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赋能

来说说鸡年春晚VR直播背后的故事

时间:2024-05-22 19:31:16 科技赋能

随着新年的到来,VR直播也迎来了小高潮。

先是元旦,王菲演唱会尝试VR直播,鸡年春晚又采用VR直播。

毫无疑问,鸡年春晚让VR直播被更多人认识。

或许大家更关心VR与春晚结合背后有什么故事?兰亭数字是负责鸡年春晚VR直播的团队。

他们是一家VR影像内容制作公司。

他们的业务范围包括直播、广告、全景拍摄等,去年他们和淘宝合作拍摄《我的 VR 男友/女友》。

兰亭数字项目办负责人刘钊将与我们分享直播背后的创新和努力。

以下为分享记录。

今天我就跟大家聊聊今年鸡年春晚幕前幕后发生的一些事情。

或许我今天讲的并不是像传统的公开课,而是跟大家分享幕后的故事。

我先介绍一下我们公司。

兰亭数码成立于2014年,一直专注于高端VR影像内容创新和产业链上下游整合。

公司在北京、上海设有办事处,目前员工不足100人。

先后筹集多轮融资;经过14年、15年两年的探索期,2016年我们开始聚焦影视+直播+营销三个发展方向,积累+内容,其中+直播。

2017年,我们将拓展广播电视+直播和IP+的尝试。

虽然这次直播主要是针对VR从业者,但也有一些去年被各家厂商所谓概念炒作而迷惑的消费者。

我就借这个平台来介绍一下什么是VR。

VR的全称是虚拟现实。

顾名思义,它是关于虚拟现实技术的。

事实上,虚拟现实的概念早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就被提出,近年因各厂商的市场炒作而再次流行。

虚拟现实技术给每个人的生活带来的不同就是沉浸感。

无论从最基本的视觉开始,到听觉,再到触觉、嗅觉,都会给你带来全新的感受。

这就是虚拟现实能给我们带来的东西。

我先说为什么是央视和春晚要推广VR。

此前已有微信、微博文章指出了这一点,标题为《VR春晚只是陷阱,还是拥抱新时代?》我个人认为,央视利用新技术融入传统春晚并不是什么新鲜事。

儿子。

从这几年来看,无论是李宇春的《蜀绣》全息投影,到更进一步的伴舞机器人编队,再到无人机编队,以及如今的春晚VR,都证明了春晚不是一成不变的。

严重阶段。

它更像是多方面的技术集成。

春晚和新技术绝对能擦出激烈的火花。

春晚和VR不仅仅是噱头,更是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融合,为VR的发展开了一个非常好的开端。

我们来谈谈VR内容与传统内容在内容制作方面的差异和对??立。

虽然未来传统内容和VR内容可能会有很好的融合,但现阶段两者在传统制作和拍摄思路上有很大不同。

即使在直播中,两者也是水火不容、互斥的。

从拍摄思路上来说,VR内容制作极大地限制了内容制作的方向。

比如大家常诟病的VR内容没有景深、没有特写等等。

但相对而言,传统影视也存在一些劣势。

例如,消费者感觉没有自由度。

他们拍戏只能遵循导演的意愿,毫无新鲜感。

VR提供了足够高的自由度,但失去了大长焦和景深的概念。

拍摄和制作也有很大不同。

比如刚才提到的,拍摄中会有隐藏的内容。

无法提供一些细节。

显示细节的唯一方法是无线放大镜头与被拍摄物体之间的距离。

在制作方面,像我们日常接触的很多客户一样,他们会带着一个做VR的项目来找你,要求你用传统的影视制作流程。

事实上,这真的很难。

例如,VR内容制作比传统影视需要更多的步骤。

最耗时的部分就是内容的拼接。

通常,VR内容通过多目镜头采集多个方向、多个地点的图像,最后拼接成全景图像。

与传统影视相比,增加这样的步骤会增加工作量和工作时间。

在VR环境下,一些特效的制作和剪辑的思路与传统影视内容不同,这增加了很多难度。

现阶段两者还不能很好地融合。

对于春晚来说,我们希望利用VR的优势,向全国的朋友们展示,不同于传统的内容。

今年的春晚将从三个方向向大家呈现内容。

兰亭数码牵头,三方向统筹生产。

一是与春晚相关节目同步录制的VR版节目,我们称之为精品节目;另一个是与哈尔滨、上海、桂林、西昌联合举办的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

