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赋能

用户数量增长15倍,付费率超过60%,这款远程会议软件怎么会“逆行”呢?

时间:2024-05-20 02:23:24 科技赋能

大年初二,全时云会议创始人和陈学军召集技术人员准备工作。

因为他预计,随着疫情影响的加深,视频会议产品将迎来使用量大增,他必须提前做好扩容的准备,避免影响用户体验。

正如预期的那样,视频会议软件确实经历了激增的增长。

疫情期间,与平时相比,该公司的用户使用量增长了10倍以上,保守估计每天的使用量接近1万分钟。

面对如此巨增的顾客,千石从未崩溃。

陈学军表示,从大年初二到远程线上复工浪潮到来,只有在扩大产能的时候才能使用原有的产品结构。

这次,他最大的成就感来自于于顺利能够维持需求量十倍的增长,这证明了公司十几年的持续“竞争”是有价值的。

在视频会议软件领域,已经拥有超过4万客户、付费比例超过65%的全视曾经是一家默默无闻的公司,但当聚光灯最终聚焦到这一领域时,它却表现出了不一样的态度。

很平静。

(创始人与陈学军在全时云会议上合影 | 全时云)一款对音频“写实”的视频会议软件 作为视频会议公司,全时云首先打动客户的就是音频质量通话期间。

很多客户对这家公司的第一印象往往是“通话质量”。

公司员工在地铁、火车上,在信号不稳定的场景下,虽然画面偶尔会晃动,但声音却非常流畅,超乎想象。

虽然是视频会议产品,但陈学军认为音频是视频会议最重要的元素。

在他看来,很多人关注的是视频会议,但实际上“会议”的效率才是重点。

在会议中,与视频画面的流畅相比,与会者对声音的感知更为明显。

音频是视频会议中最关键的决定性因素。

只要声音不卡顿,即使画面卡顿或模糊,会议也不会受到太大影响。

实现音频功能并不简单。

无论用户使用的设备是手机、电脑还是会议摄像头、公司网络防火墙的音频协议状态、用户的网络状态……从软件到硬件到用户的环境都可能产生影响关于视频会议通话的质量。

为此,专职技术人员历时10余年在地铁、山洞、火车等场景进行了大量测试,针对时延、抖动、噪声等进行了性能调优。

为了比拼通话质量,“从深圳到广州的高铁要27分钟,为了测试,我坐了不下十次”。

“我们走遍了北京的地铁。

”全时云CTO赵元军透露,目前在高铁、地铁等不稳定、弱网、丢包率高达70%的环境下,都能保持正常通信。

此外,他们还专门开发了自动识别系统,可以智能识别不同的网络状况,适应合适的接口,保证通话质量。

让客户在使用产品时真正做到“安心”。

(图|全时云)这个行业在过去20年一直经历着不温不火的增长。

这似乎是一条“慢车道”,技术投入需要非常持续。

陈学军表示,这考验一个企业对这件事的信念,是否有恒心和耐心。

成立于2010年的Full Time显然相信这一点。

作为一家视频软件公司,全视多年前就开始通过视频会议进行远程异地工作。

该公司甚至将其最重要的部门安置在距离创始人数百公里之外的地方。

陈学军在北京,但CTO赵元军带领的研究团队在苏州,其他销售和产品员工也分散在全国各地。

把最重要的技术团队放在偏远的地方,现在看来似乎没什么大不了的,但在十多年前就被认为是一种风险。

不过,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成为了对自家视频会议产品的一种“信仰”,进而形成了产品技术上的“比拼”风格——如果开会时出现问题,最大的动力就是改进。

的。

在加入FT之前,CTO赵元军在WebEx(被思科以32亿美元收购)工作了11年。

WebEx 是在线视频会议领域的先驱,并且仍然是视频会议产品的重要技术和产品基准。

但由于产品发展策略和政策限制,母公司思科在2016年前后改变了在华运营政策,一批位于苏州的技术研究团队被迫解散。

这群研究人员已经成为国内视频会议企业争夺的对象。

最终,这组 WebEx 技术人员中的一部分转向了 Zoom。

Zoom是一家视频会议公司,由中国人袁征创立。

它于去年上市,目前市值约为1亿美元。

目前是该领域的领先者;其他技术员工已全职加入。

陈学军坦言,Zoom的成功上市对他的启发更大。

他相信类似的公司也会出现在中国,他也一直在努力。

(图|全时云)一波浪潮还是一个时代?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似乎大大加速了陈学军和全世云所坚信的事情,现在已经有三万多条线索找上门来了。

