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上海车展是疫情后车企首次集体集体亮相。
新能源、自动驾驶、智能网联成为这个老战场的新热点。
国家“双碳”目标的提出,给行业带来了发展机遇。
数字化与绿色化的融合将成为行业实现碳减排的关键路径。
4月20日,第十??九届上海车展期间,腾讯与上海贸促会联合主办的“拥抱变革,拥抱绿色发展——碳中和驱动汽车产业转型升级”论坛举行。
上海国际贸促会副主席顾春霆、腾讯副总裁钟翔平、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副秘书长侯福深、长安汽车高管副总裁谭本宏、吉利控股集团高层副总裁杨学良、蔚来动力管理副总裁沈斐、沙龙智行CEO文飞等行业代表就“双碳”目标下产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进行了深入交流。
腾讯副总裁钟翔平表示,低碳发展给科技企业、汽车企业带来严峻挑战,同时也给行业创新发展带来更大动力和机遇。
双碳目标将带动全产业链生态重构,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互联网科技企业与汽车企业深度融合,共同面对这个时代的挑战,用数字化手段更好地支持绿色发展。
技术创新的力量融入汽车产业,电动化、智能化成为本轮变革的中心。
上海国际贸易促进协会副会长顾春霆表示,在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汽车产业将是重要的支柱产业。
实现这一目标的一部分。
电气化成为本轮变革的中心。
车企正从战略高度布局电动汽车领域的技术研发和产能投入,抢占先发优势。
同时,技术创新的力量也深度融入汽车产业,共同推动中国汽车产业的低碳发展。
“到年底,我国汽车保有量将继续保持稳定增长趋势,汽车行业碳排放量持续增加,对道路交通减碳提出巨大挑战。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副秘书长侯福深表示,汽车工业将沿着年度碳达峰——年度近零排放——三步走的战略目标,逐步实现碳中和。
年度碳中和。
数字化转型是产业发展的新机遇,将助力产业实现绿色发展。
“在智能网联汽车技术等方面,国家不断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目前,汽车产业智能化转型升级已取得阶段性成果。
当前,科技产业与汽车产业融合发展腾讯副总裁钟翔平表示,汽车行业已经达成共识,实现双碳目标是一个非常系统的工程。
产业链将迎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产品、服务、能源革命共同推动产业升级。
汽车电动化、智能化加速,将推动绿色生态和新兴商业模式重构。
在这样的百年机遇下,汽车企业早已行动起来。
长安汽车第三次创新创业计划将以“智能低碳出行科技公司”新定位,提升软件和效率核心竞争力,打造“新汽车”+“新生态”产业公司,成为数字电动汽车普及者。
吉利控股集团高管副总裁·杨学良表示,吉利发布蓝色吉利行动计划一(智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和计划二(智能电动汽车架构),坚决完成智能化、电动化转型升级,并与腾讯开展深度战略合作,共同推动汽车全产业链低碳发展。
开发智能网联汽车和数字化运营服务系统,减少产品设计和运营过程中的碳排放。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副秘书长侯福深表示,汽车行业减碳需要重点关注低碳产品技术和低碳运营使用。
碳化、制造过程脱碳、生产和上游能源脱碳等维度。
在低碳汽车产品技术方面,主要包括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技术的发展。
在能源利用方面,国家不断扩大氢燃料电池汽车的推广应用,预计年内将达到百万辆水平。
沙龙智能CEO文飞表示,氢能和燃料电池汽车是能源和汽车行业技术革命的重要方向。
产业链雏形已初步建立,技术研发取得积极进展,市场化步伐不断加快。
同时,电气化的快速发展也加速了智能网联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智能交通系统的建设将从更高层面提高交通效率、降低能源消耗。
在运营和使用方面,行业共识是,一方面,通过完善新能源汽车充换电设施,提升电动汽车的使用体验和普及程度;另一方面,车企也在努力打造适应新时代需求的用户运营能力。
构建数字化运营体系,为用户形成有效的低碳出行运营机制。
蔚来在这一领域给出了明确的方向,让更多人驾驶电动汽车,并提供全场景能源补充系统。
不久前,蔚来与中石化达成战略合作,共同建设充换电网络,迈向新能源与传统能源企业协同发展。
在此基础上,提高充电换电公共服务效率,连接用户、APP或小程序、充电桩系统,实现补能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同时,车电分离的BaaS服务也是商业模式的创新,利用数字化能力高效集中管理电池资产,提高电池利用率。
数字化基地是智能工厂和绿色产业链的核心基础。
在碳中和目标提出之前,汽车行业就已经投资绿色制造,通过数字化平台和管理系统提高生产效率,达到降本增效的目的。
在此基础上,绿色产业链建设仍面临诸多挑战。
需要从汽车产品的研发设计阶段构建绿色产业链体系,对供应链生产过程各个环节的碳排放进行追溯。
行业需要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手段建立产品碳排放计算和追踪系统,实现碳排放数据透明化、可追溯,方便车企进行产品“全生命周期” “管理行动。
从用户的角度,我们也依靠数字化的方式,让用户了解车辆使用背后的碳排放以及产品配置,逐步形成绿色低碳的行为意识和生活习惯。
工业行动已经开始。
例如,长安汽车制定了年度目标,制造过程中的碳排放减少60%以上。
通过能源结构调整、低碳流程开放、能源智能配置、绿色直供,将生产效率、环保对策效率和能源效率有机结合起来。
2018年,沃尔沃汽车成都制造基地实现了生产运营全流程使用可再生电力,成为国内首个实现电力碳中和的汽车制造基地。
Polestar还开始探索全生命周期供应链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计算,包括原材料、供应链、制造、物流以及用户在车辆使用和报废各个阶段的碳排放量。
碳中和是全世界、全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共同目标。
在汽车产业面临数字化、绿色发展的时代主张下,科技产业与汽车产业将成为工业互联网的命运共同体,在技术创新、产业链联动等方面做出努力和贡献,鼓励产业互联网的发展。
公众低碳出行,推动汽车行业实现碳中和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