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赋能

2014年中国可穿戴设备大规模产业化前景分析

时间:2024-05-22 11:11:31 科技赋能

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市场增速放缓,苹果、谷歌、三星等公司正计划进军可穿戴设备这一颇具吸引力的新领域并已经推出或即将推出自己的可穿戴产品。

位于惠州的德赛集团在可穿戴设备领域处于领先地位。

其孵化的创业团队“微工作室”推出了一款检测睡眠的多维健康智能手环——Iwan,可以从心率、运动和体温三个方面检测睡眠。

全面监测您的睡眠状态并提供解决方案。

红杉资本中国基金董事总经理卢勤超认为,可穿戴设备未来将成为不可替代的智能终端,为用户带来全新体验。

当然,大规模工业化带来的“平民”价格也至关重要。

  记录睡眠数据并提供解决方案。

这款名为iWan的智能手环着实引人注目。

它从更专业的角度实现了睡眠监测流程。

根据美国加州大学睡眠阶段理论、睡眠心率变异理论以及广州中医药大学的睡眠研究成果,人在睡眠过程中心率、运动、体温的变化会表现出不同时段的睡眠质量。

阶段。

基于这一理论,iWan在手环中添加了心率传感器、运动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共同分析判断睡眠质量。

不仅。

白天佩戴iWan可以通过运动传感器记录用户的步数等运动数据,同时也会有用户的心率数据统计。

更创新的是,具有生物识别功能的腕部感应可穿戴设备具有心率、活动强度、卡路里燃烧和睡眠模式的监测和数据存储功能。

它也是一个心脏健康记录设备,可以通过苹果或安卓系统使用。

系统移动应用软件将存储的个人数据传输至在线健康或健身服务软件,或通过计算机上传软件传输这些数据。

徐友金表示,美光工作室是德赛集团孵化的创业工作室。

他们瞄准了睡眠领域可穿戴设备的产品创新。

首先,他们对市场需求持乐观态度。

因为人三分之一的时间都在睡觉,睡眠的质量关系到第二天的生活和工作质量。

我们大多数人对睡眠只有主观的理解。

对睡眠的客观认识以及睡眠数据的量化其实非常重要。

然而,市面上的所有手环都限于缺乏传感器和算法,对睡眠的检测和描述都不是很准确。

只要解决了这个问题,产品就有了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大规模工业化需要更低价格的一年被业界认为是可穿戴设备的“元年”。

可穿戴设备是直接佩戴在身上或集成到用户的衣服或配饰中的便携式设备。

可见,可穿戴设备不仅仅是硬件设备,还通过软件支持、数据交互、云交互来实现强大的功能。

可穿戴设备将为我们的生活和观念带来巨大的改变。

但这些产品并没有引发销售热潮。

市场研究公司ABI的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全球可穿戴设备(包括智能手表和运动追踪器)出货量为1万台,仅占同期智能手表出货量3亿台的1%左右。

苹果第一季度 iPhone 销量为 10,000 部。

对此,徐友金认为,在创业过程中,最重要的是自己产品的定位。

他个人始终认为,要从解决实际问题出发,“一厘米宽,一公里深”,真正提出自己最好的问题解决方案,这样的产品最终才有机会得到用户的认可。

作为健康管理和运动健身的一部分,可穿戴设备的兴起引起了资本的高度关注。

据中国报道堂发布的《全球通信电缆行业市场深度调查与年投资发展分析研究报告》显示,2018年至2020年3月,移动医疗行业共发生58起投资事件,涉及33家企业,披露金额超过1亿美元。

报告统计了移动医疗公司总数,其中面向个人的移动医疗公司总数,其中2008年以后(含2017年)成立的移动医疗公司有2家,占总数的70.17%;移动医疗企业投资事件58起。

其中,个人投资事件54起,占总数的93%。

中国医用物资协会《中国医药互联网发展报告》发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移动医疗市场规模达到23.4亿,比上年增长25.8%。

预计到年底,我国移动医疗市场规模将突破100亿元,达到3亿元。

经过前期的技术发展、手机等智能终端的普及、移动医疗APP的大量推出以及VC/PE资本的进入,移动医疗在2016年迎来了行业整合的契机,各大厂商纷纷进入移动医疗行业。

,探索相应的商业模式。

预计未来3至5年,移动医疗市场将出现爆发式增长,成熟的商业模式也将涌现并逐步走向正规,移动医疗市场将迎来快速发展的时代。

对于可穿戴设备的未来,红杉资本中国基金董事总经理卢勤超认为,可穿戴设备未来将成为不可替代的智能终端,为用户带来全新的体验。

当然,大规模工业化带来的“平民”价格也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