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后端技术 > Java

看了7年的通信,终于改了代码,这值得么?

时间:2023-04-01 17:26:41 Java

0x00不知不觉,又到了大学开学的日子。时间过得真快,上次还说帮老家的两个孩子报大学志愿,现在转眼就要开学了。其中一人以计算机专业的身份考入了华中某211大学,符合预期,暑假过得很开心。又一个小伙伴填在了省一、二学院的其中一所。第一和第二志愿填的虽然是计算机相关专业,但是很可惜滑了。当时的情况有些相似。那个录通讯录的孩子暑假过得很不开心。他一直在微信里问我通信专业的学习和毕业的事情,不过小小年纪就想了很多。。。怎么说呢?,我只能告诉他,他来了,他就安心了,想那么多除了让自己更加不稳定和焦虑之外,没有任何用处。故事才刚刚开始,未来还有很多机会。以终为始,持续改进,是一个很好的策略。本文GitHubhttps://github.com/rd2coding/Road2Coding已收录,包含6大编程方向(帖子)的自学路线+知识点整理、面试考点、我的简历、几个hardcorepdf笔记,和我的程序员生活。0x01回忆起,那是十多年前的高考。虽说高考和读书不是唯一的出路,但对于我们家来说,确实是普通人改变自己轨迹的最重要的时间节点。我承认我的高考申请基本上是瞎填的。只是觉得“通信工程”这个名字好听,所以弄错了,最后被扔进去了。当时填志愿的时候没有人可以参考,就把两本书拿了《志愿填报指南》还有学校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专业目录》,从前翻到后,从后翻到前。根据往年的分数和参考排名,把所有貌似可以上的专业都标记出来,然后看哪个名字顺眼。..虽然一不小心对这个专业一无所知,但好在入学后并不讨厌这个专业,数学、英语和专业课都还不错。所以后来,我还在老学校读研,继续往信号处理方向学习。但即便是在读研阶段,那时的我还是年少无知,迷茫地活着,不知道自己要什么。但是那个时候,我还是很上进心的。完成实验室的任务后,总觉得技术还是要学的,所以那时候真的是没日没夜地“两手抓”。“有些技术书籍让自己看起来很累,很努力。其实现在来看,我最后悔的就是考研阶段没有真正打开自己的眼界(无论是技术还是非技术),一头雾水,浪费了很多时间。硕士毕业后,随着校招的潮水般涌来,他进入了一家通讯公司,顺利开启了自己的职业生涯。一路上没有什么惊险刺激,但也算幸运顺利,日子平淡无奇,没有一丝涟漪。总而言之,回过头来看,当年选择学习交流,不能说很好,但也不算太hip。0x02还是觉得工程专业对于我们这种家庭条件一般的理科男来说还是一个优质的选择。综上所述,空间机还是比较不错的。就算考不上太空机,也可以选择电子、通信、自动化等工科专业,就业方向相当广。看网上的讨论,很多人说通信是夕阳产业?看到这个观点,颇为震撼。应该说,爆发式增长的时期已经过去,但它仍然是一个与日常生活和现代发展息息相关的行业。作为基础设施,它深刻影响着各行各业的业态和模式,技术和应用还在不断发展和迭代中。就我自己读通信的经历来说,是的,它确实是一个交叉性很强的“一类”专业,涉及的不仅仅是通信领域的电路、信号、无线等,还有普通的计算机基础。与计算机科学课有差距,但并非不可逾越。这取决于你是否感兴趣,是否愿意。基于这样的考虑,有时候回过头来看,我觉得通信专业是一个优势,因为它给了你更多的接触和选择。如果你对传播领域感兴趣,自然可以沿着专业路径深化;如果你对通信领域不感兴趣,自学计算机也不难,而且选择很自由,不突兀。0x03说回到通信专业,要学的东西真的很多。数学课、物理课、英语课、通用基础课、通信专业课、计算机基础课、硬件课、软件课直接上门。再加上还有各种课程设计和实验,有的甚至有机会接触到金工实习、数控机床、电气设备实习……所以这个神奇的石油专业真的不是吹牛逼的。前段时间在整理文件夹和杂七杂八的文件时,不小心在箱子的一角发现了我的大学成绩单。现在读起来,觉得有些离谱。我忘了我当时是怎么学的了。而且说实话,通信专业的很多课程其实都不好学。微积分、线生成、概率论、复变函数只是初学者的开胃小菜,大一大二基本都学完了,更多精彩还在后头。后面的模拟电子学、信号系统、通信原理、高频、电磁场和电磁波这些通信圣经,还真不是考前几天突然就可以看懂的,而且失败率一直居高不下。