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赋能

可穿戴设备的本质揭晓!智能还是伪智能?

时间:2024-05-22 11:11:10 科技赋能

想象一下,如果你看一眼英文报纸,就会出现实时翻译;不用进商场就可以知道今天有什么活动;坐在车里,可以实时看到十公里外的路况……这不就是真实版的《超体》吗?近两年出现了很多可穿戴设备,比如Nike+、Jawbone UP24、Fitbit、Misfit Shine,以及最近发布的iWatch和Microsoft Band。

对于消费者来说,可穿戴设备的出现不仅是“新螃蟹”,更是一种未来的生活方式。

在我的印象中,除了“高端手机配件”、“高端电子手表”这些名词外,你知道什么是可穿戴设备吗?它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多大的影响?我们能用它做什么?   可穿戴设备的本质是传感器。

2014年11月Jawbone推出的新款手环UP3和谷歌推出的智能眼镜Google Glass。

人、环境和智能设备之间的通信是通过传感器进行的。

从本质上讲,可穿戴设备是传感器,可以告诉我们反映身体实际状况的各种数据,让我们知道自己的身体处于什么状态。

可穿戴设备教父、麻省理工学院人体动力学实验室主任亚历克斯·彭特兰(Alex Pentland),曾经在《大数据创建美好未来》的主题演讲中说过:手环的意义不仅仅是测量心跳,而是通过该设备,我们可以知道人们的基本情绪反应,无论是兴奋还是恐惧。

传感技术在可穿戴设备中发挥核心作用的原因是它允许您的皮肤与网络进行通信。

让人们的身体变得透明,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感受周围的环境。

以我们最熟悉的健康设备——体征数据传感器为例:体温传感器可以实时监测体温,热通量传感器可以辅助计算血糖和估算代谢能力,体重测量传感器可用于计算BMI指数,脉搏波传感器可用于估算血压,生物电传感器可用于心电图和脑电图数据采集……将以上传感器集成在一起,摆出一个漂亮的给它们加壳,它们就变成了我们所知的可穿戴设备。

然而,其中大部分都是“伪智能”。

  目前的可穿戴设备是伪智能智能头盔Oculus Rift。

目前的可穿戴设备主要是智能手环和手表。

主要功能是计步器和睡眠监测,其他功能包括心率、脉搏等,是一种非常低级的实用型可穿戴设备(即伪智能),大部分以手机配件的形式存在。

具有科幻味道的产品,如智能眼镜(如Google glass)、智能衣服、智能头盔(如Oculus Rift)并不多见。

报告显示,目前智能传感器市场规模约为1万台。

广泛应用于汽车、工业自动化、航空航天技术、军事工程、环境检测等领域。

在互联网这个最擅长运用技术的领域,可穿戴设备却很少使用传感器。

传感器使用很少,缺乏想象力,外观无法突破传统。

现有的可穿戴设备只是人体局部配件的增强版,离真正的智能还很远。

  什么是真正的智能穿戴设备?电影截图《钢铁侠3》——有网友调侃钢铁侠佩戴的是定制版的Google Glass Ironman。

笔者询问了身边的朋友,和智能硬件爱好者聊天,拜访了一些业内人士与他们谈论可穿戴设备,发现发生了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

在回答“理想的可穿戴设备”这个问题时,大家的回答几乎都有相同的要求:穿上后变身金刚狼/钢铁侠/阿凡达(机械外骨骼)……很有趣。

可见,大家对可穿戴设备的印象大多与科幻电影有关——事实上,真正具有功能性的可穿戴设备确实是这样的。

何曦曾在《可穿戴设备对用户的积极意义》中对可穿戴设备有过这样的描述:“因为可穿戴设备几乎与人体融为一体,所以它们带来的强大计算能力就好像与生俱来,就像我们每个人一样。

他们都有超能力。

“想象一下,当你浏览一份英文报纸时,你可以看到实时翻译;你不用进商场就知道今天有什么活动;坐在车里,你可以看到十点的交通状况。

实时几千米之外;更重要的是,你可以随时给自己换上新皮肤,就像美剧里的一样《神盾局》……这不是现实版的《超体》吗? 数据服务和细分是可穿戴设备的未来 准确的数据是智能的基础 惠普信息与量子系统实验室的Stan Williams博士曾这样描述传感器:“作为信息技术人员,我们不是开药方和治疗疾病的医生。

,而是向医生提供信息,帮助他们做出准确的诊断。

和有效的治疗方案。

“对于可穿戴设备来说,如何分析和利用传感器采集到的信息,并将这些信息转化为直观的数据图表,给佩戴者给予提醒或建议,是值得想象的。

未来的可穿戴设备,一定是硬件与设备的结合。

” Cityzen Sciences开发的高科技运动服D-Shirt其实已经有一些公司在做了,比如法国公司Cityzen Sciences就开发了高科技运动服D-Shirt。

设计师在衣服的面料中嵌入了许多传感器,这些传感器连接到蓝牙收发器来跟踪用户的活动,收集数据,分析数据,并将其传输到智能手机,形成一套针对个人运动的监控服务。

另一个例子是智能尿布,这是一种专门为婴儿设计的智能尿布,放置在尿布中的传感器可以分析排泄物并将数据传输给它。

附带的软件会告诉父母宝宝的健康数据,比如肾功能、是否有尿路感染等。

但这还远远不够,至少根据用户的反馈,“这对我来说不太实用。

” 。

“从行业角度来说,产品细分不够。

硬件爱好者昆汀·斯坦曾在推特上抱怨,他的朋友一直推荐他购买智能手环,“我是一名图书管理员,我想要的是能够帮助我的东西。

记忆可穿戴设备。

那些卡路里和睡眠不关我的事。

“这让我想起前段时间和妈妈的一次聊天,她因为某种原因突然对苹果的发布会产生了兴趣(可能是看了苹果发给她的邮件广告)。

看到iWatch后,她问我:“你有吗?有没有什么东西可以随时测量血压、提醒吃药、出现问题自动呼叫某人? “我在谷歌上搜索了一下,发现确实有一款,而且产品还不止一款。

各大公司不断推动可穿戴设备的传感化,不断强调新产品内置了多少传感器,迫不及待地想要在打造下一个“苹果”的时候,我不知道他们是否想过,用户在面对这些做工精良的设备时,可能会露出“我不在乎”的表情,这对于可穿戴设备来说真的很尴尬。

未来会更加细分,甚至可以定制。

正如微软Xbox业务负责人Don Mattrick在公司内部TechForum会议上所说:未来,我们至少会。

将它戴在我们身上 10 个传感器,每一个都正是您所需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