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G概念成为创业热点。
4G牌照发放后,工信部确定今年将投资数千亿元用于4G网络建设。
虽然目前还处于投资期,距离实际应用还很遥远,但各种相关的网络应用已经开始在市场上展开竞争。
一些先进的产品,如歌吧、个人云、移动视频等,必然会从热潮中获得巨大的收益,但一些不为人知的创新应用也会频繁出现,其中一些可以影响现有的移动互联网业务业态,发挥颠覆性作用。
创业热点将集中在视频、办公、文件存储和传输领域,为企业提供的2B服务将占据较大比例。
从可穿戴设备向可穿戴设备的转变在2018年经历了一段混乱期,各种智能电子手表层出不穷,但对用户来说用处不大。
即使是谷歌眼镜这样的明星产品,概念性大于实用性,缺乏实际应用场景。
值得思考的是,一些传统厂商研发的运动健康管理可穿戴设备在2018年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如果考虑实用需求而不是炫酷,像Nike+这样的设备自然能为用户提供比Google更多的实际价值玻璃和银河齿轮。
2020年智能手环产品将大行其道,目前至少有10家有实力的公司准备进入这一领域。
视频广告价格大幅上涨。
年底分别收购PPS和PPTV。
网络视频的洗牌已基本完成。
竞争格局已转变为新格局。
下一步将是各大势力对市场定价权的争夺。
今年至少有一家大型视频网站上市,市场力量的平衡将发生重大变化。
过去由最大控股定价权的惯例将被打破。
视频市场各方应该有机会坐下来讨论各自的未来出路。
移动端风起云涌,PC市场已定。
无论是即时通讯、搜索还是安全,基本格局不会发生太大变化。
下半年移动端的竞争仍能明显感受到。
但这仅仅是开始。
今年移动端的竞争和战斗将愈加激烈,战场主要集中在移动安全、移动搜索、移动浏览器、移动应用分发等方面,腾讯强势加入这一领域,场景将更加丰富。
变得更好。
移动社交年,微信将建立不可动摇的优势,而老火、易信将被边缘??化甚至消失。
最终,市场上只剩下一些差异化产品,比如陌陌、微博、米聊等,在微信无法顾及的空白处寻找自己的生存空间。
任何旨在杀死微信的产品,或者任何与微信设计相同的产品,都将惨败。
电子商务面临变革。
京东和阿里巴巴将寻求在2020年上市。
这并不意味着结束,而是一个起点。
过去10年的电商历史将在这两家公司上市后画上句号。
未来10年将是O2O电商的历史时期,京东、阿里巴巴不具备优势。
相反,具备得天独厚条件的苏宁云商、国美在线将迎来机遇之门。
线上不可能与京东、阿里巴巴竞争,但与他们竞争、线上线下融合充满机会。
移动支付市场将蓬勃发展。
未来移动支付不会一家独大。
这是支付宝无论如何努力都无法改变的事实,微信支付也是如此。
未来在线支付的构成非常复杂。
除了纯粹的互联网服务商外,还有传统金融机构开发的网络产品的强势插入,如建设银行、招商银行的移动支付等。
从长期趋势来看,信用卡支付最终将占据在线支付的大部分,但这一天不会来得那么早。
互联网手机的重新定义 互联网手机原本是为了纠正传统制造思维的混乱,但这种模式已经显得大材小用了。
过分强调用户、配置和低价,使得这种做法有误入歧途的危险。
很多厂商进入这个领域,抄袭小米的模式,但今年却遭遇惨败。
手机的本质仍然是满足用户需求、解决实际问题,是科技成果应用的集中体现。
手机不仅需要互联网思维,还需要创新思维、品质思维。
仅仅吸引用户提供互联网服务的想法,其实已经脱离了手机的本质。
这一盲点将在年内得到纠正。
云计算行业已成为热门话题。
随着亚马逊云计算进入中国,阿里云也走出国门追击亚马逊的阻力,到处发展。
前几年不温不火的云计算将在2018年火爆,成为投资重点。
有能力提供云计算服务的公司有很多,如百度、腾讯、阿里巴巴、奇虎、华为、联想等,各有自己的主攻方向和技术特点。
随着云计算服务的逐渐兴起,这些企业都将在这股热潮中各自找到自己的发展空间。
传统企业将变得大众化。
互联网就像巴拿马运河,传统企业就像运河上航行的货轮。
这条运河的挖掘和修建花了十年时间。
最终,货船必须经过才能实现其利益。
巴拿马运河在运河史上是伟大的,但在制造业史上却算不上什么。
利益的实现仍然需要合作。
互联网行业在2016年就已经认识到了这个问题,但并没有降低立场。
传统企业很早就想进入互联网浪潮,但一直未能如愿。
我对此的预测是,未来互联网90%的收益将来自于为传统企业的互联网化提供的服务。
今年是一个极好的开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