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赋能

可穿戴设备最终将终结智能手机

时间:2024-05-22 13:16:38 科技赋能

当今世界,智能手机已成为全球普遍趋势;未来社会,智能手机将走向何方?正如PC不期望被手机取代一样,当前的智能手机似乎也不承认有一天会被智能可穿戴设备取代。

然而,事情根本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

目前,我们仍然可以对智能手机抱有美好的祝愿。

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是我们正处于移动互联网的浪潮之中。

随着物联网时代的慢慢开启,我们的商业形态和生活方式将发生根本性的改变。

因为我们将进入一个数据“黑洞”的时代,一个信息极度过剩的时代。

在这个时代,人类的需求将走向另一个极端。

在信息匮乏的时代,我们对信息的需求和渴望非常强烈,无论是报纸、杂志还是电视。

但在信息过剩的时代,比如如今的自媒体时代,随着微博、微信的“泛滥”,我们的信息阅读呈现直线下降的趋势,很多用户甚至懒得去朋友圈了。

拉丝。

物联网时代,我们生活的整个城市和环境都将成为信息的载体。

我们需要的将不再是简单的信息或工具,而是能够直接为我们提供解决方案或结果的“助手”。

能够直接承载人机通信、交互、控制的载体。

与手机相比,智能穿戴设备更符合物联网时代人与机器之间的需求。

目前,很多人认为智能穿戴设备最多只能扮演手机“情妇”的角色,并不认同智能穿戴设备会取代手机,主要是因为智能穿戴领域的产业链技术可穿戴设备尚未完成。

基于以下六个因素,我有理由相信,智能穿戴设备终结手机只是时间问题。

1、后端计算能力完善。

物联网与互联网或者移动互联网最根本的区别在于,数据计算处理中心从前端转移到了后端。

通俗地说,所谓物联网就是一个借助网络将前端智能可穿戴设备连接起来的庞大网络。

这时,后端计算处理能力将成为设备的连接中心和数据处理中心。

这个云平台一旦建成,将从根本上改变目前基于前端硬件计算的模式。

2. 无处不在的移动网络。

目前,限制智能穿戴设备数据流的关键因素是移动网络。

一旦移动网络全面覆盖,双向流量稳定,资费降低,那么物联网的终端,即智能穿戴终端设备将无处不在,人们可以使用智能穿戴设备与整个物联网建立深度链接。

并成为整个物联网的中心。

这个时候,智能手机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3、交互技术的成熟。

物联网时代,人类通过佩戴在身上的智能设备与“机器”进行交流。

沟通方式将是更直接的语音交互或脑电波交互(意识控制)。

而且,语音交互技术和脑电波交互技术的不断成熟,不仅可以简化人与机器之间的沟通,还可以真正解放用户的双手。

4.虚拟现实技术。

物联网时代,屏幕也将从现在的物理屏幕转变为可以在任何空间显示的虚拟屏幕。

这块屏幕可以安装在任何智能可穿戴设备上,用户可以通过手势、语音甚至眼睛直接触摸它。

不受屏幕尺寸的限制。

目前的柔性屏技术可以说是直屏向虚拟现实技术过渡的中间技术。

5.无线充电技术。

物联网时代,将出现新的“两网”融合模式,即无线充电技术与无线通信技术的融合。

智能穿戴设备本身搭载的蓄电装置并不起到续航的主要作用,只是在通讯和无线充电断开时作为设备的应急供电装置,其中包括石墨烯技术的应用; 6.人工智能智能技术。

在物联网的大数据“黑洞”中,为了让这些错综复杂连接的智能穿戴终端设备能够为用户提供帮助,需要一种能够根据用户在云平台上采集大数据的“智慧”需要。

、整理、挖掘、过滤、呈现。

由于用户需求的多样化、个性化,用单一的算法工具显然很难满足他们。

这时候就需要人工智能的帮助,在了解用户需求的基础上,了解用户的需求,尽快大规模地解决问题。

数据“黑洞”来找到您需要的结果。

在物联网的世界里,人们的硬需求和软需求都将是无形的。

即使是社交,只要我们轻轻地告诉设备我们的想法,相关的社交系统就会向我们展示相应的结果。

就像我们在互联网上建立的一些认知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被颠覆一样:网购颠覆了几百年的实体店购物方式,滴滴快的颠覆了传统打车方式。

物联网时代,手机的通讯功能将不再那么重要,就像短信被微信取代一样;同样,我们今天所知道的很多东西,在物联网时代也会以另一种方式呈现。

随着智能穿戴技术的升级,智能手机最终将被智能穿戴设备取代。

目前,虽然我们无法给出这个最终事件的准确时间,但无论你相信与否,未来正在以一种我们无法阻止、无法预见的方式悄然来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