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穿戴设备并不是什么新鲜事,尤其是在小米低价策略的推动下,早期的好奇心已经转化为大量购买。
但随着越来越多的用户使用该设备,我发现很多朋友不太清楚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智能价值,有的甚至陷入了误区。
下面,我总结了使用可穿戴设备的四个常见误区。
快来看看你是否陷入其中。
误区一:走一万步就能减肥成功! 正确答案:运动还不够有氧运动!市场上的智能手环大多主打运动健身功能。
通过内置多轴传感器(三轴、四轴、六轴等),手环可以识别用户的运动状态并记录运动数据。
用户可以根据存储的数据调整个人习惯,以实现最终目标。
从逻辑上来说,这些都是正确的,但在现实生活中,我发现很多朋友下意识地认为,只要今天走一万步,运动量就足够了。
然而科学研究表明,仅仅步行并不能帮助我们达到健身或减肥的目的。
只有进行有氧运动,才能真正达到目的。
有氧运动首先给大家科普一下科学知识。
什么是有氧运动?有氧运动是指人体在氧气供应充足的情况下进行的体育锻炼。
衡量有氧运动的标准是使心率保持在适当值的运动量。
常见的运动形式有快走、慢走、长距离游泳、骑自行车等。
也就是说,只有心率保持在合适的值,步行才算有氧运动。
(合适心率值常用公式:针对一般人群。
目标心率=(年龄)*(60%-80%)其中60%-70%主要用于减脂;70%-80%主要用于减脂。
用于改善心肺功能) 跑步机上运动 那么有氧运动有哪些好处呢?科学研究表明,有氧运动可以增加体内血红蛋白的含量,提高机体的抵抗力,增强大脑皮层的工作效率和心肺功能,具有显着的健身效果。
对于想要减肥的人来说,合理的饮食加上有氧运动,可以帮助他们减肥事半功倍。
可见,即使每天步行一万步、两万步,也不一定能达到健身减肥的目的。
只有进行有针对性的有氧运动,并利用智能穿戴设备的监测功能进行辅助,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这不仅实现了智能设备的价值,也达到了我们的目标。
误区二:智能设备定位只有GPS吗?正确答案:GPS、A-GPS、基站定位、Wifi定位多种定位方式相结合。
远离父母的孩子和外出探索的旅友有一个共同的需求,那就是精准定位。
精准定位意味着人身安全得到保障,及时避免未知危险。
随着智能穿戴领域的发展,佩戴在手腕上的智能手表因其良好的便携性和精准的定位功能成为用户的不错选择。
Garmin Fenix3采用多重定位。
说到定位,我们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GPS定位。
GPS定位作为最早发展起来的定位方式之一,确实受到了高度认可,但这并不意味着智能穿戴设备只采用这种方式。
除了GPS定位外,综合运用A-GPS、基站定位、Wifi定位等方法,使得智能手表的定位更加精准。
定位方法中图示的各种名词肯定会让你眼花缭乱,所以我以表格的形式简单解释一下它们的原理、优缺点。
从表中可以看出,各种定位方法各有优缺点,组合使用效果更佳。
而且虽然都具有定位功能,但是根据不同的用户群体和目的,定位方式也有所不同。
Microguard小Q智能手表是一款守护儿童安全的儿童智能手表。
由于孩子一般在市区和家里走动,所以经常使用GPS定位和基站定位,也就是AGPS定位方式;而对于经常在野外活动的人来说,多重GPS定位方式更加实用。
根据不同的需求,智能手表会设计出各种定位方式,我们在选择的时候也要注意选择一款适合自己需求的,否则效果会大打折扣。
误区3:我只需要八个小时的睡眠!正确答案:请在晚上11点前睡觉!除了运动监测之外,睡眠监测是智能穿戴设备的另一个常见功能。
通过内置的运动传感器,设备可以记录用户的睡眠状态,记录睡眠时间,并分析深睡眠和浅睡眠时间的比例。
智能设备监测睡眠数据 生活中,很多朋友因为熬夜睡觉前玩手机,或者凌晨加班没有完成工作而无法获得充足的睡眠。
使用智能手环后,手环可以通过提醒和监督功能来调整自己的睡眠时间。
但即便如此,他们仍然彻夜难眠,身体疲惫不堪。
后来我发现他们陷入了一个误区,那就是“我以为睡八个小时就够了”。
