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供需促进可持续发展。
对于品牌来说,这意味着比竞争对手更早抓住市场机会,从而赢得更大的市场份额。
今天,共生系统实现了可持续发展。
对于品牌来说,这更加复杂、多维,包括品牌与人、人与人、品牌与品牌之间的关系。
共生系统实现可持续发展。
长期以来,商业环境中的关系多以供需单位关系来表征。
以竞争为导向的企业往往希望发现新的市场机会,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同时,品牌在信息传播中也占据着主导地位,更多时候是向人们单向传达内容。
企业在满足需求、塑造品牌方面拥有绝对的主动权。
体验经济融合赋能农业经济、工业经济、服务经济。
同时,体验经济也在融合品牌与人、人与人、品牌与品牌三种关系,形成“共生系统”。
人是体验经济的核心。
随着互联网技术和智能设备的普及和升级,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裂痕和分层。
人们之间的经验分享越来越影响甚至决定品牌建设。
在品牌与人的关系中,焦点不断向人转移。
品牌将持续为人们创造价值,持续与人们互动对话。
品牌越来越寻求多元化、深度合作,创造新体验、获得新增长。
在共生体系中,品牌与人、人与人、品牌与品牌三种关系相互作用、相互赋能。
共生系统围绕“让人们收获并分享美好而宝贵的体验”的原则构建。
未来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脱离单位的供需关系,从更整体的角度开始构建共生系统。
战略方向、品牌与人共同成长。
为什么有些人对品牌如此忠诚,甚至近乎狂热?品牌与人的关系如何逐渐加深?品牌和人需要双向互动才能共同成长。
品牌长远发展的关键是了解人群变化,持续为人群创造价值。
为了基业长青,公司需要找到持续增长的动力。
关注现有市场还是增量市场是企业发展绕不开的话题,但现有市场还是增量市场其实是企业不同发展阶段关注的重点。
基于品牌与人在较长时间跨度内的共同成长,才是真正的可持续发展。
战略方向。
可持续性主要体现在两大方面。
一是继续满足现有群体不断扩大的需求;二是不断发现和满足新群体的新需求。
以永辉超市为例,永辉超市通过不断满足核心群体的外延需求,逐渐与核心群体建立了更深层次的关系。
根据价值提供方式,永辉超市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 - 年,品类消费满足阶段,以基本商品销售为主要价值提供方式; -这一年,永辉品牌形象树立并逐步扩大影响力,品类齐全、舒适的体验为永辉带来了持续的市场成功; 2017年,永辉超市推出“超级物种”,以高品质的生鲜O2O服务业态,为高品质消费者提供更符合生活场景的消费体验。
。
品牌与人之间的互动关系是整个共生系统中最重要的一组关系。
品牌与人的关系直接决定了品牌发展的可持续性。
品牌和人一样,都有有限的生命周期,其诞生、成长、衰落、消亡都遵循一定的规律。
因此,组织的可持续发展需要通过不断创造创新经验来实现。
经验进步实现关系升级。
品牌与人的互动关系是通过接触完成的。
品牌通过不断创造良好的体验来加深与人的关系。
社交是人性,关系不仅存在于人与人之间,也存在于品牌与人之间。
处于不同关系阶段的人有不同的价值需求。
持久而有意义的关系的价值远远大于商品交易的价值。
随着体验的推进,品牌与人的关系不断加深。
基于人们对品牌的认知和不同层次的行为,我们将品牌与人的关系总结为“品牌-人关系模型”的四个阶段:陌生人、熟人、朋友、家人。
随着品牌与人的关系发展,人群规模也越来越小。
关系越密切,人数越少,这与我们现实生活中的人际关系类似。
?品牌与人的关系模型陌生阶段,接触刷新强,感知弱。
陌生人阶段是品牌与人之间几乎没有交集的时期。
在这个阶段,人们对品牌还没有明显、清晰的印象。
品牌确实存在,但并没有被人们真正感知到。
