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穿戴设备能走多远,最近被业界提及。
近日,智能手环领域标志性品牌之一Jawbone宣布关闭纽约办事处。
总部位于旧金山的可穿戴设备制造商 Jawbone 已解雇约 60 名员工,占其员工总数的 15%。
日前,美国时尚可穿戴品牌Misfit以2.6亿美元出售给Fossil集团。
上述两个可穿戴领域代表性企业做出的战略调整,显然反映出可穿戴设备的市场退出不再乐观。
于是,可穿戴设备陷入寒冬,伪需求逐渐退去。
企业如何突围?可穿戴设备市场正面临寒冬。
可穿戴设备市场正面临寒冬。
近日,与Fitbit齐名的可穿戴设备公司Jawbone在全球范围内裁员60名员工。
此外,Jawbone 关闭了纽约办事处,并缩小了位于桑尼维尔和匹兹堡的两个美国办事处的规模。
IDC公布的数据显示,Jawbone今年第二季度的销售数据也不容乐观。
其健身追踪器销量约为50万台,市场份额仅为2.8%。
此前,Jawbone在发布UP3智能手环时就曾陷入困境,产品发布被推迟。
不过,苹果此后伸出了援手,但这并没有改变Jawbone市场份额被挤压的局面。
除了来自技术领域的竞争对手之外,传统手表制造商也纷纷前来分一杯羹,这让Jawbone似乎陷入了更加困境。
除了Jawbone陷入困境之外,目前占据市场份额最大的Fitbit股价也较今年高点下跌了40%以上。
与此同时,美国时尚可穿戴品牌Misfit也以2.6亿美元的价格出售给Fossil集团。
虽然Misfit拥有多种产品,包括Misfit Shine第一代和第二代、Flash手环以及一些价格较低的追踪器,但无论是外观设计还是功能上都没有取得重大突破,这不禁给人一种缺乏创新。
因此,Misfit将自己出售给FossilGroup对于Misfit的独立发展来说可能更有保障。
可穿戴设备的现状已不再像行业发展初期那样,玩家少、需求量大。
在发展初期,智能穿戴产品能够获得较高的毛利润。
然而,随着市场不断扩大和成熟,Fitbit、Garmin、三星、苹果、微软等公司相继进入该领域,行业面临着越来越重的竞争压力。
虚假需求盛行,诸多因素导致可穿戴设备受到质疑。
在不断扩大的智能设备市场中,可穿戴设备经常受到质疑。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可穿戴设备这种更加密集、个人化的智能计算设备将成为下一个数据安全风险源。
除了受到用户质疑的安全问题外,种种迹象也表明可穿戴设备市场已经进入寒冬。
可穿戴设备市场逐渐荒废的主要原因有:一是虚假需求盛行。
尽管出货量破万台的小米手环和销量逼近万台的Apple Watch最终都没有成为抢手产品。
这主要是因为当前的智能硬件产品虽然找到了一些用户痛点,但无法满足用户需求。
用户不需要一个功能很多但不能真正解决他们的问题的产品。
其次,可穿戴设备企业没有创新精神。
许多企业的可穿戴设备研发团队缺乏核心力量。
融资后,产品趋于同质化,无法将资金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
此类产品即使受欢迎,也容易受到新巨头进入市场的冲击,无法形成行业壁垒。
第三,随着市场不断扩大和成熟,Fitbit、Garmin、三星、苹果、微软等公司相继进入该领域,导致竞争加剧。
最后,可穿戴设备的安全危机仍未解决。
一旦可穿戴设备被黑客攻击,最直观的结果就是:一是设备被控制,二是数据被窃取。
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信息安全风险对用户的影响将是巨大而深远的。
企业如何脱颖而出? Jawbone裁员15%意味着可穿戴设备的冬天真正来临,市场将开始新一轮洗牌。
这也给当下的可穿戴设备行业带来启发。
首先,企业要找到适合自己的生态链。
例如,结成联盟或促进市场分工协作。
以Misfit被FossilGroup以2.6亿美元收购为例。
对于Fossil来说,这次收购迫在眉睫。
Fossil收购Misfit后,可以轻松买到进军可穿戴领域的门票。
虽然这张门票价值2.6亿美元,但考虑到Misfit在全球的既定品牌和销售渠道,这个金额已经非常划算了。
其次,提升可穿戴设备的产品技术,深入挖掘大数据的商业价值。
无论是做可穿戴设备的互联网公司,还是单纯的智能硬件厂商,本质上都是在朝着服务公司的发展目标迈进,而大数据是其核心竞争力。
企业只有保证有足够的用户,才能获得足够、准确的数据。
Fitbit是目前可穿戴设备行业中除了Apple Watch之外唯一一家在可穿戴设备领域实现高利润的公司。
除了产品硬件本身的销售外,实现高利润更关键的因素之一是具有大数据价值的业务能力的建立。
最后,企业不能只顾眼前利益,而忽视对用户数据的保护,忽视长远发展。
可穿戴产品的设备安全绝不仅仅局限于设备本身,因为几乎所有可穿戴设备都是通过蓝牙或WiFi与移动设备连接,这使得通过控制加密级别较低的可穿戴设备来控制手机成为可能。
比如小米手环,由于功能多元化,必然会比普通产品有更深入的权限类型和程度。
这样,当小米手环的安全性出现问题时,就会成为用户的泄密点。
手机数据的隐蔽通道。
要知道,安全问题或许不是可穿戴设备发展的绊脚石,但绝对会成为可穿戴产品是否会被淘汰的重要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