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赋能

VR很火!下一个苹果会在中国诞生吗?

时间:2024-05-22 14:01:42 科技赋能

一场新旧产业的巨变已在全球悄然上演。

万达院线宣布,未来两三年内将在全国影院推出VR体验区,同时还将启动VR房间观影业务;阿里巴巴推出“创世神”计划,打造全球最大3D产品库,HTC王雪红宣布投资1亿美元培育VR产业和生态企业发展,其8月初披露的最新财报已连续五个季度亏损;软银斥资 1 亿美元收购的 ARM 在 6 月份透露,已经为 VR 市场开发了新架构;三星斥巨资抢占里约奥运会VR独家直播权;谷歌发布VR设备平台Daydream……这些巨头的重大战略布局都发生在年初以来的九个月内。

目前业界的共识是VR和AR有潜力成为“下一个主要的通用计算平台”。

尤其是两年前Facebook斥资20亿美元收购Oculus之后,这是一家由90后创始人辍学创办的小公司,员工不到80人,也没有正式产品。

这种“一夜暴富”的神话,前些年多诞生于互联网创业公司,但现在大量资本正从原来的O2O等领域涌入VR。

IDEALENS联席CEO刘天成告诉经济观察报,“资本和巨头争夺VR领域,有利于整个行业的快速发展,这是创业公司不可多得的优势。

”面对硬件技术难以突破、内容匮乏、缺乏统一平台等诸多痛点,SailBif首席执行官赵宁认为,中国VR企业现在大致处于同一水平,他们正在都在寻求下一轮的突破,包括在硬件、内容、平台等领域,都在逐步探索适合自己的系统。

但硬件技术水平与全球三大VR厂商Oculus、HTC、SONY仍有较大差距。

然而,在战乱不断的今天,中国VR企业拥有本土优势和国家信息产业基础的后盾。

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行业正在发生一些新的变化。

比如,有的企业正着手技术研发创新,有的企业正着手上下游产业链的延伸,还有更多的企业善于与资本共舞,试图突破各种限制和问题。

那么,在下一个可以取代智能手机的VR时代,VR领域的摩托罗拉或者苹果能否在中国诞生呢?硬件决策 锤子科技创始人罗永浩年底开始招人进军VR领域,却被业内人士质疑“来得太晚”?曾经为手机推出低成本Cardboard设备的谷歌为何停止高端VR设备?在2017年出生的秦政看来,传统领域的创业者无法想象VR领域的创业者所面临的日新月异的格局。

几年前刚刚成立的公司可能已经做出了很多战略改变。

转型,“如今的VR正处于手机老大哥时代,处于一个非常不稳定的成长期”。

秦政告诉经济观察报。

他是2001年成立的北京中关村(31)软件园二期蚂蚁视讯科技的创始人。

他身上有这个时代企业家的个性印记——辍学、创业、痴迷新事物。

科技、大胆、敢于冒险……同时,幸运的是,他不仅获得了B轮融资,还与手机和PC巨头合作,包括联想、华硕、海信、酷派、一加等。

不过,他还需要面对VR硬件三大方向的选择。

市场研究公司IDC发布的最新报告预测,全球增强现实(AR)和虚拟现实(VR)市场收入将从目前的52亿美元(超过1亿人民币)扩大到1亿美元(超过万亿元人民币)到 2020 年。

