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2023年的新款智能手机来说,OLED屏幕似乎已经成为标配。
与此同时,智能手机市场的逐步复苏也引发了OLED市场的新浪潮。
这片惊涛骇浪的沉浮谁主宰?市场激增 作为新型显示技术路径之一,全球柔性OLED产业近年来发展强劲。
不仅在智能手机市场的渗透率大幅提升,而且其应用场景和边界不断拓展。
在笔记本电脑、电视、可穿戴设备、汽车、电子竞技、航空等领域。
目前,智能手机是柔性OLED最大的应用场景。
第三方机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球OLED智能手机面板出货量达2.8亿片,同比增长3.6%。
其中,柔性OLED出货量2.2亿片,同比增长32.8%。
随着华为Mate 60系列持续热销,华为持续增加柔性LTPO OLED订单,其他手机厂商也在加大柔性LTPO OLED采购量。
因此,柔性LTPO OLED的需求急剧增加。
而且华为明年还将增加柔性LTPO OLED订单,这将造成柔性OLED的结构性短缺。
供应链人士透露,近期国产柔性OLED面板开始涨价,涨幅不足10%。
“在柔性LTPO OLED供应紧张的情况下,华为愿意通过涨价来获得更多的柔性LTPO OLED产能。
这波国产柔性OLED涨价潮顺势而为。
目前,国内柔性OLED面板涨价仍在进行中。
”试行阶段,具体涨价情况还视项目和市场情况而定,但一般涨幅在10%以内。
”需求端复苏并有增长迹象,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呈现联动效应。
国内OLED阵营成为本轮手机消费旺季和需求复苏的重要受益者。
尤其是TCL科技子公司TCL华星表现出色。
其柔性OLED出货量将在第三季度首次进入全球前三,赢得全球柔性OLED近10%的市场份额。
此举有望助力其借助手机消费快速复苏的契机,进一步为业绩反弹奠定坚实基础。
目前,柔性OLED技术在小尺寸尤其是手机上的应用已经比较成熟。
随着成本不断下降以及折叠手机等创新的出现,柔性OLED在手机市场的渗透率将不断扩大。
该机构预计,2023年全球智能手机柔性OLED面板在品牌层面的渗透率将达到37%,预计2024年将升至42%。
近日,据苹果供应链及分析师多方消息称,苹果将2024 年推出新款 OLED iPad。
iPad Pro 预计将成为第一款采用该显示技术的苹果平板电脑。
苹果最初将为 iPad 采购 1,000 块 OLED 面板。
数千件。
改用 OLED 面板带来许多好处,包括更高的亮度、更高的对比度、更高的色彩准确度和更低的功耗。
据悉,采用OLED面板后,iPad的屏幕刷新率可低至10Hz,带来更持久的电池续航时间。
有分析师表示,虽然2024年的iPad仍将采用LTPO TFT和OLED的混合材质,但苹果预计将逐步取代LCD屏幕,以获得更好的显示效果,并为产品带来更高的溢价能力。
中韩对决 10月24日,京东方在重庆发布2K超高清柔性OLED屏X1。
该产品在超高分辨率、超高亮度、超窄边框等方面实现了新的突破,即将应用于OPPO一加旗舰系列新品中。
与此同时,京东方宣布其第1亿片柔性OLED屏幕将于2023年下线,可折叠产品累计出货量将达到1000万片。
X1屏幕采用自主研发的新一代LTPO像素电路和新型发光器件技术组合。
像素电路全面升级,为屏幕带来更稳定的高低频切换。
画质方面,X1配备了目前国内最高清的2K柔性屏,分辨率高达3168×1440,局部峰值亮度超过2600nits。
在工艺设计上,X1屏幕将底部边框缩短至同类产品最小值1.165mm,带来更加沉浸式的使用体验。
另外,X1在护眼方面也可圈可点。
采用2160Hz超高频PWM调光模式,可以大大减少暗光环境下屏幕闪烁对眼睛的潜在伤害。
在新品亮相的同时,京东方将在2023年推出第1亿片柔性OLED,可折叠产品累计出货量将达到1000万片。
这接近京东方2023年柔性OLED出货目标(1.2亿片)。
目前,京东方全球柔性OLED专利申请量已达2.8万件。
产能方面,京东方投入巨资建设3条G6柔性生产线,助力柔性OLED技术迈向量产。
这3条生产线分别位于成都、绵阳和重庆。
对应的量产时间分别为2017年、2019年、2021年。
规划产能为48K/月。
产品方面,京东方推出了曲面屏、全面屏、外翻、内翻、360°双向折叠、滑卷、卷轴等多形态终端柔性显示产品。
市场方面,公司柔性显示终端解决方案已应用于国内外领先品牌的多款高端旗舰机型,覆盖超过45个终端品牌客户生态圈。
随着产品量价齐升,京东方柔性OLED业务业绩即将好转。
“根据第三方咨询机构的预测,并考虑到第四季度可能出现的模组产能吃紧的情况,柔性OLED产品的价格有望上涨。
”京东方在近期接受机构投资者调查时表示,“上半年,公司柔性OLED出货量大幅增长,相关业务同比大幅减少亏损。
未来,随着公司OLED出货量持续增长,公司OLED业务有望持续向好。
