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迭代

苹果被巨额罚款,NFC芯片再次风口浪尖

时间:2024-02-25 12:57:01 科技迭代

图片来源:pexels-pixabay | Witty IC 10 月 6 日消息,据路透社报道,欧盟反垄断监管机构将起诉苹果公司与其 NFC 芯片技术相关的反竞争行为,此举可能迫使苹果公司向竞争对手开放其移动支付系统。

报道援引消息人士的话称,欧盟委员会随后将重点关注NFC芯片。

如果苹果败诉,将被罚款1700亿元人民币,占苹果全球营收的10%。

苹果会因为NFC芯片小而承担巨额罚款吗?随着相关诉讼的展开,目前NFC芯片的市场状况也值得关注。

市场潜力巨大 NFC作为一种近场通信技术,最初由飞利浦和索尼联合开发,是射频通信的一种应用。

说到射频,就无法回避RFID(电子标签)。

RFID是射频识别的一般概念。

以RFID芯片为代表的物体识别技术发展了近40年,几乎成了物联网的代名词。

RFID广泛应用于各类物品识别。

多频段、识别距离远。

RFID票据已广泛应用于门禁安防、鞋业等领域。

在服装零售和书店收藏中,只需读写标签即可获得固定信息。

RFID的硬件部分非常简单,只有三个标签、读卡器和天线。

RFID标签在消费品领域的成本非常低。

本质上,NFC是RFID的演进技术,NFC利用了RFID的高频段。

本来RFID是按照频率来分类的,包括低频、高频(13.56MHz)、超高频、微波等。

读写器可以读写标签数据信息,读写距离范围从几米到几米。

米到十几米。

NFC使用的频率为高频13.56MHz,兼容大多数RFID高频相关标准。

不过NFC的作用范围不能太远,一般在几十厘米以内,超过这个范围就无法被识别。

由于这一特性,NFC比RFID具有更高的安全性。

作为近年来非常流行的近场通信技术,其应用范围非常广泛。

目前,NFC的使用主要体现在支付系统中。

在国内大中城市的交通中,已经广泛使用的非接触式乘车需要开启NFC功能。

NFC的硬件模块同样简单,包括读卡器和标签。

NFC标签的价格略高于RFID。

据业内人士介绍,目前市面上主流的千元中低端手机中,一块NFC的成本在15元左右,而NFC标签的成本在15元左右。

读卡设备较贵,一般100元起。

United Market Research报告称,2020年全球NFC支付设备市场规模将达到163.5亿美元,预计到2028年这一数字将达到677.1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为19.5%。

