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某个网站或应用上提交了一个任务,比如上传一张照片,填写一个表单,或者购买一个商品,但是你却看到了一个失败的提示,让你重新提交或者联系客服?你可能会感到困惑,甚至沮丧,觉得这个网站或应用太不靠谱,不值得你的信任和使用。但是,你可能不知道的是,你提交的任务其实已经成功了,只是因为网络问题,你没有收到成功的反馈。这就是所谓的“幽灵任务”,它不仅影响了你的用户体验,也给系统带来了额外的负担和风险。那么,如何避免“幽灵任务”的产生呢?本文将从用户体验和系统设计的角度,为你分析和解答。
首先,我们要明白“幽灵任务”是如何产生的。一般来说,当用户在界面点击提交按钮进行提交任务时,我们会实时用httpclient调用b系统的创建任务接口,在b系统上创建任务。但是,由于网络问题,我们httpclient报异常了,用户自然看到提交任务失败了。但实际上b系统已经成功创建任务了,因为我们httpclient报错,数据库并没有关联到b系统的这个任务。b系统的这个任务就是“幽灵任务”了。这种情况通常发生在分布式系统中,因为分布式系统涉及到多个服务之间的通信和协调,网络延迟和故障是不可避免的。如果我们没有做好异常处理和事务一致性的保障,就会导致“幽灵任务”的出现。
那么,我们如何从用户体验的角度,来避免或者减少“幽灵任务”的影响呢?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措施:
提供友好和准确的反馈。当用户提交任务时,我们应该尽快给用户一个反馈,让用户知道任务的状态和结果。如果任务成功了,我们应该给用户一个成功的提示,比如“恭喜,你的任务已经提交成功!”或者“你的订单已经生成,我们会尽快为你发货!”如果任务失败了,我们应该给用户一个失败的提示,比如“抱歉,你的任务提交失败,请稍后重试!”或者“很遗憾,你的订单生成失败,请重新下单!”同时,我们应该给用户一个明确的原因和建议,比如“网络连接不稳定,请检查你的网络设置!”或者“库存不足,请选择其他商品!”这样,用户就能根据反馈,做出相应的操作和决策,而不会感到迷茫和无助。
提供灵活和可控的操作。当用户提交任务时,我们应该给用户一定的灵活性和可控性,让用户能够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喜好,进行操作和调整。比如,我们可以给用户一个取消或者修改的选项,让用户能够在任务提交后,取消或者修改任务的内容和参数。比如,用户上传了一张照片,但是发现照片的质量或者角度不满意,就可以取消或者重新上传。或者,用户下了一个订单,但是发现商品的数量或者规格不合适,就可以取消或者修改订单。这样,用户就能够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或者改变自己的意愿,而不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和麻烦。
提供及时和有效的沟通。当用户提交任务时,我们应该给用户一个及时和有效的沟通渠道,让用户能够在遇到问题或者疑问时,能够快速和方便地联系我们,获取帮助和解决方案。比如,我们可以给用户一个在线客服或者人工客服的选项,让用户能够通过聊天或者电话,与我们的客服人员进行交流和沟通。比如,用户提交了一个任务,但是没有收到成功的反馈,就可以通过客服,查询任务的状态和结果。或者,用户提交了一个任务,但是发现任务的内容或者结果有误,就可以通过客服,申请修改或者退款。这样,用户就能够及时和有效地解决问题,而不会感到无助和沮丧。
其次,我们要明白,从系统设计的角度,如何避免或者减少“幽灵任务”的产生呢?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措施:
采用幂等性的设计。所谓幂等性,就是指一个操作,无论执行多少次,都能得到相同的结果。比如,用户提交了一个任务,我们调用了b系统的创建任务接口,但是由于网络问题,我们没有收到b系统的响应,我们就可以重试调用b系统的创建任务接口,而不会导致b系统上出现多个相同的任务。这就是幂等性的设计,它可以保证我们的操作不会因为重试而产生副作用和冲突。为了实现幂等性的设计,我们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使用唯一标识符。我们可以给每个任务分配一个唯一的标识符,比如一个UUID或者一个序列号,然后在调用b系统的创建任务接口时,把这个标识符作为一个参数传递过去。这样,b系统就可以根据这个标识符,判断任务是否已经存在,如果已经存在,就不会重复创建,如果不存在,就会创建。这样,我们就可以保证每个任务在b系统上只有一个实例,而不会出现重复的任务。
使用状态机。我们可以给每个任务定义一个状态机,比如一个任务可以有以下几种状态:创建中,创建成功,创建失败,执行中,执行成功,执行失败,取消中,取消成功,取消失败等。然后,在调用b系统的创建任务接口时,把任务的状态作为一个参数传递过去。这样,b系统就可以根据任务的状态,判断任务是否可以进行创建,如果可以,就会创建并更新状态,如果不可以,就会返回错误或者忽略。这样,我们就可以保证每个任务在b系统上只能按照状态机的流程进行创建,而不会出现异常的状态。
使用乐观锁或者悲观锁。我们可以给每个任务加上一个版本号或者一个时间戳,然后在调用b系统的创建任务接口时,把任务的版本号或者时间戳作为一个参数传递过去。这样,b系统就可以根据任务的版本号或者时间戳,判断任务是否可以进行创建,如果可以,就会创建并更新版本号或者时间戳,如果不可以,就会返回错误或者等待。这样,我们就可以保证每个任务在b系统上只能被创建一次,而不会出现并发的问题。
采用重试和补偿的机制。即使我们采用了幂等性的设计,也不能保证我们的操作一定能成功,因为网络问题是不可预测的。因此,我们还需要采用重试和补偿的机制,来增加我们的操作的成功率和可靠性。比如,用户提交了一个任务,我们调用了b系统的创建任务接口,但是由于网络问题,我们没有收到b系统的响应,我们就可以重试调用b系统的创建任务接口,直到收到成功的响应或者达到重试的次数或者时间限制。这样,我们就可以增加我们的操作的成功率,而不会因为一次失败就放弃。或者,用户提交了一个任务,我们调用了b系统的创建任务接口,但是由于网络问题,我们收到了失败的响应,我们就可以调用b系统的删除任务接口,来删除b系统上已经创建的任务。这样,我们就可以补偿我们的操作的失败,而不会造成b系统上的冗余和不一致。
采用异步和消息队列的方式。另一种避免或者减少“幽灵任务”的产生的方法,是采用异步和消息队列的方式,来解耦我们的操作和b系统的操作。比如,用户提交了一个任务,我们不是直接调用b系统的创建任务接口,而是把任务的信息发送到一个消息队列中,然后返回给用户一个任务的标识符和一个查询任务状态的接口。这样,用户就可以通过查询任务状态的接口,来获取任务的状态和结果,而不会因为网络问题,而看到失败的提示。同时,b系统也可以从消息队列中,按照顺序,消费和处理任务的信息,然后把任务的状态和结果发送到另一个消息队列中,供我们查询和更新。这样,我们就可以解耦我们的操作和b系统的操作,而不会因为网络问题,而导致“幽灵任务”的产生。
“幽灵任务”是一种影响用户体验和系统设计的问题,它是由于网络问题,导致我们的操作和b系统的操作不一致而产生的。为了避免或者减少“幽灵任务”的产生,我们可以从用户体验和系统设计的角度,采取一些措施,比如提供友好和准确的反馈,提供灵活和可控的操作,提供及时和有效的沟通,采用幂等性的设计,采用重试和补偿的机制,采用异步和消息队列的方式等。这样,我们就可以提高用户的满意度和信任度,也可以提高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也可以避免或者减少“幽灵任务”的产生和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