场合多次提到,是在目前拥有数万月活跃用户的前提下,华米不仅是全球第一的智能手环/手表制造商,更重要的是,该公司是朝着“人类数据公司”的目标迈进,这正是公司成立之初所定下的目标。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除了一些可穿戴产品,华米还做体重秤。

小米体重秤和体脂秤都来自华米,原理是一样的,都是为了从人体中获得更多的好处。

数据:“当我们测量一个人的运动、健康等数据时,我们需要一个身体数据,形成整个人的生物数据闭环。

然后我们就可以评估这个人的运动结果、减肥结果、睡眠质量等。

”由此产生的体重和身体素质的变化都是综合信息,这是我们做硬件的一个逻辑,我们会根据人体数据和活动数据来做设备,所以如果有一天大家发现我们生产出来的东西就不是了。

手环还是手表,不要惊讶,我们就是数据的逻辑。

”按照这个逻辑,华米在过去的五年里从智能手环发展到智能手表,再到智能体重秤,甚至跑鞋。

黄旺早已涉足其中,产品线也早已细分为各个群体和领域,而成功上市无疑给了黄旺更多的信心和鼓励。

所以在这次采访中,黄汪着眼于他长久以来的愿景,从可穿戴设备的变化趋势、下一步的产品开发、与小米的合作等多个角度给我们带来了他对未来的思考。

通过人体数据的闭环,任何一家企业想要做强,就必须有自己的壁垒,而在黄汪看来,华米恰恰构建了“人体数据”壁垒。

从2001年成立到2016年上市,华米科技并没有成长很长时间。

但它在产品布局和发布节点上有自己的策略,几乎覆盖了可穿戴设备的每一个细分领域。

黄旺表示,一路狂奔,却有它的逻辑。

我们梳理了其主要产品发布节点及各自特点:2020年8月,小米手环1发布,售价79元,主打长续航; 2018年3月,华米发布小米体重秤,售价99元,主打家庭健康和智能; 2017年9月,华米宣布自有品牌AMAZFIT,并与高圆圆合作推出时尚手环,主打时尚、女性群体; 2017年6月,小米手环2发布,售价1000元,增加了显示屏; 2017年8月,AMAZFIT运动手表发布,瞄准运动手表领域,专注专业运动; 2017年4月,米动健康手环发布,专注于通过人工智能识别心脏问题; 2017年7月,米动手表青春版发布,主打多彩、防水; 2017年9月,AMAZFIT米动手环发布,采用彩色IPS触摸屏,50米防水,建行龙支付版,支持云闪付;今年12月,AMAZFIT运动手表第二代发布,新增50米防水。

不难看出,华米的产品布局正在从最初的大众化走向精细化、垂直化。

在这个过程中,它也在不断强化自己的品牌。

以小米手环为代表的产品凭借性价比和简单实用而受到大众的欢迎。

自有品牌AMAZFIT通过细分产品和品牌来抓住更高需求的用户。

这一产品策略不仅针对Fitbit,还针对Garmin和Suunto等制造商。

在华米官网上,不同价位的不同产品被细分到各个领域。

通过这样的一步步布局,华米找到了可以覆盖不同人群数据的产品思路。

通过与小米生态链的密切合作,这一理念也进一步放大了其价值。

“智能家居让我们可以在更广泛的场景中使用可穿戴设备,这也是我们的竞争力之一。

语音控制的下一步是什么?我之前也分享过,我们通过手环入睡后,灯会亮起来。

”自动关闭,不需要通过语音关闭,为什么?因为手环检测到睡眠信号并通过蓝牙广播,让空调和灯光自动调节到合适的状态,这一点与其他不同。

智能家居设备。

我们可以更自动地检测人体的状态。

”在黄旺看来,智能穿戴市场上没有其他公司比华米更了解人体数据。

因为华米掌握着人们24小时的状态和数据。

目前,超过70%的用户每天戴着手环睡觉,剩下的30%的人睡觉时不戴手环。

这样的用法可以检测到丰富的数据。

而因为小米生态链的联动,华米不仅让可穿戴设备成为了类似“智能音箱”的控制中心,还因为手环控制而变得更加无感,这也让它显得更加独特。

但这只是华米利用人体数据的一种方式。

从更高的层面来说,人体数据的利用具有更大的价值。

如果关注苹果产品的人就会知道,在今年 9 月的苹果发布会上,苹果带来了手表心率追踪的系统级更新,并与 FDI、斯坦福等机构合作,对人体心脏进行研究。

更系统的追踪可以帮助用户及时预防心脏突发事件。

事实上,在苹果发布这一功能之前,华米今年4月推出的米动健康手环就已经具备了心电图(ECG)监测功能。

该产品也是华米首款面向医疗健康领域的产品。

一次重要的尝试,人体数据的深度应用是其重点。

米动健康手环比苹果更早开始监测和使用心电图数据。

“这款手环首次利用人工智能找出房颤等心脏病的问题。

这意味着什么?房颤什么时候会发生?比如我们熬夜两点、三点的时候当我们感觉心脏突然不舒服,导致猝死等病理变化时,我们可以通过人工智能的方法提前三天发现心脏的疲劳和跳动问题。

