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赋能

可穿戴市场的“局限性”凸显“实用主义”是关键

时间:2024-05-22 10:55:40 科技赋能

自从谷歌、苹果、三星推出智能眼镜、智能手表以来,可穿戴市场开始热闹起来。

除了微软、英特尔等众多国际IT企业巨头的加入外,我国的东软、小米、腾讯、百度、盛大国科等也纷纷介入这一市场。

不过,IDC中国研究总监王吉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坦言,事实上,可穿戴设备市场的增长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猛烈”。

无论是时尚可穿戴设备市场,还是健身可穿戴设备市场,都呈现出一定的“局限性”,如何寻找更加“务实”的可穿戴服务,成为了这个市场能否持续落地的关键。

可穿戴市场的“局限性”显现。

由于产品缺陷和缺乏实用好用的服务,可穿戴产品陷入雷多雨少的境地。

市场普遍预计可穿戴设备将成为继智能手机之后又一个大规模增长市场。

正因为这样的判断,大量企业涌入这个市场,从手机制造商、传统IT设备供应商到互联网服务提供商。

已介入。

有人认为,2020年将是可穿戴设备的发展元年,2020年将进入可穿戴市场发展的爆发期。

但这种情况并非如此。

IDC数据显示,可穿戴设备年出货量为1万台,未来五年复合增长率为78%,年出货量也只会达到1亿台。

在王吉平看来,由于可穿戴设备目前缺乏更多的实际应用,市场发展速度无法与智能手机相比。

目前,可穿戴设备主要分为三类:手表可穿戴设备、手环可穿戴设备、眼镜可穿戴设备。

主要功能属性仍然集中在“展示”时尚、展示“健身”数据。

今年年初,许多 Fitbit Force 用户发现手腕上出现皮疹和水泡。

这些症状是由表链的材质及其上的不锈钢造成的。

为此,该公司发布了对Fitbit Force智能手环的大规模召回。

同时,目前还没有定论,开车时佩戴智能眼镜是否会导致分心,导致车祸。

因此,包括英国在内的相关国家已禁止使用可佩戴眼镜进行驾驶。

事实上,可穿戴设备产品的缺陷不仅限于这些。

更关键的是数据记录的准确性以及缺乏实际有效的应用,这使得可穿戴设备市场并不如预期。

从全球范围来看,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球研发的可穿戴设备中有23款已经停产。

超过一半的美国健身追踪设备客户不再使用这些设备,三分之一的用户使用这些设备的时间还不到六个月。

Qualcomm Life 业务开发主管卡比尔·卡萨古德 (Kabir Kasagoud) 建议开发人员停止围绕活动跟踪设备市场开发产品。

在国内,自2008年起,咕咚网、百度、富士康、小米、国科、联想等互联网和手机等IT企业纷纷推出手环、戒指、手表等相关可穿戴设备。

然而,我们看到的大多数可穿戴设备仍然主要是抄袭国外可穿戴设备的功能,真正具有创新性和革命性的产品并不多。

如果只是记录心跳、消耗脂肪、在社交媒体上分享数据和照片,一旦新鲜感过去,就很难吸引人们继续使用。

由于产品缺陷、缺乏实际有用的服务等诸多原因,可穿戴产品无论在国外还是国内都陷入了雷多雨少的局面。

找真人做服务越来越多的企业正在将开发可穿戴设备的视角从“流行时尚”回归到理性务实。

事实上,可穿戴设备并非没有真正的需求。

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和低收入人群是可穿戴设备的最大受益者和“刚性”需求者。

目前全球有2亿低视力人群,视力障碍患者被迫住在家里或附近。

对于他们来说,这样的可穿戴设备是“必需品”,而不是可有可无的“保健品”。

皮尤基金会的一项研究显示,45% 的美国成年人至少患有一种慢性病,而在没有慢性病的人中,只有 19% 的人跟踪自己的健康指标。

如果使用可穿戴设备来追踪健康指标数据,就有可能让他们远离医院,获得更好的健康保障。

《连线》该杂志最近写了一篇分析可穿戴设备市场的文章:“我们统计更多的步数,记录更多的睡眠类型,分析更多的活动。

虽然数据越来越多,但我们仍然缺乏常识。

”这个常识是数据的价值在哪里,服务的价值在哪里。

因此,如何将可穿戴设备记录的“端”数据与更多后端机构、有“常识”、“经验”的数据融合起来,提供更务实、有用的服务,成为打开可穿戴设备市场的关键。

重要的。

王吉平表示,目前可穿戴市场的实际增长数字并不像想象的那么好。

最关键的原因是行业内企业缺乏“务实”精神和更大的“想象力”。

如果“端”+“云”+“服务”能够结合得更好,那么这个市场每年的出货量应该会超过1亿台。

可穿戴设备市场发展的关键在于物联网。

如果这些可穿戴设备能够与智能家居、智慧城市、智慧医疗等更多服务和应用融合,必将带来更大的发展和想象空间。

越来越多的企业正在将开发可穿戴设备的视角从“时尚、新潮”的圈子回归到理性、务实的维度。

微软最近宣布正在开发新型可穿戴设备,帮助视力障碍人士增强对周围事物的感知。

该设备的主要目的是帮助视障患者在城市中出行,或者在闹市区通过传导提供相应的引导,并利用GPS信标系统和其他云系统来辅助视障患者的日常出行。

东软也是中国可穿戴设备市场的重要竞争对手。

与其他时尚的可穿戴服务不同,东软希望将其可穿戴设备与东软在医疗领域的资源结合起来,应用于包括农村地区的市场。

如果人们戴上这样的设备,就不再需要去遥远的城市看病。

医生可以通过设备采集的数据为患者提供远程精准医疗服务。

百度董事长兼CEO李彦宏认为,现在打造一个硬件设备并不难,难的是数据哪个有价值。

当他询问医生,得知佩戴手环收集的数据并不能治病时,他果断将百度可穿戴产品的方向调整为“百度筷子搜索”等概念性产品,用筷子检查是否是地沟油,无论重金属超标,我们都会为消费者提供这样的健康服务。

此前,百度与动动网联合推出了动动手环。

据相关消息称,腾讯明年将推出自己的可穿戴产品,但目前还无法透露方向。

除了做自己的可穿戴设备之外,腾讯在这个领域更大的战略是提供开放的平台、开放的价值链和关系链,让每个人都可以在上面实现更大的“设备”+“云”+“服务”。

“融合让更多的创造力发生,这才是用真正的互联网思维去做可穿戴设备、智能硬件。

”王吉平表示,腾讯可穿戴设备的不同之处在于释放“社交”的价值,而阿里巴巴则专注于释放“社交”的价值。

可穿戴领域就在移动支付,马云近期拜访苹果,给阿里巴巴和苹果各方面的合作带来了更多的想象空间,无论如何,未来可穿戴设备的出路一定是谁能找到融合。

“端”+“云”+“服务”更多的价值点将赢得更大的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