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赋能

“中国人工智能教育第一人”蔡子兴!人工智能产业化的战略思考

时间:2024-05-22 12:22:56 科技赋能

8月30日至9月1日,中国(上海)国际人工智能展览会暨OFweek(第二届)国际人工智能产业大会在上海成功举办。

本次展会,数千名人工智能学术带头人、政府领导、龙头企业及行业精英来到现场,共同探讨人工智能发展新趋势,分析人工智能技术落地中的实际问题。

他们中有来自AI行业领先企业的高管,也有IEEE Fellow、知名大学教授、中科院研究员等AI学术界人士。

本届展会首日,“中国智能控制学科奠基人”、“智能控制第一人”、国际导航与运动控制研究院院士、纽约科学院院士蔡子兴中国人工智能教育》并于2017年荣获IEEE Fellow荣誉,发表了关于《人工智能产业化的战略思考》的激情演讲。

蔡子兴教授从人工智能产业化历史回顾、人工智能产业化特点、人工智能产业化优先领域、人工智能战略建议四个方面向嘉宾介绍了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化的进程和现状。

工业化。

问题以及处理这些问题的策略。

在本次演讲中,蔡子兴教授提到,当前人工智能产业化的阶段与以往不同。

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人工智能的平台和起点不断完善。

因此,我们需要提高对人工智能的思想认识;其次,中央和地方要紧密结合对接。

产业需要全面布局,基础、技术、应用缺一不可。

虽然AI行业的投资额逐年增加,但政府也需要加大资金投入;同时,产品创新开发和人才培养需要齐头并进;标准化建设和市场管理都要加强。

以下为蔡子兴教授现场讲座内容。

编者只是进行了整理和编辑,并没有改变原意。

大家早上好,我叫蔡子兴。

我今天的报告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人工智能产业化的历史回顾。

人工智能已经走过了60多年的历程。

第一次工业化是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的基于规则的专家系统,它是成功的。

在世界各地普遍使用。

一方面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也帮助人工智能走出了困境。

当时,人工智能还没有得到大众的认可。

人工智能在专家系统中的成功,使得人工智能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

人工智能的第二次产业化以模糊逻辑和模糊控制为代表。

模糊逻辑后来发展成为模糊控制,尤其应用于家电行业。

由此掀起了人工智能的第二次产业化。

人工智能第三次产业化以智能机器人为代表。

机器人不等于人工智能,但智能机器人是人工智能的一个重要领域。

智能机器人实际上始于20世纪90年代。

由于工业机器人存在局限性,不能满足工业生产的需要,智能机器人开始拓展。

直到几年前,以机器人为代表的人工智能产业化仍在进行中。

人工智能产业化第四次新时代近年来开启。

这一时期的代表是德国的工业4.0、中国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中国制造、美国的人工智能发展战略规划(以AlphaGo为起点)。

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化已经开始。

虽然只有三年左右的时间,但这一次却与之前有很大的不同。

如果说过去我们认为工业化是一件小事,那么这次工业化将是一件大事,而且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完成,而且可能会永远持续下去。

第二部分:人工智能产业化有哪些特点?这次人工智能产业化与以往不同。

其特点是什么?一是工业化起点更高。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技术的成熟,人工智能所处的平台变得更高,起点也不同。

感知智能、认知智能等不同层面的人工智能并驾齐驱。

二是工业化基础储备的普遍性初步形成。

三年前,我们还不敢说人工智能产业化的基础已经奠定,但现在我们可以说已经初步奠定了基础。

2002年以来,人工智能产业规模持续增长,从去年的70亿到1亿,今年预计将突破1亿。

同时,这也表明行业基础正在不断夯实。

三是投融资环境前所未有。

三年前,有钱的人不一定会投资人工智能。

现在很多人想投资人工智能,但很多人不敢。

但每年的投资增速都是%,2016年增长了93%,2017年增长了51%。

别看投资增速下降了,但整体金额是在增加的。

四是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

这次人工智能的生命力在于它与实体经济的融合和拓展,所以不可能半途而废,而是会长期继续这样做。

特别是国民经济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有技术来改善。

这项技术就是人工智能。

这样才能提升传统产业中心,引进新动能,推动国民经济进一步发展。

五是可以实现全产业链布局。

如今,全面布局包括基础产业、科技产业和应用产业。

尤其是基础工业,这方面还比较差。

它不仅需要企业家和金融资本的投入,还需要政府更大的投入。

最后一点是雄厚的人才基础。

虽然目前的人工智能人才还不足以满足简单的需求,但已经有了一部分人才基础,他们是人工智能发展的中坚力量。

这些特点保证了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起点高??、规模大、质量稳定、快速全面发展。