有些人可能是品牌的潜在客户,但他们不了解品牌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也不知道品牌如何满足自己的需求,因此对品牌没有太多期望。
大多数对其目标群体来说陌生的品牌最初会通过内容或信息的传递与人们建立关系。
比如蒙牛的《纯真小蛮腰》,名字叫《创造营》,开播一个多月就登上了每日网络综艺排行榜榜首。
她的口号“喝到底,撑到底”很符合学生们的年轻态度。
此外,还利用植入式广告、情景喜剧等方式深化卖点。
《创造营》高达1.5亿的浏览量,蒙牛纯真小蛮腰获得了相当大的曝光度和关注度,让更多人熟悉了品牌并建立了联系。
在先进的数字媒体时代,品牌想要超越陌生人之间的关系,成为人与人之间的熟人,就需要更精准的洞察和沟通。
品牌不断涌现,注意力成为稀缺资源,人们有了主动权做出选择。
品牌需要通过每一个可能的接触点,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才有可能将与核心群体的关系推进到熟悉阶段。
相识阶段,关键行为驱动关系。
熟悉阶段是品牌与人初次接触的时期。
他们对彼此印象深刻,但并不深刻。
人们知道品牌名称,并且在购买产品时会考虑该品牌,但这不足以直接导致购买。
品牌开始与人互动,因此比其他品牌更了解他们的人。
品牌试图通过了解人们的需求来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
以瑞幸咖啡为例。
瑞幸咖啡依靠社交平台的优惠券策略,推动品牌与人的关系进化,将了解瑞幸咖啡的人快速转化为真正的顾客。
瑞幸咖啡凭借邀请新人免费领取优惠券的社交分享能力,迅速赢得了客户。
每年覆盖人数达10000人,销售咖啡10000杯,在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核心区域实现1米以内的%覆盖;同时,通过社交媒体扩大品牌影响力,借助“大师咖啡+明星代言”吸引更多顾客参与。
优惠券可以让有喝咖啡习惯的人在短时间内想到瑞幸咖啡并下单。
在熟悉阶段,人们对品牌的认知来自于局部的产品和服务体验,通过多个接触点加深关系。
这些体验可能来自不同的接触点,比如线下实体店、试用产品、线上网络推送等。
人们在一次次的互动体验中获得了对品牌的了解和好感,但对品牌的感知仍然不完整。
。
朋友登台,精彩瞬间,共同铭记。
朋友阶段是品牌与人的关系趋于稳定的时期。
现阶段,品牌关注人们的想法和感受,通过产品和服务满足人们的需求,并希望将普遍熟悉该品牌的人变成拥护者。
当人们有购买需求时,能够在短时间内想到该品牌,对品牌的认可度和信任度都比较高。
品牌会非常重视已经处于朋友阶段的人,通过持续互动的良好体验与他们建立起相互信任、相互依赖的关系。
人们在购买产品、享受服务时,也会关心品牌在价值观、理念上是否与自己匹配。
因此,品牌体验不仅仅来自于某种渠道或接触点,更是一种更深层次的价值认知和持续陪伴。
以中国运动品牌李宁为例,善于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提取与当今年轻人产生共鸣的情感,将自己从“时尚丑陋”的运动品牌转变为“国产潮流品牌”。
还有综合消费食品品牌旺旺集团。
当其进军时尚界时,推出了一系列服装品类,包括运动衫、帽子、T恤、运动裤等,并受到广泛好评。
重要原因是其消费群体广泛。
旺仔牛奶、雪糕、仙贝、QQ糖等是80后、90后的回忆。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带有旺仔标志的服装才能再次受到年轻人的青睐。
换句话说,旺旺就像一个老朋友,可靠、温暖、值得信赖。
人们不仅购买产品,还在与品牌的互动中寻找过去的记忆和情感联系。
家族舞台,荣辱共进退。
家庭阶段是品牌与人关系最深的层次,也是双方关系最亲近的阶段。
这个阶段,人们是品牌最忠实、最忠实的粉丝,时刻关注品牌的新品发布和重大活动,并积极参与其中。
品牌也将高度重视这些顾客的意见和反馈,并优先考虑铁杆粉丝的诉求。
