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赋能

【观点】VR产品目前速度慢,没有内容,但可能会创造下一个“苹果”

时间:2024-05-22 13:39:30 科技赋能

2019年6月,科技圈媒体人楼迟辞职创业,创办了虚拟VR公司Fireworks Workshop。

楼先生离职创业后,曾写过这样一篇文章《VR是骗局?别闹,半年后就是虚拟现实爆发期!》虽然当时虚拟VR的价值得到了业界的普遍认可,但由于国内虚拟VR行业还处于不成熟阶段,大多数人们在不久的将来不会投资虚拟现实。

和发展空间仍存疑。

半年后的今天,在CES上,有媒体用“虚拟现实无处不在,天空布满无人机”这样的词来形容虚拟现实和无人机的火爆。

年初讨论虚拟现实的文章也层出不穷,让人目不暇接。

有媒体猜测,2020年将是虚拟现实元年。

因为目前市场上最受欢迎的三大虚拟VR设备公司Oculus、HTC VIVE、索尼都在为消费者推出价格实惠的VR产品,价格从一元到一元不等,基本在普通消费者可以接受的水平之内。

有行业分析人士认为,谁能把握这股虚拟VR趋势,谁就可能掌控5到10年的流量分配权,甚至成为下一个苹果,赚到百亿市场,改变人类生活方式。

行业现状:仔细审视虚拟现实技术的过去和现在。

早在2000年,虚拟VR技术设备就已初步发明。

最终的显示器是由当时的计算机科学家 Ivan Sutherland 开发的。

头戴式显示器是真正的虚拟和增强现实设备的最早示例之一,能够显示覆盖在佩戴者周围环境上的简单几何网格。

由于这种立体视觉系统仍然非常笨重,需要用绳索连接到天花板,以减轻其重量并更容易佩戴,因此被称为“达摩克利斯之剑”。

这样的设备给人一种“中产阶级”的感觉,就像一个点错了科技树的理工男。

后来到了 20 世纪 70 年代,NASA 开发了一款名为“VIVEDVR”的虚拟现实设备,用于日常训练。

不过,作为一项不成熟的技术,这样的设备并没有产生太大的影响。

2017年,世嘉推出了消费级VR游戏系统,并为此VR平台开发了4款游戏,但同样没有给业界留下深刻的印象。

2009年,东芝还推出了头戴式显示器,这是一种虚拟VR设备。

然而,这样的装置甚至比宇航员的头盔还要大,重达六磅。

最终,这样的项目被东芝残酷地砍掉了。

事实上,虚拟现实近年来每年都受到业界的青睐,但一直难以实现真正的突破。

主要原因还是集中在产品层面。

大多数虚拟现实设备都很难摆脱画面太卡、太慢、太假,以及佩戴的设备让人感觉太重、太累、太晕的问题。

去年12月,笔者在华为总部体验中心和钛媒体T-EDGE峰会上体验了“传说中”的虚拟现实设备。

与所谓的“假得越来越真”的震撼感相差甚远。

戴着笨重的VR头盔,看着分辨率极低的假图片,还得做出各种游戏动作来配合图片,很难给人带来体验上的快感。

如果一定要形容那种感觉,那就是把诺基亚这款超低分辨率、像素满满的手机放在眼前,进行各种操作。

太卡、太慢、太假的画面带来的直接感受就是太累、太晕。

事实上,对于Oculus、HTC VIVE、索尼来说,产品水平还是比较强的,远胜于国内所谓的百元虚拟VR设备。

目前三大龙头公司主要是在这些基础层面上下功夫,提升整体的用户体验。

通过改进传输设备减少延迟,用户不会感到头晕;通过改进屏幕、提高分辨率,用户不会感到假;通过提高硬件配置水平、提高刷新率,用户不会感到卡顿。

竞争格局:三巨头中觊觎者众多。

目前虚拟VR的竞争格局中,Oculus、HTC、索尼三大巨头是主要的。

Facebook收购Oculus获得Rift,HTC与著名游戏厂商Valve合作开发VIVE,索尼利用其游戏机PS4作为优势推出PlayStation VR。

目前,虽然这三款头戴式VR设备首先会应用于游戏中,但更多的应用将会在后期探索。

但三巨头中又分为以Oculus、HTC VIVE为代表的“革命派”和以索尼为代表的“改革派”。

所谓“革命者”希望虚拟VR设备能够像手机、笔记本电脑一样普及且廉价,从根本上改变人们社交、玩游戏、看电影的方式。

以索尼为代表的所谓“改革派”,无非是想做出更好玩的游戏机和电影,给人们更丰富、更多样化的娱乐体验。

自今年3月Facebook以20亿美元天价收购Oculus以来,虚拟VR就成为热门话题。

由于Facebook收购带来的宣传效应以及Oculus的大肆炒作,在EEDAR消费者调查中,45%的美国电脑或游戏机游戏玩家表示他们了解Oculus Rift,超过任何其他VR产品。