分析师表示,全球NFC芯片市场的增长可能主要得益于消费电子产品应用的增加。

NFC芯片的主要玩家是NFC芯片,其中NXP、ST、INSIDE Secure是三大主流NFC芯片厂商。

2002年,飞利浦和索尼联合发明了NFC技术。

四年后,恩智浦从飞利浦半导体部门独立出来。

恩智浦专注于开发四大领域的IC:汽车、识别、便携式设备和计算机、基础设施设备和工业。

其中,识别IC是其主要收入来源,NFC芯片是识别IC的主要产品之一。

在ABIResearch最新发布的Vendor Matrix中,NXP在NFC芯片非接触式IC领域排名第一。

iPhone 12手机使用NXP提供的NFC。

同时,消息人士称,华为的中高端机型手机也多次使用了恩智浦的NFC芯片。

意法半导体是NFC芯片市场的又一个高峰。

意法半导体还拥有广泛的非接触式 IC 基础,涵盖所有 NFC 应用需求。

其产品包括NFC/RFID标签、动态NFC标签、NFC/RFID读写器、NFC控制器等。

2016年,意法半导体收购了奥地利微电子(现更名为艾迈斯半导体,简称AMS)的全部NFC和RFID读写器资产。

成本约7亿元人民币。

ST声称,安全连接和NFC是物联网和移动设备的关键先决技术,希望此次收购能为ST在该领域赢得更多市场。

ABI曾预测,2018年市场上将有17亿部内置NFC功能的智能手机。

人们对NFC芯片市场的普遍看好也成为ST斥巨资并购的重要原因。

此外,利用意法半导体在汽车电子方面的优势,ST与ARM合作,基于其处理器架构开发了多达450种类型的MCU,包括从高运算速度到低运算速度的产品。

,这些MCU可以与NFC控制器集成,在不同终端类型的产品上实现NFC应用。

意法半导体公开证明,驾驶员只需将 NFC 钥匙卡或智能手机靠近门把手或中柱即可打开或锁车门。

除了上述两家老牌NFC厂商外,近年来美国的博通和高通也积极布局并推出相关产品。

2009年,博通根据运营商和谷歌的趋势预测NFC市场的启动即将到来,因此开始研发NFC芯片,并于2011年底推出了第一代产品。

随后,高通旗下专门从事无线和有线技术开发的全资子公司Qualcomm Atheros也宣布推出旗下首款NFC芯片。

高通、博通进军NFC领域,让NFC更加顺利地成为手机的标配功能。

Broadcom曾提出将WIFI、蓝牙和NFC构建到一个组合芯片中。

未来只有具备WIFI功能的手机才能自动开启NFC,减少标签芯片的额外占用。

NFC芯片与很多行业不同,需要相关企业的互助。

因此,飞利浦和索尼发明NFC后,与诺基亚组成了NFC论坛。

在几家公司的带领下,许多芯片制造商、通信公司、消费电子制造商甚至卡组织都加入了NFC论坛。

一直独立的苹果公司也在2015年加入了该组织。

截至目前,主要手机厂商包括万事达卡、Visa、谷歌、英特尔、高通、三星、索尼、诺基亚、华为、小米、中兴、步步高、vivo、 OPPO以及中国银联、中国移动等大部分智能卡和支付公司都是其会员单位。

国内,复旦微电子、飞聚微电子等厂商也在NFC芯片领域有所建树。

但总体来看,本土NFC市场份额仍被国外厂商占据。

NFC在物联网中的未来 NFC诞生于2002年,近十年来发展迅速。

然而,消费者NFC现在面临着内忧外患。

对外,二维码在移动支付领域的广泛应用,直接触及NFC的利益。

并非所有手机都支持 NFC,使用二维码更便宜。

另一方面,移动应用也冲击了NFC硬件市场。

在疫情倡导的移动办公下,NFC的使用量大幅下降。

从内部来看,移动支付NFC的产业链成本更高。

博通曾表示,由于涉及个人金融账户,必须通过政府、运营商、信用卡组织、谷歌钱包等不同认证,还必须与各种硬件和应用程序进行兼容性测试,这会消耗大量资源和时间。

此前,恩智浦的NFC芯片安装在三星、OPPO等品牌手机后,业界发现基于NFC的移动支付等应用比想象的更加复杂,整个业务流程涉及的内容过多,使得新业务系统架构困难。

值得注意的是,以创新为灵魂的苹果并没有赶上NFC潮流。

直到2014年左右,iPhone才开始配备NFC芯片。

现在看来,苹果当时迈出了正确的一步,但如今面对欧盟的指责,苹果是否会涉足NFC产业链还是未知数。

NFC自诞生以来就被过度贴上“移动支付”的标签,而且这种现象依然严重。

NFC芯片想要撕掉标签,就必须向物联网靠拢。

国际各大厂商已将NFC芯片应用到汽车、办公等场景,小小的标签芯片也逐渐找到了价值的突破口。

认识到移动支付的局限性,业界对NFC的努力并没有停止。

今年5月,NFC论坛在NFC应用中加入了无线充电功能,并将其作为低功耗物联网设备无线充电的媒介。

随着NFC应用越来越广泛,新的场景也为NFC芯片提供了新的机遇。

结论 NFC芯片已经进入大众生活。

虽然过去一直处于不温不火的阶段,但随着物联网技术的蓬勃发展,拐点已经到来。

虽然产业链复杂,但市场接受度高,技术壁垒小。

国内厂商仍有希望迎头赶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