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最初的粗放式发展到如今的精密制造、迈向高端智能制造,深圳装备制造业不断转型升级。
深圳市电子装备行业协会负责人昨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深圳已成为全国智能装备制造业快速发展的领跑者。
到年底,深圳装备制造业总产值将达到1亿元,连续14年增长3%。
深圳已成为全球智能装备制造中心。
目前,深圳已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装备制造业基地。
拥有全球最大的金属容器、数字万用表生产基地、全球最集中的复印机、打印机生产基地、全国最大的程控生产基地。
开关及压铸机生产基地、微特电机出口及生产基地在电路板制造设备、开关设备、计算机组装等多个细分行业产量名列世界前茅。
深圳市电子装备行业协会秘书长史浩表示,自主创新让深圳装备制造业赢得了市场和声誉。
目前,深圳六大类装备制造企业中,除电子、通信设备制造外,约有一类企业拥有自主品牌。
其中,50家企业产品为省级以上名牌产品。
“中集”牌集装箱、“利金”牌压铸机均为世界知名品牌。
一批龙头企业在国内外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例如,华为、中兴通讯已成为国内外主要的电子和通信设备公司;中集集团自2007年起保持全球集装箱产量第一,并进军海工行业;震雄集团在注塑机行业处于领先地位,注塑机产量位居亚洲第一。
此外,德昌电机、泰丰电机等公司的微特电机产量约占全球同类产品的1/10。
深圳是以电子、通信设备制造业为主体的全球重要的高科技装备制造和进出口贸易中心城市。
统计显示,深圳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工业增加值占装备制造业工业增加值的80%以上。
其中,先进高新技术装备产业中电子、通信制造业产值占全部高新技术产品产值的90%以上,交换机、制造装备等技术装备和产品位居前列。
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可穿戴设备和机器人成为新的增长点。
当前,国家大力推进“中国制造”,信息网络技术、电子商务、高端智能家电、智能手机、可穿戴设备、机器人、无人机等行业面临重大机遇。
这为深圳创新驱动发展、智能装备、可穿戴设备崛起奠定了良好的产业环境。
深圳市经济贸易信息化委员会相关负责人表示,深圳智能装备制造业已从对外加工、进出口贸易为主的经营模式向“中国智造”转变。
随着国内经济持续增长,国内智能装备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
在深圳传统装备制造企业率先进入智能装备制造业的前提下,利用深圳的“设计之都”、IT资本、创客资本等优势,推动智能装备制造业迈向新高度。
事实上,深圳已出台政策积极培育机器人、可穿戴设备、智能装备等未来产业。
仅在金融支持方面,深圳设立专项资金,对行业给予慷慨支持。
2020年至2019年,市财政每年安排5亿元设立机器人、可穿戴设备和智能装备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产业核心技术研究、创新能力提升、培育引进产业链关键环节,发展骨干企业。
目前,深圳机器人及可穿戴设备产业已初具规模。
截至2020年,深圳拥有产值过亿元的机器人企业近10家,其中工业机器人企业家和服务机器人企业45家,产业发展迅速。
统计显示,深圳可穿戴产业年产值已突破10亿元,涉及企业近百家。
仅在宝安区,就有多家从事可穿戴设备生产制造的企业,占深圳产值的60%以上。
根据规划,到2020年,深圳将建成国内领先、世界知名的机器人、可穿戴设备、智能装备制造基地、创新基地、服务基地和国际合作基地,工业增加值超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