第三部分:人工智能产业化优先领域 人工智能产业化有多种类型。

我在这里列出了30多个行业。

由于时间原因,我重点讲八个:第一个是智能驾驶和智能网联。

车。

我们从过去到现在在自动驾驶方面已经做了十多年了,所以我们暂时把自动驾驶放在一边。

第二个是智能机器人和服务机器人。

由于传统工业机器人规模已达到饱和,智能机器人尤其是服务机器人亟待发展。

工业机器人只有几万台,也有几万台。

但光服务机器人就有几千万,甚至上亿,而且发展速度非常快。

三是智能制造系统。

智能制造相对复杂,不仅仅是使用机器人的问题。

智能制造系统不仅需要智能机器人、智能控制、智能管理,而且还涉及很多学科。

第四是计算机透视、视频图像处理。

五是自然语言处理和智能处理系统。

我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已将其纳入规划。

第六是智慧医疗。

辅助诊断系统帮助医生看病人。

七是智慧安防、智慧金融。

第八是智能家居产品及系统。

那我给大家推荐一本书《探秘机器人王国》,一本30万字的长篇科普小说。

广泛介绍了人工智能和智能机器人的各个方面,包括工业、采矿、农业、林业、航天、海洋探索、安全保卫、医疗保健、家庭服务、文化娱乐、教育教学等。

非常广泛和全面。

第四部分:人工智能产业化战略建议 第一:提高思想认识。

虽然我们对人工智能的认识比过去好多了,但还不够。

习主席日前在重庆举行的中国智能产品博览会上也提到了人工智能。

提高认识,进一步全面支持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和产业发展创新。

二是中央与地方紧密结合对接。

中央方案出台后,虽然不少省市都提出了方案,但大部分城市仍然没有采取行动。

各省、市、地方政府要密切配合。

第三:产业布局全面。

产业包括基础产业、科技产业和应用产业。

四是加大资金支持力度。

财政资金投入逐年大幅增加,但我国政府的投入还不够。

美国很多人工智能产业,尤其是科技产业,100%依赖政府投资。

因此,中央政府应加大对人工智能特别是基础研究和科技产业的投入。

第五:注重产品创新开发。

在人工智能行业,如果不开发新产品、不创新,那就是零。

我们必须发展自主知识产权。

把外国的东西引进中国来卖,这算什么创新?所以一定要重视新产品的开发。

第六:注重人才培养。

没有人才培养,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就等于空谈,所以我们必须高度重视人才培养。

第七:要实施标准化建设。

2017年,我们全国有100多个机器人产业园,但2017年机器人产业的标准化工作做得并不好。

人工智能需要标准化建设,因为人工智能很多东西是软件,而不是硬件。

如果不实行标准化,就没有知识产权,就没有进入国际市场的机会,就没有话语权。

第八:要加强市场管理。

加强人工智能产品市场和管理以及知识产权管理,优胜劣汰,确保人工智能市场健康发展。

最后我补充一点,人工智能产业化的案例。

2000年到2008年,我开始在美国普渡大学学习人工智能。

我从事人工智能工作30多年,终于盼到了人工智能的春天。

过去我们主要从事基础研究和人才培养。

我有博士、硕士,还有数以万计的学生。

我们国家一共有8门精品课程,我们在教育方面投入很大。

我们在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自动驾驶研究方面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吉林大学、中南大学合作十余年。

但我过去没有从事过人工智能的产业化工作。

现在人工智能的春天来了,为了支持年轻人人工智能产业化,我们开始搞无人驾驶、智能驾驶。

后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做这件事,尤其是投资几百亿、几千亿的大公司。

我们没有优势,无法与他们竞争。

我们现在将重点关注智慧医疗。

所以我们要给大家介绍的案例就是我们从事的智慧医疗的案例。

我觉得人工智能领域的产业化是离不开这个理念的。

第一,要培养人才。

我们首先成立了资兴人工智能学院来培养人才。

今年我们将培训1000人,其中几乎已经在学习了。

未来的目标是10,000人。

虽然现在不能叫大学,但将来可能会成为大学。

二是搞产业发展。

由于从事产业开发和产品需要人才,因此成立了全国首家省级专业人工智能研究机构——湖南资兴人工智能研究院,开展产品研发。

在此基础上进行再融资投资。

现在我们大概做了两笔投资,价值一万左右。

在此基础上,我们需要成立人工智能公司,让产业落地。

只有有了公司的产品,才能突出市场,这样我们的医疗产品才能运往医院进行推广。

没有公司就无法凸显市场,所以我们走的是这条路。

我认为不仅在医疗方面如此,在其他方面也是如此。

目前,我们在智慧医疗方面有三个项目。

一是人类染色体图像处理与诊断。

通过人类染色体的一些信息和图片来诊断。

第二个是人类胚胎,从怀孕第一天到分娩的十个月内都会受到监测。

三是人体精子质量的检测。

目前这三项还只是生殖工程,但各行各业、医学各部门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4月3日,我们在长沙发起了全球首场人类染色体图像处理人机大战。

一方是中信湘雅医院的四位医学专家,另一方是AI系统。

双方查看相同的染色体分析图片。

比赛结果是,AI系统平均用时1分23秒,专家平均用时22分36秒。

使用AI系统的速度提升了近20倍,双方的准确率几乎相同。

目前我们还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希望年内推广到医院。

从2001年开始,人工智能已经走过了62年的历程。

人工智能已经从理论基础演变成技术。

现在我们迎来了前所未有的伟大机遇。

我们称之为人工智能的春天,它必将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做出巨大的贡献。

我们有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中国制造等。

为了提高认识,抓住机遇,发挥潜在优势,大力培养人工智能人才,壮大人工智能产业,助力我国成为人工智能强国。

智能强国、制造强国。

强国贡献我们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