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赋能

幻音张馨薇!可穿戴浪潮的切身体会——在黑暗中前行

时间:2024-05-22 11:12:27 科技赋能

环祥于去年上半年开始研发可穿戴产品——智能手环。

到现在已经快一年了。

去年我们见证了可穿戴设备的火热景象:无数创业团队和山寨厂商纷纷进入可穿戴市场。

有设计图就敢开发布会,拖延五六个月是常有的事。

他们生产的数量少于 10,000 件,但声称销售 100,000 件,以此类推。

可穿戴产品在国内市场引起轰动是有原因的。

如今,国内的可穿戴产品几乎都是模仿国外知名产品。

他们只是调整了外观,复制了大部分功能和创意使用场景。

谁知道?美国对腕带有刚性需求,但不适应中国当地气候。

就算是北京的空气,憋在家里也来不及了,还敢出去跑步!而且慢跑还不是一种普遍的生活习惯。

智能手表也是如此。

没有人找到刚性需求,所以都利用它,声称是可穿戴产品。

导致产品销量并不理想,只能打价格战。

因此,很多悲观的观察家认为,穿已经死了,但我不这么认为。

世界上本没有路,但走的人多了,它就成了路。

随着手环、手表、眼镜等产品的热销,可穿戴产品市场正在升温。

总会有大量的人成为烈士,这将迫使那些幸存下来的人更加适应国内的消费需求。

我们不能因为看到一群烈士死去就认为可穿戴产品毫无用处。

这只是黎明前的黑暗,也是发展的必然规律。

就手环而言,它们拥有更时尚的外观,并具有流行的社交功能,例如比赛、跑步约会、微信分享等,在价格区间仍有生存空间,但也有可能被替代。

手表。

,成为过渡产品;对于手表来说,如果按照山寨手机的思路去做手表,肯定是没有用的。

我们要在外观、工艺、软件体验上下功夫。

我们不会做一个大而全的产品,而是专注于一些细分市场。

市场,例如:年轻人的时尚炫耀手表;老人、儿童防丢手表;因此,最终生存下来的企业是那些真正了解消费者需求的企业,即使它们只是某一细分市场,并且将时尚与实用性很好地结合在一起。

这是一个差异化的时代,只要有给消费者留下深刻印象的东西,就有可能生存下来。

做产品的时候不能浮躁。

比做互联网麻烦多了。

我们的马年音箱是去年四月设计的。

外观设计研究修改用了2个月,结构设计原型用了1个月,开始生产用了1个多月。

模具1个月量产,10月份才会出批量产品。

这只是最常见的音箱!因此,我们一直怀着敬畏之心做产品。

该手环去年6月开发,10月底发布,12月交付。

已经算是快了。

当我们发布产品时,功能原型必须已经得到验证,并且我们已经开始开模。

直到量产阶段才敢发布。

这体现在对Phantom Sound的购买上没有任何延迟,我们认为这是做产品最基本的态度。

我再进一步透露一下,欢祥正在研发智能手表。

1月,外观设计图完成,方案确定。

在过去的三个月里,他们一直在进行原型测试,验证结构和功能,并调整外观和表带工艺。

我们推出的时候基本上所有的硬件、外观、工艺都定型了,2个月就可以推出大规模的产品。

产品是自己的孩子,早产的风险非常高。

只有遵循产品的自然规律,才能做出人们想要拥有的产品。

可穿戴战争是一场马拉松,每个人都要苦练内功。

目前可穿戴领域的进入者基本都是小型厂商和创业团队,抢占先发优势。

成功是一场马拉松,后来才真正开始拼营销、渠道建设、品牌知名度。

、资金实力、供应链整合等等,这些都不是一下子就能实现的。

例如:我们建立的覆盖所有礼品公司的礼品频道是用7年时间建成的;而欢祥在京东开的旗舰店也投资了一万多,这不是一个创业团队能够支撑的,而且欢祥也只是一家中等规模的公司。

如果华为、小米等巨头进入成熟的可穿戴市场,用成本定价扰乱市场,我们不是对手!因此,现在还不是竞争最激烈的阶段。

大家要苦练内功,找到自己的差异化细分市场,通过不断创新增强后劲。

我们在黑暗中摸索前行,天总会黎明,但我们必须在黎明前练好几项绝活,才能保证生存。

当黎明来临的时候,可能是一场更激烈的弱者与强者的竞争,也可能是我们找到一片乐园并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