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风集团7月6日晚间发布公告称,控股股东冯鑫约1万股股份被北京朝阳区法院冻结,冻结起始日为6月26日,到期日为6月25日那天,冰冻了三年。
本次冻结占其股份4.65%,占公司总股本的0.99%。
同时,根据wind资讯数据,截至目前,冯鑫的股票质押率为95.35%。
这意味着冯鑫所持有的暴风集团%股权已被质押或冻结。
同时,这也意味着一直依赖质押融资的冯鑫不再有股权可以质押。
更糟糕的是,冯鑫质押的股权收盘价在10元至12元之间。
由于近期市场的疲软以及暴风的各种负面信息,暴风集团的股价今年以来已经下跌了35%。
据新浪财经7月9日发布的数据显示,暴风集团当天迅速跌停,封住涨停。
截至发稿,暴风集团报12.75元,跌10.02%。
作为曾经的妖股,暴风是非常酷的。
随着乐视模式的火爆,乐视也步步紧随。
VR、AI、区块链,现在或者过去最热门的行业,暴风都有涉及。
“神农尝百草”。
为什么没有商家能够成为“药神”来拯救宝峰呢?太多的艺术不支持人:VR压抑,AI模糊,区块链是酱油。
随着互联网行业的快速发展,内容版权意识逐渐增强。
近年来的内容版权时代,让暴风的原创业务不再具有竞争力。
。
这让暴风将目光转向了VR、AI等业内较为热门的领域。
客观地说,从业务选择的角度来看,暴风对行业方向的选择是相当正确的。
首先是VR领域。
2018年获得大额资本融资的暴风魔镜,已成为VR行业的巨头公司。
最直接的体现就是它的大小。
今年6月,暴风魔镜曾宣布销量已达1万张,可以说是当时国内VR领域的第一张“门票”。
但不幸的是,美好的时光并没有持续多久。
仅仅十个月后,暴风魔镜就传来大规模裁员的消息。
现在看来,造成这种突然逆转的因素有很多,但如果简单分类的话,大致可以分为两大因素:运气和自身原因。
运气成分中,首先,VR创新本质上是技术领域的创新模式,就像科学型成果一样。
这种创新产品会有一个非常明显的标准化答案,不需要时间去验证。
用户只要佩戴了该产品,就可以立即做出自己的判断。
同时,技术创新具有固定的开发周期,而处于开发周期初期的VR产品存在很多头晕等不好的体验、价格动辄上万、没有好的内容等问题,这使得给用户带来了不满意的体验。
笔者认为,这就是VR行业迅速进入寒冬的根本原因。
与此同时,投资者在经历了O2O行业的泡沫后变得更加理性,国内停止互联网金融、游戏、影视、VR四大行业跨境增长的政策方向也让宝峰魔晶的外部环境更加困难。
雪上加霜。
但正如7月9日暴风CEO冯鑫与暴风营销部负责人理查德两个小时对话的基本结论一样,“不能怪别人,只能怪自己。
现在回想起来,我当时的心态还是很膨胀的。
”暴风本身的原因才是更重要的因素。
最受诟病的是,冯鑫承认,原因是暴风铺设了太多的轨道。
除了VR和AI之外,暴风科技当时正在大力推进“DT大娱乐战略”,打造了体育、游戏、影视、音乐、数据、娱乐、文化等10多个概念。
这种类似于乐视模式的发展方式不禁让人猜测其可能会拉高股价。
这一策略虽然导致暴风股价一度触及39点涨停,但不到三个月时间却暴涨42倍。
但暴风当时的资金能力只能支撑一两件事。
这使得暴风很难在VR行业发生变化后投入足够的资源来快速调整暴风魔镜。
其结果是,虽然其产品在前期拥有非常高的市场占有率,但体验却不够完善。
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进入VR领域,其销售额被淘宝上15元左右的山寨产品超越。
同时,在内容吸引力方面,他们无法比拟BAT的品牌优势。
接下来是AI电视领域,它暴露出了自身在市场预测能力上的短板。
就在今年4月,暴风电视在北京举办了主题为“再见,遥控器”的暴风AI电视新品发布会。
它宣称这款产品将成为全球首款取消遥控器的人工智能电视。
但仅仅三个月后,很快就被打脸了。
在7月6日的北京独角兽峰会上,冯鑫表示,“这个口号我们一开始喊得比较严厉,但说实话,直到现在还没有真正完全落实。
”摆脱它。
笔者认为,去遥控这个一刀切的战略方向,说明暴风对市场趋势的判断能力还不够成熟。
显然人工智能领域的大佬们都一再强调,只有考虑场景技术,才能真正取得成功。
已经落实了,但到了实际落实的时候,暴风还是陷入了技术自我兴奋之中。
从宏观上看,很多技术可以分为两个主要阶段。
一是普适性技术(也可以称为全民急需的技术)。
比如从蜡烛到灯泡,几乎适用于所有人,都能被所有人接受。
再比如电视,从台式到液晶,从非智能到智能,都是通用技术,不涉及太多用户习惯。
新技术非常另一种类型是维度增强技术(并非所有人都严格需要的技术),例如从灯泡到霓虹灯。
霓虹灯色彩缤纷,在某些场景下确实很有价值,但在家庭中。