”黄旺相信。

对于心电图等更专业的数据,华米收集并与安贞等医疗行业专业机构合作,利用深度学习方法强化诊断结果。

这种方法将使未来的可穿戴设备变得更有价值。

对于医疗机构来说,只有手环这样的设备才能24/7随时随地检测人体数据并反馈最真实的信息。

这只是华米的第一步。

下一步计划将进一步细分人体数据类型。

黄旺表示:“心电图的突破,还有血压、血氧、血糖等,结合起来会给一个人带来更多的价值。

对此,今年我们会有血氧相关的产品。

”人体数据生态闭环说起来容易,但实际应用却是一个复杂的工程。

”需要在海量的人体数据中找到有价值的部分,并将其应用到合适的地方,既需要硬件产品的覆盖,也需要更多的技术支持。

对于华米来说,要建立这样的壁垒,不仅要在硬件上下功夫,数据的利用也是另一个重点,正因为如此,这个闭环现在需要更多的投入。

这半年里,他“悄悄做了很多事”,在世界各地找了人。

借华米上市之机,华米邀请张宏江担任华米科技独立董事。

张宏江博士是人工智能领域的顶尖科学家。

曾任微软亚太研发集团CPO、微软亚洲工程学院院长。

加入金山软件担任CEO,并于2008年退休。

王孔桥博士也受邀参加。

作为前诺基亚研究院首席科学家,现任诺基亚中国博士后工作站负责人,在人工智能领域研究多年。

华米用户月活跃数据现已突破1万。

这些用户每天贡献大量的数据,包括运动、睡眠、体重、心率等方面。

市场上拥有这种水平数据的数据公司并不多,这无疑会给华米带来巨大的潜力。

由于医疗领域与人工智能的结合,华米的“人体数据”壁垒已初具规模。

小米手环3以及大屏、eSIM可穿戴设备的周期将是智能可穿戴设备的趋势。

虽然黄旺很早就意识到了这两个特点,并做出了类似的产品,但现在回头看他相信,只有时机成熟,这样的产品才能成熟。

所谓“计时”,其实就是智能穿戴设备需要解决的痛点。

在制作小米手环之前,黄旺有过一段惨痛的经历。

曾带领团队推出SmartQ系列平板电脑和智能手表。

当时,这款名为Z Watch的智能手表拥有各种接近智能手机的功能。

然而,当时功能丰富的另一面却意味着续航能力的薄弱。

在市场不依赖可穿戴设备的情况下,这样一款智能手表并没有取得成功。

经过这次痛苦之后,黄汪在制作小米手环时首先想到的就是如何做出一款续航时间长的产品?因为电池寿命长会对用户起到教育作用。

如果用户因为给手环充电而忘记重新戴上,用户的流失会非常高,有的每周都会流失。

从小米手环1开始,黄汪就将长续航视为智能穿戴设备的首要特性。

此后,小米手环2增加了触摸屏支持,但续航并没有受到影响,所以在2017年发布。

到目前为止,这款价格(元)非常低、功能实用的手环已经不足为奇了。

销售额超过1000万元。

华米能够成为行业第一,与小米手环的销量密不可分。

但现在,发布已经21个月的小米手环2,已经算是老产品了。

所以不仅仅是我们,大家都好奇它的下一代产品什么时候推出。

黄汪告诉极客公园,小米手环3会在今年出现,但目前需要跟小米一起准备。

最后的时间还不确定:“肯定会有小米手环3,某个时候,大家对这个东西都有想法,认知和沟通都会很好。

”比如小米手环2之后,大家都感觉好久没有新品发布了。

我们也有自己的看法。

小米认出了,大家一起往前跑。

“虽然我们无法确定时间,但从小米手环1到小米手环2,再到华米自家的AMAZFIT产品系列,不难看出:一方面,华米坚持长续航的特点另一方面,它的功能逐渐多元化,这种逐渐成为“手腕上的智能手机”的趋势更像是一个循环,从简单到复杂的转变是这次的大势所趋。

