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斯坦福大学医学院的研究团队对可穿戴医疗传感器进行了研究。
研究人员表示,整个实验数据证明,便携式生物传感器不仅可以在症状出现之前预测疾病,还可以为医院和患者提供参考数据,提高精准医疗的诊断速度和准确性。
这项研究的详细结果发表在上周出版的国际生物学杂志《PLOS Biology》上。
研究团队要求60名测试对象佩戴1到8个便携式生物传感器,对心率、血氧含量、皮肤温度、睡眠、卡路里消耗等数据进行加权计算,以获得每个人的健康基线范围值。
,如果测试过程中数值偏离健康基线,则意味着测试者存在特定的健康问题。
这项试验帮助 12 名受试者发现了 2 型糖尿病的迹象。
传感器作为万物互联的基础,目前广泛应用于工业、智能汽车、医疗等领域。
近年来,随着人们医疗意识的提高,可穿戴医疗设备的销量快速增长。
持续监测身体的各种数据,可以让医生和患者及时发现疾病,并进行治疗和预防。
未来,生物传感器的市场份额有望超越工业传感器,市场份额也将快速增长。
近年来,可穿戴辅助传感器技术频频取得突破。
芬兰国家技术研究中心(VTT)官网近日报道称,其研发出一款可穿戴辅助传感器,可以帮助视力障碍人士。
该传感器配备了VTT开发的雷达系统,以类似于蝙蝠超声波的方式在用户周围发射无线电波,然后利用振动和语音反馈来告知用户前方的障碍物。
无独有偶,科技网站Patently Apple报道称,美国专利商标局公布了苹果公司的一项健康和医疗可穿戴设备专利,该设备配备一个或多个传感器,用于跟踪用户的心率和血压测量。
用于健身、运动和诊断测试的可穿戴医疗设备依赖于各种传感器技术。
生物传感器除了在人类健康管理中发挥巨大作用外,未来精准医疗市场也将不可或缺。
全球市场研究咨询公司MarketsandMarkets预测,到2020年,全球可穿戴传感器市场规模将扩大至16.54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预计将超过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