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
消费金融市场快速增长,阿里巴巴、京东、苏宁、贝贝等电商平台相继布局消费金融。
新一轮没有硝烟的互联网战争正在打响。
互联网+消费+金融,新场景消费新局面随着移动互联网和金融科技的发展,消费升级和消费金融发展逐渐成为中国经济的焦点。
据《中国消费信贷市场研究》统计,截至今年10月,我国居民消费信贷约占全国各类金融机构贷款总额的24.8%,达30.6万亿元。
加之“互联网+消费+金融”模式不断完善,打造了衣、食、住、行等多元化的金融消费场景。
这种“场景化”趋势将金融与生活融为一体,并呈现出越来越简单、高效的优势。
金融服务开始渗透到各种消费场景。
据艾瑞咨询预测,到2020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市场的13.8%的消费将被场景金融市场覆盖,而在互联网消费金融领域,这一数字将达到95%。
这意味着有场景的消费金融行业也将迎来市场爆发期。
场景金融是商家利用嵌入消费场景的金融服务来刺激消费者进行交易行为,帮助实现商品的跨时空交易。
是新商业生态下的商业价值洼地。
以网络购物场景为例,2019年,阿里巴巴推出蚂蚁金服,依托淘宝、天猫等消费场景为广大用户提供金融服务;京东金融针对个人用户推出首个互联网消费金融产品“白调”,涵盖京东到家、海外购物等消费场景;苏宁为用户推出支付、贷款、理财等金融服务; 2018年,贝贝集团推出一站式家庭消费金融平台——贝贷。
依托北碚集团海量用户积累的潜力,北碚联合多家银行和优质持牌金融机构,利用领先的大数据技术,共同开拓家庭消费金融市场,提供安全优质的金融服务。
在经历了快速发展之后,无论是蚂蚁金服、京东金融还是北贷,这些平台都利用自己的场景和渠道,针对不同的群体,提供差异化??的服务,因此占据了一定的市场份额。
越来越多的玩家进入游戏。
场景+风控成为消费金融突围的关键。
作为金融行业最具活力和盈利能力的领域之一,消费领域正在成为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必争之地。
从今年到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涌入消费金融领域,争夺这块蛋糕。
对于消费金融服务机构来说,能否掌握核心竞争力是立足主流的基础。
在这种情况下,消费场景和风控技术就成为消费金融领域破局的关键。
当消费金融平台将消费者的购买行为与有效的消费场景充分融合时,就能使消费者准确定位自己需要的产品,实时享受消费金融产品服务。
纵观阿里巴巴、京东、苏宁、贝贝等企业,其金融平台通过丰富的消费场景吸引了大量用户的持续关注。
如果说消费场景决定了消费金融平台的发展规模,那么风险控制则是平台长远发展的关键。
近年来,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认识和普及,以及数据在风控中的重要性,风控几乎成为金融科技公司的重要配置。
尤其是在当今崇尚用户体验、服务效率、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时代,消费金融平台对核心风控决策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
同时,有业内人士表示,只有深挖场景资源,细化服务市场,打造有针对性的场景金融服务解决方案,才能真正满足用户的真实消费需求,实现双方共赢。
平台和消费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