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idixcom (公众号:zhidxcom) 文本 |近日,市场分析公司Canalys发布智能音箱报告预测,指出2020年智能音箱全球销量将突破1万台,这也验证了去年11月智能音箱组合产业链消息做出的预测。
其进一步预测,今年年底智能音箱全球出货量将达到1万台,并表示今年将是智能音箱普及的“决定性的一年”。
全球智能音箱市场突破万台后,智能音箱成为下一个入口。
北美市场已经爆发。
智能音箱也将在今年的CES(美国消费电子展)上大放异彩,“百箱竞美”。
那么问题来了,全球(尤其是北美)趋势良好的智能音箱能否在2020年引爆国内市场呢?结合目前产业链的发展现状以及20位行业专业人士的观点,我们发现2017年不再有悲观的看法,整体看好国内智能音箱市场已成为行业共识。
但对于2020年能否实现爆发,存在两种不同的看法。
1、产业链已做好发展准备。
今年是国内智能音箱产业链发展的关键一年。
经过今年的洗礼,产业链各环节已初步成熟,市场得到初步教育,用户认知度显着提升。
全产业链 他已经成长为一个朝气蓬勃的“年轻人”,整装待发!如果以年份为分界点,尽管此前已经有亚马逊Echo作为参考,但国内产业链起步举步维艰。
整个市场上只有两三个Spark产品,使用的是暂时借用“前辈”产品的芯片。
工厂成品率较低,产能稀少。
产品体验更不容乐观。
麻烦的声学问题和糟糕的语音交互体验,真是“弱智”。
就整个市场而言,巨头企业尚未涌入。
作为一个新兴产品,无论是用户教育的市场投入还是语音交互生态的打造都还远远不够。
整个市场的认知度极低,智能音箱只是少数极客的专利。
玩物。
2017年,随着互联网巨头的涌入,语音交互生态圈相继建立;虽然没有达到“百盒大战”,但已经推出了数十款智能音箱产品;整个市场规模已达到百万级别,用户认知度已具备初步教育,市场前景广阔;产业链各个环节都诞生了一批优质企业。
专用语音芯片、优质方案提供商、语音技术提供商百花齐放,产能逐步扩大,呈现欣欣向荣的状态。
(左起:叮咚音箱A1、亚马逊Echo、Google Home、天猫精灵X1)具体来看,2018年国内产业链呈现以下进展:一是市场规模在万台左右,市场教育初步,用户认知度显着推动。
据智能物联网产业链消息和GfK监测数据显示,上半年国内智能音箱市场发展相对缓慢,1-10月累计线上销量仅10万台。
借助双十一期间以阿里巴巴为代表的大力度促销,用户认知度和销量大幅提升,市场销量突破百万。
但由于产业链产能供给不足以及促销力度减弱,智能音箱并未再出现爆发式增长,全年销量稳定在万台左右。
2020年智能音箱走势如何,互联网巨头的补贴和投资一直是关键因素之一。
其次,数十款智能音箱产品涌入,产品性能逐渐趋于稳定和多元化。
今年尤其是下半年,智能音箱玩家纷纷入局,从互联网巨头阿里巴巴、百度、京东到手机厂商小米,老牌制造厂商联想、海尔、国际音响巨头索尼和Sonos,移动运营商中国移动和中国电信等智能硬件初创公司如出门问问、Rokid,以及互联网内容公司喜马拉雅都推出了自己品牌的智能音箱。
智能音箱已经成为跨行业、跨领域的产品。
此外,一些B端知名度不高的创业公司,如文智科技、彩艺生活等,也推出了智能音箱产品。
与之前的产品相比,今年晚些时候推出的智能音箱在产品稳定性方面更加成熟。
其中,叮咚音箱的第二代产品叮咚2就是一个具有代表性的例子。
该产品在远场唤醒、任意中断、语音合成、内容服务以及产品稳定性等方面都达到了良好的状态。
(百度渡鸦团队推出的Raven H智能音箱)此外,智能音箱正在向多元化发展。
最初,我们的智能音箱或多或少是模仿亚马逊Echo的,采用圆柱形的外观设计。
但随着产品的推出,各家公司开始推出差异化产品。
例如,小米推出了类似于小米空气净化器Mini版的“小爱同学”,Rokid推出了月光石,叮咚二代配备了LED屏幕,出门问问推出了小巧便携的防水音箱Mini而渡鸦团队推出的一款可拆卸积木式智能音箱百度嘟嘟Raven H,也开始慢慢脱离音箱本身的定义,进化出各种形态。
三是语音交互生态圈初步建立,核心技术逐步落地,内容和服务不断完善。
智能音箱的核心是后端语音交互生态系统。
2017年,BAT、科大讯飞、搜狗、思锐等纷纷推出语音交互平台,如百度的DuerOS、阿里巴巴的AliGenie、腾讯的腾讯云小微、腾讯叮当等。