双方共同庆贺对方的成就,同时进退。
当一个品牌和人处于家族阶段时,品牌的重点是寻找与忠实客户共同成长的方法。
品牌需要时刻关注和适应核心群体的成长和变化,与他们分享信念和承诺,建立有效的价值交换方式。
以全球家庭护理公司安利为例。
安利一直强调与顾客“相互尊重、相互关爱、共同成功”。
安利相信每一位顾客都是其家庭的一员,也鼓励顾客围绕安利建立一个社区。
社区成员互相帮助,交流信息,共同发展业务,实现品牌与民众的双赢。
在家庭阶段,品牌和人相互理解,品牌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客户流失,最大化客户终身价值。
通过渐进体验实现关系升级,不仅是认知层面的注意力争夺,更重要的是寻求共同价值观。
人们会依赖他们选择的品牌,并会积极向周围的人推荐甚至维护该品牌。
品牌赢得客户的信任和忠诚,双方在良好的互动体验中共同成长,成为利益共同体。
陌生人、熟人、朋友和家人在品牌-人关系模型中的进步是关系的积极发展。
然而,人际关系的发展并不总是积极的,人际关系并不总是顺利、健康地发展。
品牌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可能会因为一些不好的经历的发生而向相反的方向发展,即关系可能变得疏远、破裂。
在品牌与个人关系发展的每个阶段,关键事件都可能导致关系迅速结束。
一旦关系破裂,及时修复至关重要。
以前智能手机巨头三星为例。
早在2009年,三星智能手机全球市场份额就达到23.8%,一度高于苹果,领先全球。
然而,2009年,三星Note 7遭遇自燃事件。
三星拒绝正视问题,区别对待中国用户,导致其品牌形象在中国用户心中彻底崩溃。
截至年底,三星手机在中国的市场份额不足1%。
品牌与人的关系模型可以框架品牌与人关系的各个阶段,以及相应的特征和问题,帮助品牌更清晰地促进与人的共同成长。
品牌需要正视品牌与人之间的关系周期。
不管感情有多完美,总有一天会结束。
从陌生人、熟人、朋友,最后到家人,虽然人数越来越少,形成漏斗状,但随着关系的推进,关系越深,价值就越大。
事实上,中国的体验经济发展至今,与美国有很大不同。
中国的体验经济已开始在世界上具有开创性和代表性。
随着国力的提升以及智能设备和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和升级,中国人的个人体验不断提升和刷新,尤其是近10年来。
比如,高铁、移动支付、共享单车、网购作为“新四大发明”,在造福中国人民的同时,也正在输出到世界各地。
我们已经处于体验经济之中。
想要在体验经济中持续成长,最关键的不是运营方式,而是顶层思维。
传统经济中,商业的焦点是产业和品牌,而体验经济中,商业的焦点是人。
人们对品牌的话语权和参与度空前高涨。
品牌越来越成为人们体验的聚合体,不能简单地通过传播和洗脑来“占领用户心智”。
在此背景下,体验思维应运而生,帮助品牌以整合的视角审视体验,持续为核心群体创造新的价值。
中国体验经济蓬勃发展的同时,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复杂性。
西方的商业创新理念越来越难以完全回答中国企业遇到的商业问题。
我们需要在没有先例或参考的情况下找到我们自己的答案。
《体验思维》作者:黄凤来,组界出版社:湛绿文化/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黄凤,中国体验产业的先行者、体验思维的提出者,拥有超过17年的行业经验,服务过多家企业。
在其最新力作《体验思维》中,用“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描述了一套帮助企业系统性提升品牌体验的战略框架,强调未来品牌成功的关键是持续为核心创造价值一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