“国产OLED屏幕的崛起,有利于提升我国技术创新和知识产权竞争力。
OLED屏幕技术作为高端技术领域的代表,涉及一系列核心专利和技术。
目前,国内厂商正处于OLED屏幕领域核心专利和技术积累还比较少,与国际巨头相比还有一定差距,通过与苹果等国际品牌的合作,国内厂商有机会学习其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加速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提高知识产权的价值和影响力 韩国的优势 10月底,据韩媒The Elec报道,三星显示器正在探索新的OLED面板生产工艺,重点是绕开精细化此前,美国OLED显示器制造商eMagin宣布,三星显示器已完成对该公司的收购,总金额约2.18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6亿元)。
此次收购完成后,eMagin正式成为Samsung Display的子公司,专门负责XR设备开发Micro OLED显示器。
早在去年,三星就进行了大规模投资。
这是三星在未来10年投资60.1万亿韩元用于地区平衡发展的首次实践。
此举意在应对中国面板厂商的挑战。
,是尽快形成“超级差距”的关键一步。
此次投资建设8.6代OLED面板生产线,将帮助其摆脱竞争对手的追击,实现在显示市场的绝对话语权。
韩国政府和三星都对这项投资表现出了很大的期待。
韩国总统尹锡岳表示,该投资计划为显示行业的“新飞跃”铺平了道路。
三星电子董事长李在镕表示:“三星将在牙山开辟显示器产业的新未来。
”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部长李昌阳强调:“到2027年,韩国显示器产业将排名全球第一,带动显示面板出口扩大。
”如今,在适用于智能手机的中小尺寸OLED领域,三星保持绝对领先地位,占据70%以上的市场份额。
在电视用大尺寸OLED领域,三星也以QD-OLED实现了产业布局。
那么,在适合IT产品的中尺寸OLED领域,通过8.6代的布局,三星将形成全尺寸OLED覆盖。
韩国OLED领域的另一巨头是LG。
近期,其正在为苹果面板开发一款名为“RDE”的新型OLED,计划明年开始向苹果供应新款RDE面板,预计将搭载在苹果明年发布的OLED iPad Pro机型上。
LG Display正在将“RD”系列材料应用于汽车用OLED和IT产品用OLED。
此外,有消息称该公司正在开发“RDG”面板,预计将搭载在苹果2027年发布的OLED MacBook设备上。
总结 虽然韩国在市场份额方面仍遥遥领先于中国,但中国已经赶上了产能比韩国高10个百分点以上。
市场研究公司Trendforce在7月份的一份报告中表示,中国OLED显示器产能为43.7%,而韩国为54.9%。
五年前,中国OLED显示屏产能还不到10%。
如今,这一数字已超过40%,仅落后韩国10个百分点。
市场研究公司Omdia的数据显示,在中小尺寸OLED显示器市场,三星显示器曾占据80%以上的市场份额,今年第一季度降至54.7%。
与此同时,曾与LG Display激烈争夺第二名的中国京东方,一季度以19.2%的份额跃升至第二位,击败了LG Display 17.4%的份额。
韩国自2004年以来连续17年占据全球显示器市场第一的位置,但在2021年被政府支持的中国显示器行业超越。
然而,OLED显示器市场仍存在较大差距,与韩国韩国占81.3%,中国占17.9%。
在全球液晶显示器(LCD)市场中,中国的主导地位日趋稳固。
2022年,中国大陆LCD市场份额为55.5%,台湾地区为27.6%,韩国为13.5%,日本为2.9%。
中国大陆是唯一市场份额增长的地区。
中国在OLED显示器市场份额的扩张速度快于过去在LCD市场的增长速度。
据韩国显示器产业协会统计,中国在中小尺寸液晶显示器领域达到全球20%的市场份额用了10年,在大尺寸液晶显示器领域达到全球20%的市场份额则用了8年时间。
中小型OLED显示器。
为了阻止中国在OLED显示器市场上追赶,韩国企业正在不遗余力地大力投资OLED显示器。
4月,三星显示器宣布,到2026年将总共投资4.1万亿韩元,在忠清南道牙山建设全球首个8.6代IT OLED显示器生产设施。
目的是大幅拉大其与中国竞争对手在OLED显示技术方面的差距。
与此同时,OLED显示器市场持续增长。
Omdia预计,从2022年到2030年,OLED显示器的需求预计将以年均11.0%的速度增长。
TrendForce预计,今年采用OLED面板的智能手机份额将超过50%,高于2022年的42%,并在2026年突破60%。
第三季度全球柔性OLED市场份额进一步变化。
TCL华星预计以9.9%的市场份额首次进入全球前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