、语音交互技术和内容服务生态正在不断完善和落地。
随着用户的使用,各个公司不断地利用数据来迭代后端的语义算法。
智能音箱的语义理解能力逐步提升,用户体验不断提升。
智能音箱的普及也催生了一些语义技能(Skill)平台。
例如,海智智能正在建设技能商店,以丰富语音交互内容和服务。
虽然我国智能音箱的语音交互能力和内容生态建设还处于初级阶段,但2020年大树的“枝条”已经搭建起来,等待2020年鲜花盛开。
解决方案提供商能力显着增强,亚马逊Alexa海外出口蓬勃发展。
解决方案提供商的实施能力代表了智能终端设备的速度和体验。
2017年,一波初创公司成长为优质解决方案提供商,如先声互联网、盛智科技、Linkplay、米唐科技(Sugr),以及摩尔声学、帝云科技等,虽然只有10家左右今年中国生产的20款智能音箱、数百台智能语音设备在解决方案提供商的帮助下已出口海外。
Linkplay和米唐科技是Amazon Alexa官方认证的系统解决方案集成商。
据双方介绍,目前已有近百款智能音箱携解决方案出口海外,年累计出货量数十万台。
终端设备的智能化正在推动国内解决方案提供商快速成熟。
第五,从通用芯片到语音专用芯片,为语音交互提供底层支持。
年前,国内智能音箱多采用通用芯片(AP芯片/平板芯片等)+Codec芯片/DSP芯片的组合。
不过,到了2019年,智能音箱开始使用专用语音芯片,比如阿里巴巴天猫精灵所使用的芯片。
是联发科的MT语音芯片,小米AI音箱采用的是Amlogic A等。
(阿里巴巴天猫精灵安装的联发科MT语音芯片)采用专用语音芯片,支持多通道麦克风阵列接口,在语音算法上支持回声消除、噪声抑制、声源定位、语音增强等技术,同时还具备计算能力功能和低功耗考虑。
一方面,专用语音芯片使芯片集成度更高,减少了外部相关模块(DSP/ADC等)的使用。
另一方面,也降低了硬件成本。
随着语音AI芯片的诞生和使用,将为端侧的智能音箱提供更多本地支持。
六是产业链主机厂良率和供货能力进一步提升。
据智能设备产业链人士透露,智能音箱初期不良率高达30%~40%,狭窄的市场也限制了供给能力。
随着时间的推移,智能音箱的良率大幅提升。
随着阿里巴巴双十一期间的百万订单,产业链之间的合作加强,产能也大幅增加。
据小米内部人士透露,目前全产业链月产能达到50万台左右。
从以上六点分析可以看出,经过2018年的发展,我国智能音箱产业链已经初步成熟。
如果这样的进展持续下去,2020年将迎来发展快车道,全产业链蓄势待发。
那么问题来了,全球智能音箱市场已经突破万台,而国内智能音箱产业链初步成熟后,能否在2020年引爆中国市场呢?智东西在采访了产业链上下游的20位行业人士后发现,首先,没有人悲观智能音箱市场,或者说不清楚其发展前景。
总体来看,看好2020年国产智能音箱的发展已成为行业共识。
但基于这一共识,围绕智能音箱的发展速度,大致存在两种不同的声音。
乐观者认为2020年智能音箱将快速爆发,而谨慎者则认为智能音箱不会快速爆发。
2、乐观者:2020年国产智能音箱将爆发。
乐观者认为,互联网巨头的投入和市场份额、用户认知度的提高、产业链的成熟、产品体验和价值的提升将带动2019年国内智能音箱市场的增长。
爆发。
(左起为小米AI音箱、叮咚二代、Wevoi音箱)联发科副总经理、家庭娱乐产品事业群总经理尤仁杰是智能音箱爆发的坚定支持者。
他认为“智能音箱已经跨越了鸿沟。
正在进入快速普及期。
”根据芯片端的情况,他预计2020年国内智能音箱市场规模将在1万台左右。
阿里巴巴人工智能实验室负责人千雪也看好这一爆发式增长。
“我觉得这个市场还是很大的,增长十倍、二十倍、五十倍是完全有可能的。
”她也说过这样的话。
市场达到千万级的速度比大家想象的还要快,阿里巴巴未来还会继续加大投入,互联网巨头的快速市场占领策略、产业链的成熟、用户认知度的提升等因素都让魏强深信不疑。
玲珑科技总经理表示,智能音箱将同比大幅增长,同时他还指出,年会上将出现新的产业格局。
有实力的大公司会通过补贴以低价普及产品,小公司会针对细分用户推出新产品,互联网巨头之间也会出现阵营分化。
但更重要的是,年会上将为用户提供大规模的服务平台和更多的语音应用。
“2020年智能音箱市场规模将至少增长五倍。
”米糖科技CEO宋绍鹏认为,年会将是国产智能音箱的分水岭。
国内的语音交互将开始与北美有所不同,并且会根据国内的使用场景出现独特的解决方案。