当地分会场风景;最后一张是央视春晚的幕后花絮。

关于四个地方,我们有四支球队去四个地方。

从北到南四个非常有特色的风场情况在VR中呈现给你。

运用了延时摄影、航拍以及一些当地的配合支持,最终呈现出了非常漂亮的记录。

还有春晚的幕后花絮,大家都希望看到,因为大家都在看演出。

一些幕后花絮、演员们的状态以及亲身感受到的忙碌紧张的感觉也是第一次。

下面是《清风》节目VR版的截图,反映最好,也是最有趣的内容。

这是观众反响最好的《清风》节目截图。

虽然没有看全貌,但是这个画面已经非常漂亮了。

完整看过这场晚会的朋友可能对这场大型舞会记得很清楚。

这场秀的整体基调偏蓝、偏暗,同时也会转变为紫色和绿色,整体转型。

也许在电视上,人们认为就是这样,只是一场盛大的舞蹈。

但当VR《清风》节目完成后,我们从后期制作团队到导演团队,还有那些没有现场观看节目的人都大呼过瘾。

舞台上有数十名手持发光水晶球的舞者。

看完排练,我无语了。

我觉得它是如此美丽。

看着几十个舞者跳舞,我们整个制作团队都觉得必须用VR来展示给大家。

最后的结果证明我们的选择是正确的。

有些业内朋友可能认为我们偷懒,只拍了一半的内容来呈现,这没什么特别的。

这里解释一下,并不是大家说的懒。

这样的安排可以让大家更加专注于节目本身。

可以清楚地看到,礼堂已经被熏黑,取而代之的是莲花特效的包装和VR春晚赞助商的广告。

事实上,礼堂不仅是大家开心吃瓜子、看节目的地方,也是大型节目等待和退场的港湾。

由于VR内容非常容易理解,如果让大家看到幕后的场景,可能会分散大家的注意力,更多地关注一些正在变换场景的舞者、武警战士等。

也可能会让大家对一场已经展现在自己面前很久的美丽盛典产生不好的认识。

我不想把不好的一面展现给大家。

所以,最后,我们为礼堂做了这个。

一是让大家专注于节目本身,二是让大家在全景环境下观看不同的特效甚至不同的广告。

同时制作的优质节目还有大型武术《中国骄傲》,以及众多可爱的孩子和老师们表演的开场《金鸡报晓》。

当晚没有机会观看这些节目的网友也可以下载央视音视频客户端观看。

如何让传统春晚节目在VR中变得更好?我们的团队在程序的编写上投入了大量的精力。

因为这三类内容的拍摄地点比较复杂,拍摄地点很多,不同的场景也很多。

主会场、分会场、后台亮点,以及航拍各个环节的调度,以及近几十种设备和拍摄方式的使用,会感觉很混乱。

但为了不让它变得这么乱,我们导演组想了很多办法,让这部剧在VR里更好看。

我们以《清风》为例。

拍摄时,我首先选择了舞台上的飞猫,从上方鸟瞰。

我尝试了几次,但鸟瞰距离太远,效果不太好,很不舒服。

我还尝试了一个在VR中很容易陷入的误区,就是把摄像机放在舞台中间,让舞者围绕摄像机表演。

听起来很美,想象中效果也不错。

事实上,当用户观看时,这个看似合理的道理并不可行。

原因比较简单。

您周围有很多人在跳舞,尤其是直播或点播内容。

你不知道该看谁或者焦点是什么。

虽然包围感很强,内容四面八方存在,但没有焦点,没有重心。

所以我们最终放弃了花哨的拍摄方式,干脆将镜头设置在舞台前方,就像古代宫廷舞蹈一样。

从“皇帝视角”来看,所有的元素都能得到完美的体现,非常漂亮。

最早我们也选择了其他节目来规划拍摄思路。

并不是所有的程序都适合VR拍摄。

必须考虑演员数量、位置、舞台设计、道具等,还有安全距离,比如VR多视点拼接、接缝、安全距离等,最终选定了这些方案。

我们一开始也测试了一些程序。

比如我们想用一些名人节目,比如魔术、杂技等。

感觉这样的呈现方式会更合适,但最后我们导演还是拒绝了。

例如,魔术本身就是一个需要相机、摄影师和被拍摄者密切合作的程序,很容易作弊。

VR本身也易于使用,这也是其魅力的一部分。

但VR并不适合表演魔术。

它无处不在,随处可见。

因此,魔法无法在VR中展现。

还有大型杂技,拍好照片非常危险。

例如,场地的震动会影响演出的呈现。

拍摄如此大型的杂技不可能给观众带来更好的体验。

还有一种语言程序就更尴尬了。

我会在那里放一个相机。

比如相声,两个人说话,观众用一台摄像机观看,可能比我一个人对着摄像机说话更尴尬。

最后我们选择了《金鸡报晓》、《中国骄傲》以及刚才提到的《清风》等大型编舞的节目。

刚才讲了整个VR内容的拍摄和制作。

观看端的质量也是VR中常见的问题。

如何让VR影视画质达到与传统广播同等的效果?事实上,要想达到大家在电视上看到的正常效果,VR的分辨率至少必须达到4K级别,才能获得相对高质量的码流。

对于如此大的容量,通过网络进行分发需要非常大的带宽和家庭网络。

作为基础支撑。

对此我们该怎么做呢?最重要的一点是,我们采用了业界领先的H.编码格式来进行编码和压缩。