如今,80% 的美国玩家都听说过 Rift。

今年 1 月,Oculus 宣布其消费版头戴式显示器 Oculus Rift CV1 将“在全球广泛零售”。

Oculus计划从今年4月起推出线下零售业务。

从某种意义上说,Oculus已经领先于所有竞争对手,并抓住了Rift耳机和虚拟现实市场的机会。

HTC 涉足虚拟 VR 领域由来已久。

在2019年12月18日的HTC Vive全球开发者峰会上,HTC透露正在开发完全属于HTC自己的虚拟现实内容平台。

随后,在 CES 上,HTC 的内容平台 Viveport 发布了。

索尼在虚拟VR领域最引以为豪的,是20年来在游戏领域不可动摇的市场地位和用户基础。

索尼正在尝试将虚拟现实技术融入到自己的游戏中,为用户带来更加身临其境的体验。

据了解,借助PS4主机的成功,曾被称为Project Morpheus的PlayStation VR自2007年以来人气也大幅提升,产品认知度从18%上升至47%。

除了Oculus、HTC、索尼之外,苹果、谷歌、三星等巨头其实也在觊觎这么大一块蛋糕。

1月27日,在苹果发布第一季度财报后的电话会议上,库克暗示他对虚拟VR技术非常看好,“我不认为这是一项小众技术。

我认为虚拟现实技术将会变得非常酷。

,将会有一些有趣的应用。

”事实上,今年5月,苹果收购了虚拟现实初创公司Metaio。

这是苹果进军虚拟现实领域的第一步。

外媒通过苹果的一些专利文件发现,该公司已经开始为iOS设备打造视频耳机、动作感应虚拟3D界面以及“超现实”3D显示器。

苹果最近甚至聘请了虚拟现实专家 Doug Bowman 参与相关项目。

三星在2016年推出首款虚拟现实头盔Gear VR Innovator Edition后,推出了新一代产品,并于去年11月推出了消费版Gear VR。

GearVR 更实惠。

GearVR的零售价仅为美元,是Oculus Rift价格的六分之一。

从Oculus、HTC、索尼、苹果、微软、谷歌、三星等巨头的举措,以及消费者廉价可用的VR设备逐渐出现来看,VR市场确实已经到了爆发期。

使用模式向平台生态模式发展。

未来挑战:两大普及问题背后的广阔前景虚拟VR未来的普及实际上面临两个主要问题,一是硬件的进步,二是内容生态的丰富。

有两点将成为未来虚拟VR普及的难题。

如上所述,目前虽然 Oculus、HTC、Sony 表现不错,但大多数虚拟 VR 设备仍然无法摆脱卡顿、缓慢、头晕等诸多负面体验。

玩格斗游戏时,很多动作都跟不上,而虚拟爱情游戏就像看漫画一样无从谈起。

很难给人足够真实的感觉。

距离真正实现所谓的VR女友还有一定的距离。

要解决这些问题,仍然需要依靠硬件标准的不断提高。

从内容生态来看,整个行业标准还没有统一,内容生产也非常缓慢。

买回家长期使用可能会很困难。

大多数虚拟VR产品在购买后可能会“新鲜后被放进柜子里积灰”。

解决这个问题,必须依托巨头,着力软硬件+内容+平台的全方位建设。

当硬件相对成熟的时候,就必须丰富软件、完善生态、制定标准。

Oculus目前正在打造一个类似于苹果AppleStore的虚拟现实应用商店,目前比较理想。

不过,整个虚拟VR行业仍然期待杀手级应用和杀手级游戏大作的到来,这意味着走向平台生态模式。

无论如何,虚拟VR的未来还是值得期待的。

Facebook收购Oculus时,直接拒绝了Oculus对游戏领域的专注。

扎克伯格表示:“10亿(Oculus的虚拟VR)用户,这确实很疯狂,但当你实现这一成就时,你就会意识到10亿只是一个不重要的数字。

我们的使命不是连接10亿用户,而是连接世界上的每个人。

Facebook错过了控制手机的机会,但每10年就会有一次。

大型计算平台。

我认为是时候开发下一代平台了。

虚拟现实设备也将实现类似的发展趋势。

也就是说,虚拟VR设备可能会取代手机,成为下一个计算中心。

虚拟VR如今的火爆与技术进步有关,也是下半年以来资本犹豫的表现。

资本正在逐渐退出O2O和智能硬件领域,而虚拟VR的长远想象,让这个行业在资本的催情下,似乎蓄势待发。

无论如何,虚拟VR的未来还是值得期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