应用于满足独特的需求。
产品质量、价格、产业升级等因素将推动智能音箱的爆发。
摩尔声学总经理卢彦海从互联网巨头的政策补贴和智能音箱取代普通音箱或蓝牙音箱的必然性看好智能音箱的爆发。
海智智能CEO谢殿霞从产品品质的提升、实惠的价格以及语音交互生态的不断丰富来支撑智能音箱市场的爆发。
此外,一位行业从业者从用户体验的角度表示,她使用智能音箱这两个月来,能够明显感觉到推送的音乐越来越精准。
她认为智能音箱足够购买和体验。
随着市场教育的跟进,年会爆发了。
3、谨慎派:看好国产智能音箱,但不会快速爆发。
谨慎派虽然整体也看好智能音箱的发展,但他们认为2020年智能音箱不会爆发,主要是基于智能音箱语音交互能力较弱、内容服务生态不足。
、用户粘性低等因素。
Spichi北京研发院院长楚敏表示,虽然2019年智能音箱非常“火”,国内各大互联网公司几乎都推出或正在推出自己的智能音箱,但她目前仍持谨慎态度。
在她看来,一方面,目前智能音箱背后吸引用户继续使用的服务能力太弱。
服务能力没有明显突破,后劲不足;另一方面,目前的语音交互能力本身还比较弱,只能使用。
模式化的反应相对单调和僵化。
跨场景、跨任务的对话常常无法进行,理解上下文信息的能力较弱。
这将影响智能音箱进一步发展的进度。
未能识别用户痛点、刚性需求不足也是阻碍智能音箱快速爆发的一大因素。
Tymphany中国事业部总经理刘晓通认为,2020年国内智能音箱市场不会爆发,关键是产品能否给用户带来实用、解决痛点。
但他认为,每年的用户数量会增加很多,因为几家大型互联网公司可能会加入价格补贴战,这可能会刺激消费者购买。
另一位业内人士也表示,从用户需求的角度来看,智能音箱还没有找到用户的痛点。
例如,智能音箱无法满足对音乐要求较高的用户。
对于音乐要求不那么高的用户来说,普通蓝牙音箱也可以替代。
从诺基亚功能手机时代过渡到iPhone触摸屏时代,智能音箱的需求并不那么强劲。
虽然科大讯飞研究院副院长王海坤确信每年销量将达到数百万台,但他认为国内智能音箱的整体发展状况并不健康。
目前各家公司都在向低价格、低价值方向发展,用户粘性和口碑都不好。
他指出,真正的积极发展应该是提升产品品质、注重用户体验和运营。
此外,用户粘性不足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帝云科技一位负责人认为,根据用户习惯、使用频率、词语使用时长,智能音箱短期内不会爆发。
4、2020年智能音箱市场七大预测。
通过对以上20位行业专业人士的观点的总结和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预测结论: 1、智能音箱普遍在进步,几乎已经成为业界一致认为2020年市场规模将翻倍,市场规模预计突破1万个。
近年来,随着智能音箱产业链的发展,各种悲观和质疑的声音逐渐消退。
2、互联网巨头持续补贴抢占市场、用户认知度提升、整体产业链成熟、用户体验提升是2019年智能音箱持续爆发的主要驱动力。
3、已成趋势智能音箱取代蓝牙音箱(传统音箱),音箱行业迎来升级。
4、年会成为国内智能音箱的分水岭。
智能音箱不再局限于目前的形态。
语音交互将根据使用场景满足用户的独特需求,语音将演变成人机交互界面。
五、新的产业格局正在形成。
一方面,互联网巨头之前可能已经划分阵营;另一方面,初创公司会针对细分场景打造差异化的产品和服务。
6、国内语音交互生态薄弱,主要表现在语音交互技术和内容服务方面。
这是行业今年需要继续努力的部分,否则会限制智能音箱和智能语音产品的发展。
7、找到用户的迫切需求场景,解决用户的痛点将是下一阶段的重中之重。
关系到用户粘性、用户口碑以及智能音箱的进一步爆发。
结语:2020年国内智能音箱市场能否爆发?通过2019年智能音箱产业链的进展以及20位行业专业人士的意见,我们发现产业链已初步成熟,整体行业看法正在改善,为国内智能音箱市场的爆发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能否在2019年实现千万级的跨越,实现国内市场的大爆发,取决于互联网巨头的补贴力度(用户受教育程度)、语音交互生态的完善程度以及语音交互生态的完善程度。
满足用户的痛点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