规模)。

这意味着未来五年全球AR/VR市场的年增长率将接近翻倍。

2020年是VR行业元年,但初创公司的生存状况却并不那么乐观。

新浪前联席总裁、CTO徐良杰公布的一组数据令人震惊。

2019年,国内做VR头盔的企业不少,而2016年,只剩下60多家,而且数据显示,70%以上的VR头盔企业已经倒闭或转型。

今年,如果没有技术突破,大量VR头盔企业将会破产。

虽然知名度很高,但全球三大VR厂商Oculus、HTC、SONY今年也都推出了自己的PC端头盔产品。

它们的特点是沉浸感更好、体验更好,但价格相对昂贵。

据IDEALENS刘天成介绍,VR硬件包括PC头盔、移动眼镜和独立运营的VR一体机(指集成显示屏、计算芯片、电池等模块的移动VR头盔)。

每一种路径都有其独特的优点和缺点,而哪一种会成为未来的趋势,目前还是未知数。

IDEALENS成立于2001年,目前主攻一体机VR一体机,至今已经迭代了两次。

值得注意的是,与国外相比,国内VR企业推出的一体机VR产品较多。

除了英特尔刚刚推出一体机VR一体机外,三星也正在准备或命名一款名为“奥德赛”的一体机VR一体机,其中不乏知名品牌。

Oculus、SONY等VR厂商尚未推出此类产品。

除了IDE-ALENS之外,国内还有3GLASSES、大鹏VR、烟花工坊、暴风镜、乐视网等。

据不完全统计,大约有30家公司公开表示要做一台VR一体机。

关于VR一体机是否代表未来趋势,业界存在不少“伪命题”。

刘天成认为,存在是合理的。

一机的沉浸式体验比VR眼镜盒更好,比PC VR显示器更轻。

一组数据或许可以佐证刘天成的观点。

IDC最近提供的一份报告显示,在移动VR和PC匹配的主机VR市场份额中,谷歌推出的成本较低的Cardboard型VR占据了很大的市场份额。

PC头盔仅占3.8%。

移动VR一体机今年一季度占比仅为0.5%,但一季度以来增长非常迅速。

与主打VR一体机的IDEALENS相比,同年诞生、同样涉足于此的Fireworks Workshop更专注于手机眼镜的研发和生产以及上下游产业。

由它延伸的链条。

安视科技在缩小尺寸、扩大视场、提高分辨率的核心路径下,采取PC端头盔、眼镜(眼镜)、摄像头等多元化产品策略。

3Glasses不仅有移动VR解决方案,还有PC头盔。

可见,国内VR硬件企业大多不敢专注于单一硬件方向,而是在多元化战略下齐心协力。

值得注意的是,谷歌近日被曝已停止高端VR设备的销售。

此前,谷歌发布了Daydream并将其安装在最新的Android操作系统中。

外界对高端VR设备与Daydream资源平台的合作充满期待。

此时,Facebook、三星、HTC等VR设备制造公司正在逐步推出价格更高的产品。

,但谷歌停止了该设备的开发,主要是因为实现起来太困难了。

选择VR硬件的旅程充满了未知的风险,过程是痛苦的。

Oculus背靠Facebook这棵大树,每年的研发费用高达数亿美元。

相比之下,国内初创企业要实现这样的投资显然是困难的。

3Glasses创始人王杰深耕VR领域14年。

他是第一个做三维仿真项目的,虚拟现实头盔项目是2008年立项的。

当时公司有员工,年营业额上千万元。

此后两年,为了研发VR头盔产品,该公司每月花费数万元。

员工队伍极度萎缩,财务不堪重负,王杰负债数百万元。

无论是国内创业的VR公司还是国外的VR公司,真正能够盈利的少之又少。

以暴风魔镜为例。

虽然其VR业务为上市公司股价提供了良好支撑,但其业务亏损却一直困扰上市公司财务。

因为包袱重,暴风科技冯鑫不得不忍痛剥离暴风魔镜和暴风科技,后者持股比例降至20%以下。

  产业链延伸不少业内人士认为,2019年是VR元年,VR风潮即将到来。

然而,此时的全球VR形势依然是群雄争霸、多方互斗,真正的行业霸主尚未出现。

中国VR企业的机会就在这里。

企业在这种多方混战的局面下的经营特点之一就是深耕细分领域,延伸链条,形成自己的体系。

早在2018年成立的联络互动(80),此前是一家专注于系统底层开发的公司,2018年正式成立VR事业部。

该公司智能副总经理鞠大功硬件事业部、VR生态负责人告诉经济观察报记者,目前公司正在对VR领域的硬件、渠道、平台、内容等方面做出相应的安排,包括合作和自研。

今年年初,联络互动开始帮助OSVR开源平台在中国上线。

现在他们是OSVR在中国整体合作的运营者和发起者。

居大公发现,在他的整个职业规划生涯中,他经历了三次开源平台联盟。

第一次是在PC时代,当时显卡厂商处于竞争关系。

当时芬兰有一家PC显卡评测公司,是全球公认的。

有一个开源联盟,允许所有IC公司、硬件公司、芯片公司、软件公司加入,一起提交性能评估,寻找高性价比的解决方案。

第二次是智能手机时代。

刚刚起步的谷歌想要在全球范围内推出Android系统。

当时有Symbian、Windows、iPhone等竞争对手。

谷歌的模式仍然是一个开源平台,包括手机制造商、芯片公司和内容。

企业、全球运营商等都纷纷加入进来,从而建立了今天的Android生态系统。

前两次开源联盟已被验证成功,第三次是OSVR开源平台在中国的落地。

如果能落实好,意味着沟通互动将打通软硬件平台和内容的全产业链。

值得注意的是,接触交互的运行逻辑并非孤例。

许多VR硬件公司也在向平台和内容方向延伸,试图通过硬件技术、平台建设、内容开发者的不断迭代创新来改变当前的行业。

“外热内冷”的尴尬处境。

例如,3Glasses 就誓言要成为“世界第一的 VR 平台”。

韦尔科技公司副总裁兼副总经理杨俊锐透露,今年以来他已经接触了数千名内容开发者,他的使命就是提供更好的服务,让这些开发者让内容和硬件更加兼容,不断迭代硬件产品,不断丰富内容资源,从而实现用户的早期教育。