,用的人不多。
虽然它在技术上比灯泡更酷,但它并不是绝对必要的,也不适合所有人。
利用人工智能电视的语音技术来控制遥控器也是非常酷的。
未来,它可能会成为主流,成为一项通用技术。
但目前还处于升级次元技术的阶段(不是全民迫切需要的技术),彻底放弃远程控制。
设备采用语音交互不可避免地有点早。
所以虽然技术为王,但不能只靠技术!在用户习惯和技术变革之间找到平衡!尤其是目前看电视的主要人群是中老年人。
同样,暴风在区块链领域的举动也暴露了其在行业中缺乏可预见性。
尽管暴风芯影推出的区块链产品BFC博酷云因区块链的普及而获得了巨大成功,但尽管售价高达6000元,预售的2000套依然被抢购一空。
甚至让暴风在我看来也很受欢迎。
但随着区块链领域的ICO受到政府严格监管、迅雷遭到互金协会的批评,暴风集团主动与暴风信影划清界限,称其不是其子公司。
这使得暴风的区块链生涯画上了句号。
暴风不是下一个乐视:问题不小,但仍有生存机会。
如上所述,暴风科技在2016年大力推进“DT大娱乐战略”,开展了10余项资本动作,打造了文化、视频、VR、影视等多个概念。
年后,VR和区块链也给暴风带来了两大风头。
但这一系列动作的背后,人们都能看到当年乐视网的影子。
除了布局之外,暴风在资本结构上也与乐视非常相似。
目前,冯鑫已质押个人名下95.35%的股票,占暴风集团总股本的20.35%。
这和贾跃亭当年的处境非常相似。
后者去美国之前,质押了自己99.54%的股票,占乐视网总股本的25.56%。
这引发人们猜测暴风是否会成为下一个乐视。
但笔者认为,至少目前来说,暴风不会成为下一个乐视。
究其原因,就商业模式而言,相比乐视网不断开拓新业务并最终在新业务上失败的做法,暴风雨则专注于专注于自己的业务。
随着AI电视“一切为了电视”的重新布局,业务相对简单,系统风险相比之前也大大降低。
据了解,暴风电视年销量80万台,已开设线下门店100多家。
销售额的增长也反映在财务报告中。
暴风营收从当年的6.52亿元大幅增长至16.72亿元,增幅高达16.72亿元。
44%。
截至年报,这一数字达到19.15亿元,同比增长16.25%。
按照冯鑫的设想,暴风电视有望在明年底实现盈利。
事实上,除了通过硬件销售实现利润外,智能电视新赛道本身还存在OTT电商、流量变现、家庭物联网等各种想象空间。
根据TopDigital年初进行的消费者调查显示,目前,超过一半的80、90后家庭已经在使用OTT智能电视,并且超过90%的家庭保证打开智能电视至少每周一次。
OTT智能电视逐渐取代只能观看几十个固定频道的传统有线电视,重新回到年轻人家庭娱乐的中心。
凭借其丰富的内容呈现能力和家庭多人购物场景,OTT大屏购物消费也在不断发展,并开始成为未来电商发展的新入口。
对于广告商来说,OTT TV是未来不可错过的新营销机会。
笔者认为,暴风目前面临股票质押等财务问题。
通过控制智能电视的份额,控制硬件,可以将自己的产品信息放在更有利的位置,并通过OTT电商展示在首页上。
清算,让陷入财务危机的暴风能先“吃饭”。
同时,流量变现也是一条可行的途径。
据了解,今年Q1智能电视激活终端同比增长11%,达到1.65亿台;日均开机时间达到8万分钟;日均开机次数达到8万次。
从行业数据来看,今年智能电视流量将很快超过PC流量,甚至逼近移动流量。
与移动互联网流量红利枯竭相比,OTT大屏用户粘性持续增长。
这为暴风等硬件制造商提供了通过广告和营销价值将其产品货币化的巨大可能性。
虽然自智能电视诞生以来,广告几乎成为唯一的变现手段,但随着OTT市场的快速扩张和移动互联网的衰落,电视作为客厅最重要的屏幕,有望在智能电视领域普及。
后移动互联网时代。
巨大的商机。
电视是早期生活娱乐的焦点,其作为“产品”的潜力是有目共睹的。
而在拥有操作系统和智能语音交互之后,电视再次成为用户眼中的重要“玩具”,甚至可以成为家庭物联网的入口和“中央控制中心”。
例如,用户的语音可以直接作为系统存储的ID,操作系统的扩展可以通过语音实现多场景、多智能控制,如智能洗衣机、智能冰箱、智能冰箱等。
空调等,都可以通过电视作为一个点来扩展。
在AI机器人最终形成之前,客厅AI是必经的过程,因此智能电视的前景有无限的想象空间。
传说老鹰到了40岁,爪子就会变老,喙会变得又长又弯,翅膀也会变得沉重。
只有勇于敲断喙、拔掉指甲、拔掉多余羽毛的鹰才能生存。
获得新的生活,活到70岁。
宝峰此刻也面临着这样的情况。
希望暴风能暂时忘记股价和市值,踏踏实实专注做智能电视,形成真正有价值、有前途的核心业务。
这或许才是真正能够拯救宝峰的“药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