虽然疫情后需求有所下降,但未来增长预计仍将大幅超过前两年,达到%、%,与Zoom发展最快时类似。

对于视频会议来说,疫情不仅是一波浪潮,而且很可能迎来一个新时代。

因为类似的事情也发生在海外视频会议软件龙头WebEx身上。

WebEx的迅速崛起与.在2011年美国遭受袭击之前,WebEx名气不大,但也不是很耀眼。

但随后,美国民众出于恐惧减少了跨境旅行计划。

当时,美国经济正面临全面转型。

制造业开始向内地、东南亚、东欧转移。

全球贸易蓬勃发展,谈判会议需求旺盛。

在疫情和经济形势的双重影响下,刺激视频会议行业快速崛起。

WebEx 凭借其出色的产品能力,成为其中最好的之一。

2016年,被《福布斯》评为近五年来增长最快的25家IT公司之一。

就像WebEx后续的发展轨迹一样,在陈学军看来,国内视频会议也遇到了这样的机遇——视频会议不是短期需求,而是将成为提高企业效率的通用工具。

过去,效率工具的价值在中国商业体系中受到压制。

直到Zoom IPO市值突破100亿美元,视频会议市场几乎被忽视。

此前,大多数人不需要专业的视频会议工具,即使需要,也会选择社交软件来解决问题。

陈学军曾感叹:“美国开会有一万人,中国只有一万人”。

B端产品的付费客户主要是外企和思维超前的科技互联网公司,处于行业第一阵营的JST也不例外。

然而,随着中国经济告别过去的粗放式增长模式,进入注重效率的新经济时代,如何提高企业办公效率将成为行业的主旋律。

视频会议作为一种办公工具和办公理念,对于提高企业办公效率显然正在形成共识。

陈学军曾带领团队考察欧美成熟的企业服务市场。

他认为视频会议软件对于提高企业办公效率乃至外部沟通效率将起到关键作用。

一方面,视频会议未来将成为企业内部乃至外部沟通的常态。

陈学军说,中国很多人对“会”字有误解。

会议更多时候应该是会议而不是大会——这意味着会议应该是讨论的场合,而不是仅限于形式主义的对话;这种变化正在发生。

全世早期拥有大量房地产公司客户,但现在越来越多的建筑公司开始成为他们的客户。

事实上,房地产企业与建筑企业存在着上下游关系。

由于房地产企业将视频会议视为常态,合作流程也会影响建筑企业的办公选择。

另一方面,随着视频会议功能的增加,视频会议将成为企业办公的重要工具。

在观察了一些好的线下会议后,他们发现,好的会议一定是有效的:“做笔记、接到任务、出结果”。

随着视频会议功能的增加,智能文本转录和笔记功能将显着提高会议效率。

这也是一个正在加速落地的产品。

Full Time 采访过的企业肯定了视频会议在业务协作中的价值。

过去,视频会议软件在中国并不普及,因为个人不了解视频会议软件,而企业在考虑决策成本和教育成本后往往忽视视频会议软件。

疫情为视频会议的普及提供了绝佳的机遇。

在疫情和公益产品的推动下,视频会议开始成为越来越多企业的选择。

他们发现,用户只需要使用该产品四次,就会留下来并为该产品付费。

(图|东方证券研究所)大数据也表明,视频会议在中国将越来越受到重视。

据第三方机构统计,中国视频会议市场规模从2018年的52.3亿元增至2016年的2亿元,增长了两倍多,近四年实现年均复合增长率32.3%。

未来在云会议、硬件成本下降等因素的推动下,行业在一定规模下仍将保持26.2%的复合增长率。

疫情显然会进一步加速这一进程。

大平台还是好工具?当然,虽然很多人都认同陈学军关于视频会议发展前景的论述,但并不是所有人都看好垂直视频会议软件。

甚至有人认为未来应该以钉钉、企业微信等通用协作软件为主。

但在陈学军看来,与通用产品相比,垂直产品也有其自身的壁垒。

在视频会议领域,相比于大公司,全视有可能在这方面做得很好。

“这是大公司的功能,但对我们来说却是决定生死的一切,我们没有理由不做得更好。

”他说。

我认为对于一个公司来说,最重要的是解决客户的需求。

如果这个真实的需求存在,那么市场自然就会存在。

只要产品做得好,顾客就会来找你。

以成熟的美国市场为例,目前有49家纯SaaS公司,市值达20亿美元。

这些公司并没有破产,因为微软和Salesforce都有类似的产品。

因为无论是产品技术还是市场渠道,企业服务市场都不存在赢家通吃的情况。

相比于竞争和挤压,千石更愿意将这些通用型产品视为合作玩家,积极拥抱钉钉、企业微信等通用型产品,并支持用户使用它们接入千石云。

真正的挑战不是竞争,而是更好的产品;真正的机会不是现在需求的十倍增长,而是效率工具对社会的价值,以及它本身的商业价值,正在进入一个新时代。

“我们默默耕耘了十几年,这个预言的时代已经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