与目前主流的H.Coding算法相比,H.能够提供更高的压缩比,并且简单地达到相同的图像质量,编码生成的文件大小远小于编码生成的文件大小。

因此,我们可以以相对较低的成本获得满意的图像质量。

这个优势也得益于兰亭数字首次参与了IEEE和MEPG4两个国际标准组织VR标准的制定,这给了我们使用新技术的机会。

压缩技术向您展示内容。

大家都知道2019年是VR元年,但实际上只是一个开始。

今年春晚的VR尝试告诉我们,虽然“元年”已经过去,但VR的故事还将继续。

春晚是一个机会,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的机会,让VR从业者看到了更多的希望。

虽然这次春晚没有直接使用VR直播,但它使用了很多VR直播技术,比如实时拼接、实时数据流传输,也可以实现传统直播的毫秒级延迟。

播送。

这些都是非常好的尝试。

相信未来会有更多的VR内容直播为大家带来,让大家都能体验到VR直播的魅力。

以下是读者提出的问题。

Q1:兰亭与央视是如何达成合作的?我们在春晚前三个月认识了央视,得到了很多国内外公司的比稿。

央视可能已经认可了我们兰亭之前制作的内容案例以及我们在行业中的声誉。

Q2:兰亭在比稿过程中的主要优势是什么?主要是因为我们布局VR比较早,在软硬件方面积累了很多,在内容层面也做了很多尝试。

最终,经验获胜。

Q3:兰亭之前有过丰富的直播经验。

与传统直播相比,VR直播面临的主要挑战是什么?最严重的问题是直播与传统直播之间的相互干扰。

其次,VR内容可以像传统视频一样从多个渠道实时拼接后推送出去,并在用户终端上以球形还原。

其中,步骤复杂几个数量级,中间的信号传输和延迟都是VR直播必须面对的问题。

Q4:您刚才提到这次春晚不是真正的直播,为什么还是以录音的形式呈现短视频?现在春晚真正具备VR直播的条件了吗?是的,事实上,这次春晚实际上并没有进行直播,而是大量运用了直播技术。

事实上,春晚舞台VR直播的技术条件已经完全具备。

造成这种情况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内容审核的问题。

首先,这是VR直播技术首次运用在春晚中。

然而,我们的传统老师之前没有对 VR 内容做过任何负责任的审查。

因此,为了规避这部分风险,选择了相对安全的方案。

就像我刚才提到的VR直播延迟问题,数据传输的稳定性等等,我们经过了大量的测试、研发,H.高压缩比编码的优势得到了解决。

Q5:在拍摄过程中,VR拍摄团队与传统拍摄团队的配合如何?其实我非常感谢整个春晚节目组。

正是有了他们的配合和大力支持,我们不仅能够用传统摄像机同步录制,还为我们协调演员、灯光、舞台设计,保证了节目的质量。

一些详细的图片最终为您呈现了如此精美的程序。

Q6:据了解,后期采用了实时VR拼接技术,可以将延迟控制在ms以内。

这项技术能提升多少观看效果? VR内容的实时拼接技术是VR直播的基础,而低延迟给大家带来的是内容的时效性。

就这一点而言,VR直播虽然流程复杂很多,但也不会输给传统内容直播。

Q7:VR直播和基于3D模型的VR未来可以结合吗? VR直播和基于模型的VR实际上已经结合在一起了。

现阶段比较简单的就是通过建模制作出一些实时的包装,让大家在沉浸在真实场景的同时,看到一些虚拟的、更有趣的内容。

之后,VR和AR将结合在一起,可以在里面实现MR的直播。

Q8:这次春晚使用了这样的实时包装吗?您能谈谈使用这种实时打包技术的优点和困难吗? VR直播会成为未来的趋势吗?是的,这个幕后视频中广泛使用了实时打包技术。

虽然只是在头顶简单添加一些喜庆的中国元素造型,但也是一种组合的体现。

未来实时打包肯定会在VR直播中大量应用。

首先,优点是可以给你带来超越现实的内容增强;其次,可以运用在商业广告中,给传统广告带来更多的玩法。

缺点也很明显,那就是大部分素材都需要在直播时提前制作并叠加,而不是只要你能想到就能立即制作并叠加的东西。

Q9:这次拍摄我们使用了什么设备?您为什么会考虑使用这些设备?本次拍摄使用的设备是业内比较常见的索尼多机位无反相机组合,以及我们早期与国内厂商合作开发的小型多机位拍摄设备。

由于对画面质量和现场灯光的追求,优质节目均采用较大画质的多视点索尼设备。

对于直播内容和航拍,我们会选择更小、更轻的设备进行拍摄。

Q10:要让更多人观看VR直播,还需要做哪些努力?用户教育还是非常关键的。

我们希望让更多的人体验到最好的VR显示设备,而不仅仅是手机、玩具纸盒等“产品”。

同时,我们也希望像春晚这样的标杆广播影视项目越来越多,而不仅仅是VR游戏行业主导的场景。

这将会影响VR在大众心中的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