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官独自坐在法庭上,原告和被告远程连线,木槌落下,AI助理法官张嘴主持庭审,自动分析识别证据,归纳争议焦点,生成裁判文书,整个过程一气呵成,耗时约30分钟。
在杭州的两个基层法院,这样的场景每天都可以看到。
阿里AI正以其全流程裁判能力推动互联网法庭审判的革命性升级。
2月17日下午,一起涉案金额4.79元的金融贷款纠纷案件在杭州市上城区人民法院资金镇人民法院第一法庭网上开庭审理。
因疫情未能来杭州的袁被告隔着屏幕相识。
袁翠玉和法官在桌子上面对三个屏幕,在艾助理法官的配合下,案件在法庭上解决了。
自2月11日复工以来,阿里AI已协助上城区地方法院审理了13起案件,当庭宣判率达9%。
庭审期间,法官很少发言。
能听能说的AI在整个过程中自己提出问题,比如“原告,你和被告是什么关系?” “贷款是怎么交付的?”同时对双方的答案进行语义识别和文本转换。
。
当双方出示证据时,人工智能实时分析判定“证据三性”,即真实性、合法性、关联性;当法官提到“欠条”时,AI立即启动“证据唤醒”功能,显示原告提交的欠条。
原始证据;随着审判的进展,AI结合双方的陈述,呈现出完整的证据链——恢复贷款流程的时间表。
庭审结束,屏幕上自动生成判决书,人工智能根据贷款未付本金和年利率,自动计算出被告应偿还原告的金额。
最终,法官当庭宣判,并将判决书送达双方当事人。
收到双方远程反馈后,法官点击结案。
阿里巴巴达摩学院高级算法专家孙长龙表示,传统审判模式下,金融贷款、民间借贷案件一般不会当庭宣判,因为金额计算较为复杂。
案件从开庭审理到立案,通常需要40天左右的时间。
。
浙江高院审判管理处副处长李国豪表示,预计未来80%的民间借贷案件将通过智慧审判得到解决。
AI助理法官是浙江高院、浙江大学、阿里巴巴联合研发的智能审判系统。
它已在法庭上使用近一年了。
去年9月,形成全流程审理能力,实现金融贷款、民间贷款案件即时结案。
诉讼立即处理,审判立即宣判。
庭审只是AI工作的一部分,其完整的服务环节始于立案,终于立案。
AI的角色是助理法官,法庭进程仍然由法官掌控,他可以随时介入。
如果哪个环节出现偏差,法官都能及时纠正。
在智慧司法领域,阿里巴巴的AI技术从感知智能发展到认知智能,从感知领域的“听、说、看”能力发展到认知领域的逻辑推理等能力。
法证AI在精通文本识别、文本生成、语音识别、语音合成、自然语言处理、信息提取等AI技术后,进一步获得了法官审判的逻辑思维。
达摩院算法专家张雅婷表示,达摩院团队遵循以专家知识图谱为主、大数据分析为辅的建模思路,以“试探”和“判断”对人工智能进行思维训练。
AI通过学习10万份证据材料、30万份庭审笔录和判决书,构建了从“主张+证据+法庭辩论”映射到“事实→判决”的“仿生”思路,从而模拟法官的财务借贷和审判思路为两点民间借贷案件类型。
AI还对数千万份判决书和数百万条法律文章进行了表征学习,使其判决思维具有一定的通用性,可以进行跨案件原因的迁移学习。
如果未来想要涉足更多的案例类型,迁移学习的成本也会大大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