另一家硬件公司Fireworks Workshop市场总监李猛告诉经济观察报,Fireworks Workshop已经深度涉足移动VR底层算法。

目前,公司已掌握ATW算法、抗畸变算法等移动VR核心技术。

公司主要研发移动VR系统和平台,并从移动VR平台延伸至硬件。

然而,市场上还没有令人满意的移动VR设备,无奈之下,它开始自我完善产业链体系。

如今,它是一家集移动VR眼镜、移动VR平台、VR内容于一体的技术驱动型创业公司。

至于IDEALENS,创始人宋海涛博士在佐治亚理工学院就读时就参与了谷歌眼镜(Akers)的预研工作,后来回国创办了一家VR公司。

IDEALENS联席CEO刘天成回忆道:“当时工作非常辛苦,我们从底层的算法和技术开始,后来开发出自己的产品。

目前,公司的主攻方向是全能—— VR一体机,所以我们以开放的心态争取与朋友更多的合作,OEM和ODM也是未来发展的重点。

”除了与多家手机巨头合作外,蚂蚁电视与花椒直播在6月份达成了合作。

今年推出“VR+直播”的直播新模式,蚂蚁卫视提供技术和硬件支持;今年欧洲杯上,蚂蚁卫视与央视合作,借助VR技术推出欧洲杯VR专区,测试“体育+VR”模式。

此外,蚂蚁视觉在内容方面打造了蚂蚁视觉馆,也可以接入Steam平台上的游戏。

AR眼镜、全息智能眼镜、光学隐形等技术研发也在进行中。

事实上,2B领域有很多成立较早、至今仍蓬勃发展的公司。

赛尔比弗CEO赵宁向经济观察报透露,公司从比较传统的3D影院、4D影院、动感影院、球幕影院,到后来延伸到VR。

对于主题公园,去年我们犹豫是否做头盔,最后放弃了,因为我们的基因和优势在大规模2B应用的解决方案。

中视点成立于2006年,从最初开发VRP虚拟现实引擎开始从事多个项目,如今已在人机交互引擎、计算机视觉、动作捕捉系统等领域进行深度开发。

另一家采取古怪做法的公司是广东虚拟现实科技有限公司。

该公司市场总监黄先生表示,大多数VR设备都注重输出显示技术,但交互在VR中也很重要,目前还没有真正定义交互方式。

凯敏告诉经济观察报,交互方式正在蓬勃发展,包括裸手识别、语音识别、手柄等。

考虑到目前的市场情况和人们的使用习惯,我们认为手柄将成为VR的主流交互方式,所以我们目前主要作为移动VR的输入设备,该产品目前主要与B端客户集成,提供输入解决方案。

由于其精度高、性价比高,颇受厂家青睐。

  与资本共舞 根据易观国际Enfodesk预测,中国虚拟现实(VR)年收入将大幅增长0.2%,达到8.5亿元。

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与虚拟现实技术相关的硬件、软件、内容等设备的收入达到1.8亿元,比上年增长了近四倍,但这一增速尚未达到顶峰。

更让中国VR创业者恼火的是,早在两年前,Facebook 20亿美元收购Oculus就创造了一个可以模仿的“神话”:Oculus创始人,90后,辍学,创业做生意,被资本追捧,一夜暴富……虽然今年是VR行业元年,但这并不意味着VR之前的发展轨迹不够长。

20世纪60年代,虚拟现实之父伊万·萨瑟兰(Ivan SutherLand)发表了一篇名为《终极的现实》的论文,描述了VR技术。

20世纪80年代,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的概念是由美国VPL公司创始人拉尼尔提出的。

20世纪90年代,任天堂针对民用市场推出了VR设备,但因技术不成熟而被忽视。

2016年,Facebook以20亿美元收购Oculus,让资本和公众更加关注VR。

引起了人们的浓厚兴趣,掀起了新一波的VR热潮。

扎克伯格向公众表示,“有一天,沉浸式虚拟现实将成为数十亿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然而,在技术困难和资本热情中犹豫前行的中国VR创业者却从未怀疑过这句话的道理,他们正在从技术创新、上下游延伸、技术创新等各个角度寻找自己的生存空间。

与资本共舞,依托当地庞大的消费群体和雄厚的信息产业基础,希望最终成为VR领域的摩托罗拉或苹果。

值得注意的是,国际巨头Facebook、谷歌、英特尔、三星,以及以BAT为首的国内互联网企业,以及华为、中兴、联想、华硕等手机、PC企业,都在通过自建逐步收购VR或投资。

入场券。

资本投资情况反映了VR领域的一个大趋势:初创公司过去专注于硬件领域,但今年发生了明显变化。

据中国创业研究院不完全统计,从VR行业投资案例来看,去年硬件设备投资占比为53%,今年上半年下降至29%。

去年内容制作占比36%,发行平台占比11%。

今年上半年,内容制作和分发平台占比分别增长至50%和21%。

由于国内优质项目不多,不少资本巨头将目光投向了海外。

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全球VR/AR领域投资总额达17亿美元,其中近10亿美元来自中国。

这10亿美元中,一半以上的资金流向了国外VR/AR公司。

另一个好消息是,今年年初,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发布《虚拟现实产业发展白皮书5.0》文章指出其发展面临的瓶颈和问题。

这背后将是产业发展路线图的加快制定以及相关标准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产业环境助力VR产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