成年人每天需要保证7-8小时的睡眠。
医学建议建议成年人每天需要保证7-8小时的睡眠。
听起来很容易,但我们每个人都知道,实际上非常困难。
如果晚上睡不着,白天就需要一个小时来补觉。
虽然智能手环仍然可以记录睡眠时间,但你的身体并没有得到真正的休息。
请在晚上11点前睡觉!人体的生理结构决定了我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科学研究还表明,晚上11点前入睡,身体各器官和内分泌系统都能正常排毒、休息。
一旦违反了这一点,身体肯定会感到不舒服。
因此,晚上 11 点之前上床睡觉对我们来说与睡 8 小时一样重要!晚上,是身体最需要休息的时候,我们需要让其得到充分的休息,以保证第二天能够工作和学习。
不要熬夜!不要熬夜!不要熬夜!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误区四:心率监测与年轻无关!正确答案:请保重你的心脏!随着智能可穿戴设备的发展,心率监测已成为设备的必备功能。
常见的心率监测原理包括心率带和光学传感器监测。
心率带可以通过两侧的电极测量心脏电流或皮肤电位的周期性变化来确定心率变化,而光学传感器可以感知末端毛细血管的收缩变化,从而达到心率监测的目的。
Garmin Forerunner 我喜欢运动的朋友和不喜欢运动的朋友的区别之一就是他们对心率监测的重视程度。
不喜欢运动的朋友认为智能设备上的心率监测功能可有可无。
在日常生活中,他们认为自己年轻,心脏健康,没有任何不适感,因此不太重视心率监测。
Garmin Forerunner 但事实上,这是一个误解,因为时常关注自己的心率有很多好处。
心率是指您的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
它能够简单、直观、可靠地反映我们身体的运动负荷和训练水平以及运动时的功能状态。
它不仅可以衡量你是否进行有氧运动,还可以通过心率值发现潜在的身体问题,从而引起我们对身体的关注。
Apple Watch 监测心率。
最近,一条关于Apple Watch的新闻放在这里特别合适。
美国一位患有心脏病的老人突然感觉身体不适,苹果智能手表上的心率测试值显示为30-40次/分钟(极度异常),老人立即前往医院接受治疗。
不仅如此,医生还根据Apple Watch上的历史心率数据确诊了病情,并进行了手术,挽救了他的生命。
可见,心率监测在心脏病突发疾病的治疗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我们通过智能设备监测身体体征,就可以判断病情并针对症状进行治疗。
在疾病面前,每一分每一秒都显得尤为珍贵,所以不要以为监测数据不重要,一旦发生意外它会是救命稻草。
爱我们的心,无论你多大。
总结:摆脱误解,让智能设备价值最大化。
智能穿戴领域正在快速发展。
智能手环、手表等已成为人们生活中较为流行的元素。
智能穿戴设备时尚、便携、功能齐全,最大程度地解放双手,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通过认识和理解Apple Watch这些新兴事物,我们也应该思考如何利用这些设备让个人生活变得更加便捷,最大限度地发挥智能可穿戴设备的价值。
智能手表具有多种功能。
上述关于智能穿戴的误区,可以反映出我们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比如对运动健身、GPS定位等专业知识缺乏了解,不注重个人健康,忽视长远发展等。
通过对智能设备的了解和使用,我们也开始逐步改善我们的生活。
智能可穿戴设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当然,智能穿戴设备除了给我们的生活带来诸多便利之外,在快速发展的背后也存在着不断的问题。
虽然大多数智能可穿戴设备用于运动健身目的,但它们只是记录数据,对用户的意义有限,其准确性受到质疑,尤其是在心率监测、精准定位等涉及身体健康和人身安全的方面。
装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