:“2012年和13年2016年,我们想制作一款非常复杂的智能手表,把所有功能都塞进去。

结果消耗了大量的电量,立刻就没电了。

而且没有核心的医疗健康功能,很难留住客户。

留存率很低,大家玩的也不多了,所以又回到了最简单的点,从简单到复杂。

未来可穿戴产品变得更大的趋势是显而易见的,因为用户需要在手腕上看到必要的信息。

这个趋势是显而易见的,但不可能无限制地变大。

毕竟是戴在手腕上的东西。

屏幕应该有多大?需要能够睡觉时穿着,而且不能太厚。

电池不可能无限膨胀,所以内部会存在平衡。

目前来看,相比第二代小米手环,更大的屏幕仍然是一种趋势。

“大屏幕是智能手表的一大趋势。

另外一个值得关注的点就是eSIM卡的加入。

在苹果2019年9月发布的Apple Watch Series 3中,苹果在手表中加入了蜂窝网络服务,让手表能够使用过程中可以独立操作,可以连接互联网、播放音乐,甚至可以直接打电话。

对于eSIM卡融入可穿戴设备的方式,黄旺认为,这将再次改变人们的看法:“从这里开始。

苹果第三代智能手表去年已经售出数万块。

非常惊人的数字。

智能手表已经到了这个地步,为什么呢?有几个因素,其中之一就是eSIM,这个功能其实非常有用。

当我去跑步时,我真的可以扔掉手机。

当我去小区外遛狗时,我不需要带手机。

当有人拨打你的号码时,你可以接听并说几句话,完全没有问题。

这非常非常有用。

这或许是未来可穿戴设备的一个方向。

有些手机是手机小型化的一个方向。

苹果也很聪明。

它要整合一系列的医疗保健功能。

就会发现这个东西很实用。

它不仅仅是跑步时需要的,日常生活中也需要它。

一旦价格不贵,类似小米手环的产品出来,你就会觉得它确实有必要。

“说到这里,我们不难猜测,对于可穿戴设备,华米未来的选择自然会是大屏和eSIM的大方向。

在此基础上,黄汪认为华米依然会有所作为,有所不有所作为。

比如,他针对儿童、老年人等细分市场有不同的规划:“我们不做儿童手表,那就是儿童的定位。

”一个用来聊天的小手机和我们公司的愿景不一样。

如果我们这样做,这将是一套不同的技术,包括传感器算法和如何测量心率。

整套算法小孩子不会用。

无需测量心率。

但对于老年人来说,你可以理解我们已经做到了。

我们的心电图测量手环对于这个年龄段的用户来说也非常方便,尤其是可以还给父母的时候。

我们的APP非常好。

你可以看到心电图数据,包括睡眠状态,包括每天的心率,这些非常重要的健康指标都可以看到。

”走出去黄汪曾在分享中提到,通过智能手环可以获得用户和数据,已经是华米的“最大资产”。

现在看来,这确实成为了华米的一个重要优势。

在经历了各种陷阱之后,国内市场,华米无疑会走得更远,走向海外。

“在中国,或者说在整个东南亚市场,小米的渠道,包括线上渠道和线下渠道,都发展得足够快、足够好。

我们有这样的股东,我们利用他们的资源做到最好。

在欧美,我们会投入更多的资源与欧美渠道品牌合作。

“大方向一旦明确,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黄汪和他的团队选择今年上市,并且已经在中国站稳了脚跟,毫无疑问,他们还需要进一步施展拳头”而对于这次出海,他们和小米自然而然、稳扎稳打地“我们的优势是什么?我们的研发成本控制得很好,我们的产品也非常好。

我们缺乏品牌和渠道。

这和我们跟小米合作的情况是一样的。

我们在欧洲仍然可以采用这种模式,与当地品牌合作。

欧洲有品牌,自然就有渠道,因为品牌知名度够高,实力够强。

”在采访中,黄汪不止一次提到公司的愿景。

从2016年成立到2016年上市,华米已经成为全球领先品牌,已经达到了全球份额第一的位置,但随着他的自己表示,这个定位“是因为在中国的市场占有率很高,而不是全球化做得很好。

”因此,已经确定已久的AMAZFIT无疑也是在为着今天的计划而去。

海外之路未必一帆风顺,既然经过奋战已经看到了曙光,自然要继续走下去,正如他曾在极客公园前沿所说:在这个领域,重要的是不要低估市场,也不要高估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