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上市后的首次“社交路演”。
2019年1月,字节跳动旗下问答社区“悟空问答”发布线下公告并停止运营。
一款持续了4年的产品从高调到消失。
两个月后,同样是内容社区的知乎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
知乎与悟空问答的竞争,被视为知识领域的碰撞。
近两年,《悟空问答》在知识领域大力投入,希望通过流量和金钱的博弈来确立自己的地位。
作为较早在知识领域取得成就的知乎,似乎已经感受到了威胁。
极客公园了解到,在两家公司竞争最激烈的时候,知乎创始人和CEO周源参加了一次晚宴。
当科技界的前辈人物问知乎存在的真正意义是什么时,周源的回答是,他确信知乎能够为知识带来价值。
上市后,知乎首个官方线下活动是科普中国举办的“向科学求解答”,设立线上专题,联手生命健康、人工智能、航空航天等行业权威机构和专家,崇拜。
邓小平向网友发帖,讨论对科技创新规律的理解。
知乎“向科学寻求答案”活动 |知乎这场与科普密切相关的“向科学求解答”活动背后,知乎到底在想什么?一场“知识路演” 19世纪,写过《从地球到月球》、《海底两万里》等作品的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在书中曾提到当时世界上不存在的科技产品,比如火箭以及后世诞生的火箭。
凡尔纳的著作中可以找到潜艇和其他类似产品。
凡尔纳曾经说过,在撰写虚构的科学项目之前已经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不难发现,从有效的解释中,他能够展开基于科学的合理想象。
虚构的场景也启发了后世许多真实的科学家。
发明第一台使用混合火箭推进剂作为燃料的火箭发动机的杰克·帕森斯承认,他深受凡尔纳的影响。
因此,人们称凡尔纳为科普作家,而不是科幻作家,因为他成功地以有趣的方式向大家传递了科学知识。
凡尔纳所做的与其说是想象,倒不如说是一种科普。
显然,科普带来的价值远比人们想象的重要。
在知乎发起的“向科学寻求答案”活动中,众多来自不同领域的受访者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生活经历展示了他们对科学的解读。
科学研究和天文学受访者“Pjer”回答了“哪些天文学研究成果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有哪些新方向值得期待?”的问题。
射电天文学是一门基础学科,研究成果不是短时间内就能看到的。
到实际应用并能产生经济效益,但研究对这一基础学科的影响是非常深远和意想不到的。
例如,射电天文学中的干涉测量技术应用于医学中的核磁共振,可以让医生更加快速、准确地获取人体内部断层结构,以辅助诊断。
“干涉成像方法是利用多个天线接收到的信号,计算互相关,得到干扰强度,通过傅里叶逆变换得到射电成像图。
多个天线可以将单口径射电望远镜放置在房间的不同角落。
地球,由超长基线干涉组成,这种方法也被运用在磁共振成像中,让用户获得更高分辨率的成像结果。
“在人们的直观印象中,可能很难想象两个具有如此巨大空间的研究物体。
可以使用尺度差异。
没有交集,但在幕后,他们的联系却异常紧密。
周源表示,“向科学求答案”活动发起以来,已有近82万用户贡献了相关问题的万个答案,累计获得点赞数超过1万个,话题浏览量突破24亿。
虽然数据只是片面印证,但从中可以看出,近千名这一领域的优秀受访者能够给大众带来知识的普及,让科学走进每个人的生活。
近年来,随着中国科技实力的快速发展,“技术自主”成为人们经常讨论的词。
科技对生活的影响越来越深刻地被人们感受到。
其中,科普的意义不言而喻。
知乎向极客公园(ID:geekpark)透露,科普内容是知乎社区的主流内容,如何将有意义的科普内容传播到更远的地方,是知乎“走向科学”活动的关键。
“答疑”活动的一个重要原因。
中国科学院院士曹春晓在“向科学寻求答案”活动上致辞 |知乎上市后,知乎在“知识型内容”方面发力,可以理解为自身能力和科普内容的“社会路演”。
制作和传播显然将是知乎下一步继续投入的方向。
问答和社区的价值是什么?除了成为一家盈利公司之外,知乎的真正价值是什么?从内容形式来看,一个或多个问答本质上是一个非常有效的内容生产引擎。
极客公园曾总结了知乎上市时周源的10条想法,并提到问答是知乎内容生产的核心机制。
“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是通过互相提问来继续的。
问答已经成为人们加深彼此联系的最基本方式。
”在知乎上,一个好问题引出的内容可能已经在三年前发布了。
但今天人们仍然觉得它很有帮助,这使得知乎成为一个累积性的产品,内容也可以累积。
就像雪球效应一样,一旦获得了最初的动力,雪球就会越来越大,优势也会越来越明显。
科普内容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要知道,十年前知乎刚成立时,就是以科技互联网领域的问答起家的。
前100名用户都是移动互联网初期推动行业变革的技术和产品人员。
周源还提到,时至今日,知乎仍将科学视为其基石领域。
知乎创始人和CEO周源阐释问答和社区的价值 |知乎此时,在科技“土壤”越来越肥沃的中国,只要给予一点“外力”,科普内容自然就会滚滚而快速增长。
。
知乎正好为这一系列动作提供了充足的养分。
知乎想要成为一个开放的知识共享平台,真正优秀内容的创作、识别和传播是关键。
那么知乎如何定义优秀内容呢?团队给出的答案是:“获得感”,即好内容的定义是开阔视野、带来帮助、产生共鸣。
周源认为,科学领域的很多内容都符合这些标准。
它是一切新知识的源泉。
它不仅是一种提出问题、激发我们好奇心的方式,也是答案的源泉,让我们有一种获得感。
因此,知乎会加大科学领域内容的曝光权重,用知乎自己的方式传播科学内容,支持科学。
如果能在此基础上创造和推广更多的知识,将有利于中国的科学精神和技术发展。
对于社区的建设来说,知乎的意义远不止给人们一个生产内容的工具。
它基于用户和内容。
两层网络在广泛的知识领域相互交织、连接,形成了一个城市般的社区。
如果我们现在回过头来看文章开头提到的周源对知乎存在意义的认定,再看看今天知乎给出的“获得感”的内容标准,两者或许并无二致。
表面上互不相让,但背后的逻辑似乎都是:问答机制和优秀的内容是知乎最有价值、最独特的价值。
这不仅体现在公司的财务报告上,也体现在其对社会的价值上。
毕竟,如果一家公司能够释放财务报告之外的更多价值,那么其财务报告就能拥有更可持续的预期。
本文最初由 GeekPark 发表。
转载请添加GeekKun(ID:geekpark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