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赋能

贸易战下的家电行业影响不大但仍需努力

时间:2024-05-22 11:01:26 科技赋能

随着美国总统特朗普在推特上宣布即将与中兴达成和解协议,禁令持续数月,关乎未来数万名中兴通讯员工。

出售事件终于有了一个比较圆满的结局。

从大局来看,禁售令的顺利解决或许预示着中美贸易战将迎来和平结束。

几个月来,中美双方仍处于试探对方底线的阶段。

尽管贸易战尚未全面打响,但对中兴通讯的制裁已经给国内制造业敲响了警钟。

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发展,国内企业纷纷走出国门,寻求更大的发展空间。

以家电企业为代表的第一批先行者已经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但面对贸易战,家电企业能否顺利生存?令人欣喜的是,家电行业虽然会受到一定的压力,但不会受到贸易战的太大影响。

什么是贸易战?根据维基百科给出的定义,当今广义的贸易战是指不同国家之间通过征收税收(关税)对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经济政策施加压力的争端。

可以简单理解为,特定国家通过对进口商品征收高额关税来限制其进入该国市场。

通过提高关税,进口商品要么提高售价以维持利润,要么维持价格以减少利润。

无论是哪一种,都会对企业的正常经营产生影响。

最终,公司可能被迫放弃这个市场。

贸易战带来的次生危害更值得企业警惕。

贸易战往往会导致汇率战。

在美元作为主要结算货币的今天,家电企业必然面临贸易结算的问题。

如果操作不当,对利润的影响将是巨大的。

极端情况下,甚至可能造成损失。

其次,贸易战将对相关行业上下游供应链产生影响。

在家用电器的生产中,使用铜、铝和钢等金属。

一旦相关原材料受到制裁,将面临成本上涨的压力。

如何平衡供应链也是家电企业急需解决的问题。

最后是营商环境问题。

如果美国发动贸易战,其盟友会效仿吗?税收一旦发生连锁反应,对企业来说将是毁灭性的打击。

可见,贸易战一旦爆发,将会给相关企业带来不小的麻烦。

但必须指出,贸易战毕竟是一把双刃剑。

美国为何没有对国内家电行业采取行动?中国家用电器协会的统计数据显示,美国是中国家电最大的出口国。

2018年,我国家电行业累计出口额为。

5亿美元,其中对美国出口1亿美元,约占23.1%。

尽管家电出口量巨大,但令人惊讶的是,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发布的建议加征关税的产品清单中并不包括很多家电相关产品。

据中国家用电器协会评估,中国受清单限制的家电产品对美出口量仅占总出口量的5%左右。

可以说,即使贸易战全面爆发,也不会对国内家电行业产生重大影响。

如前所述,贸易战是一把双刃剑。

杀敌一千,则损八百。

民生证券指出,美国家电消费约占全球家电消费的18%,仅次于中国的30%。

据贸易数据在线统计,截至今年11月,美国空调、冰箱、洗衣机等三类家电累计年进口量为1.5亿。

8亿美元,其中中国贡献48.7亿美元,占比26%,位居所有贸易国第二位。

美国此次放弃对国内家电行业征税,是因为短期内无法找到合适的国产家电替代品。

如果相关家电产品受到制裁,首先受到影响的将是美国民众。

这不是美国政府希望看到的结果。

其次,美国本土品牌的大部分产品都是在国内组装和生产的。

贸易战一旦爆发,相关企业势必遭到“反击”。

受影响最大的将是美国本土品牌,而日韩家电品牌将成为受益者。

这不符合贸易战中“保护本土品牌”的理念。

国内家电企业已经制定应对措施。

国内家电企业出海时,预判未来可能遇到的贸易摩擦,并积极寻求解决方案。

经过多年的探索,国内家电企业已经构建了一套完整有效的解决方案。

也就是说,全球地区将全面发展,而不是押注某个市场。

通过技术升级,稳定国内制造中心地位,实现战略威慑。

我们平时说起海外,都会下意识地想到欧美等发达市场。

但对于国内家电企业来说,北美市场是重点,但现阶段并不是重要的战略市场。

东南亚、南美、非洲等地区显然有更好的前景。

事实上,包括海尔、美的、格力等家电巨头在内,国内家电企业出口美国的营收比例并不高。

据了解,美的和格力产品对美国的出口量仅占总量的10%,因此影响自然会很小。

另一方面,随着国内家电企业的技术升级,家电企业不再满足于扮演制造和代工的角色。

如今,国内家电企业正朝着自主品牌推广、技术创新、本土化供应的方向升级。

他们通过品牌兼并、收购、联盟等方式,试图建立优势地位,最大程度地规避贸易风险。

例如,海尔在美国建立了生产基地,可以直接供应美国市场。

收购GE(通用电气)家电公司后,其在北美市场的影响力进一步加强,将贸易摩擦的影响降到最低。

类似的案例还有美的收购日本东芝家电。

国内家电企业的全球影响力不断增强,直接带动了国内实体经济的发展,巩固了我国全球制造中心的地位。

围绕广东、青岛等区域制造中心,已形成从原材料到零部件、从整机组装到销售的完整供应链。

据行业在线年度统计,我国空调、冰箱、洗衣机、电视机产能分别占全球的78%、52%、37%和49%。

零部件方面,我国旋转压缩机产能1.89亿台,占全球产能的86.5%,冰箱压缩机产能1.23亿台,占全球产能的63.71%。

如今,世界上大部分家电产品都贴上了中国的印记。

即使贸易战全面爆发,国内家电企业仍能从上到下牢牢掌控局势,维持正常经营。

家电企业下一步何去何从?经过多年的努力,国内家电企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但我们也必须承认,国内家电企业在核心技术的掌握上与日韩等顶级家电企业相比还存在差距。

如何缩小这一差距,是国内家电企业需要思考的问题。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国家在政策层面给予了支持。

相关政策的落实,为高精尖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支持。

家电企业也必须努力提高研发能力,瞄准创新,努力探索。

通过加大科研投入,努力实现技术突破。

对于一些国内基础薄弱的技术,通过资本介入获取国外先进的解决方案并转移回国内研发和升级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国内消费者也必须抛弃国货只是低端、高性价比的固有印象,以实际行动支持国货。

努力实现国货发展的良性循环,帮助国产家电厂商实现突破。

综上所述,一场未能全面打响的贸易战,让世界看到了中国家电行业的真正实力。

随着中国智能制造的全面发展,家电企业未来将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

家电企业要想走得更远,需要坚定不移地推进全球化进程。

更需要不断创新,把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下一次危机到来时做出完美的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