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亚洲知名可穿戴设备制造商Fitbit的销量下降了45%,这家明星公司昔日的光环逐渐黯淡。
2018年6月18日,Fitbit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成为可穿戴设备市场首家上市公司,引起业界广泛关注。
Fitbit 在销量方面确实值得关注。
据统计,Fitbit是全球智能手环市场占有率最高的厂商,拥有1万人。
研究机构数据显示,Fitbit智能手环今年第二季度出货量1万只,排名第一。
不过,苹果秋季推出Apple Watch Series 2后,Fitbit股价相应下跌,上市以来市值缩水近一半。
随后,Fitbit选择将精力投入亚洲,尤其是市场潜力巨大的中国市场。
今年9月,Fitbit推出了Charge 2和Flex 2两款新品。
新品一经推出,Fitbit就受到了市场的好评。
Fitbit辉煌背后暗藏危险 但令外界万万没想到的是,根据分析师现场检查,上述设备在几周后仍堆放在商店里。
Fitbit甚至一度下调了节日期间(炎热季节)的销售预期,股价遭受重创。
七位分析师下调了 Fitbit 的评级。
截至纽约时间今日上午 11 点,Fitbit 股价已下跌 30% 至 8.98 美元。
新产品销售不佳导致Fitbit股价短时间内暴跌,但环顾整个宏观市场,Fitbit面临着日益严峻的竞争。
在高端市场,苹果牢牢占据有利地位,而在低端市场,则被小米手环阻击。
此时,Fitbit正苦苦挣扎,在与其价格地位相似的市场中存在许多成熟且强大的竞争对手。
以及各种暴发户。
Fitbit首席执行官James Park似乎预见到了消费设备即将面临的挑战,因此一直试图将公司转型为To B数字健康公司,以解决方案的形式向医疗保健销售积累的技术和数据。
行业减少对消费级产品的依赖。
但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发现这一策略需要数年时间才能全面铺开,库存不等人。
Fitbit 仍有数百万个健身追踪器库存需要清理。
除了销售之外,Fitbit在供应链和制造方面也遇到了棘手的问题。
Flex 2 是该公司首款用户可以在游泳时佩戴的腕带。
不过,由于Flex 2尺寸较小,很难找到小型电池供应链制造商与之匹配。
另外,由于其体积较小,需要更高精度的机器人参与制造,这对批量生产和成本控制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更加专业化和细分化将成为主流。
当然,Fitbit面临的问题不仅是竞争对手的强势崛起和自身制造环节造成的,还与整个可穿戴设备市场的降温有关。
据《中国可穿戴设备行业市场前景与投资分析报告》统计,今年第二季度全球智能手表出货量为1万台,同比下降32%。
第三季度暴跌51.6%,不少可穿戴设备厂商面临生死危机。
其中,前独角兽Jawbone从顶峰跌至谷底,股价被投资者减至每股1美分。
与此同时,Jawbone 目前正在与至少一家硬件制造商买家联系以讨论出售事宜。
在整个市场增长乏力的环境下,从目前的趋势来看,细分市场仍然具有相当大的潜力。
据市场研究机构IDC发布的统计报告显示,今年第三季度,Garmin智能手表的出货量猛增0.2%。
那么,这家主要专注于GPS设备的厂商如何才能在可穿戴设备的红海领域参与竞争呢?有所作为吗?苹果公司的Apple Watch可以理解为一款集日常使用、娱乐和健身为一体的“一体化”可穿戴设备。
Garmin主打健身,市场细分非常清晰,甚至将设备定位细分到固定某一项运动。
例如,Garmin Approach S6专为高尔夫球手设计,而Garmin Swim智能手表则专为游泳爱好者设计。
从各公司目前的情况来看,智能手环/手表领域正在进入洗牌阶段。
企业要想留在这场游戏中,不仅要承担培育这个不成熟市场的责任,还要面临新设备的阻碍。
。
可以想象,未来他们可能会经历与智能手机制造商同样艰难的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