另外,从编程语言,下到计算原理和操作系统,这些都是要学的。计算机408科目中,很多通信专业的本科生会学2到3门科目。也正是因为如此广泛的覆盖面,成为了很多人日后从交流转向其他方向的基石。专业知识够强,如果你对这个专业感兴趣,你做通信和信号也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不想做这个专业,反正有计算机基础,转码分分钟的事。各大通信运营商,各大通信设备厂商,各类互联网公司,以及其他涉及ICT技术和维护的公司(比如银行/医院/学校的信息技术岗位……)基本都有通信专业。我盘点了身边的人。除了去三大运营商华为和中兴之外,从事互联网转码的确实不在少数。这些研究机构现在也发展得很好。所以我觉得通信专业的小可爱们,早点找到自己的目标和兴趣是非常重要的。他们来了,保安!与其被纠缠和震慑,不如勇敢前行。0x04回到文章标题,也是这里经常提到的话题。意思大概是:看了这么多年的通讯,你还是转行做coder。你后悔吗?读完研究生后,我最终从事开发工作。你觉得值得吗?每次遇到这种问题,我都不知道怎么回答。打了好几次好多字,想了想还是删了。这里再说一下。首先,通信转码是不是一件很奇怪的事情?不谈交流,我身边认识不少做地理转码、机械转码、素材转码的同事。上面说了,别的不说,计算机408科目中,很多通信专业的本科生会学2到3个科目,除了数学和英语的基础,所以通信转码基本是必须的。也就几分钟而已,一点都不突兀,就看你愿不愿意了。至于大学专业和工作对口的话题,我记得当时B站有一档访谈类的节目叫《何同学对话雷军》,正好看了那期节目。在谈到大学学习的意义时,雷军老师提到了一个大家可能会思考或犹豫的问题:很多学生大学毕业后,不再从事过去所学的专业,所学的专业也不适合自己.那你会觉得这大学是不是白读了?花在大学里的时间和精力会白费吗?举个例子,以当时实验室毕业的几个同学为例,一共5个人,两个去互联网公司开发,一个去通讯厂开发,一个同学去到一家通信公司厂里的销售服务岗位,最后只有一个小伙伴去了算法研究所继续做算法和研究。这样,5合1,老行里从事相关算法研究的只有一个,计算不精确的比例只有20%。但是这么多年了,回头看看身边的几个例子,不管是开发岗,销售服务岗,还是算法岗,其实每个人都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发展的很好,和自己专业的关系背景似乎不大。其实很多时候我们都高估和看重了自己所谓的“专业背景”。很容易被有限的经验和视野所束缚,所以我们害怕走出原来的圈子和领域,所以在思维上根本不能设限!其实退一步说,有相关背景的人,复制在大学里学到的所谓专业知识,并不难。仔细想想,这么多通信、电子、自动化,甚至机械材料都可以成功转化为计算机的例子,都是很好的例证。就看你有没有决心和兴趣了。经过这几年的实际工作,认识了很多一线的小伙伴和同事,有本科生也有研究生,既有专业的,也有很多非学生的。抛开特殊情况不谈,个人觉得就开发岗而言,专业背景对后续工作的影响并不明显,很多非学习班也做得很好。参加工作后,大学包括研究生学到的专业知识,可能不能及时派上用场(专业对口的概率很小)。但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出来的一些基本能力和基本素质,将直接影响整个职业生涯的发展,包括但不限于:独立学习和探索的能力、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检索知识的能力,以及总结能力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协作能力写作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坚持能力、抗压能力、传递能力、抗孤独能力每个人每个阶段的成长过程,其实就是一种经验和能力的积累,当你回过头再回头学习如何在大学里对你以后的工作和发展有所帮助的时候,你会发现,从长远来看,真正对你有帮助的不一定是你当时学到的专业知识,而是很多通用的知识。能力。在大学阶段养成的一些好的学习方法、学习经验、学习习惯,会对之后的整个职业生涯产生长远的影响。所以只要基本盘在,做什么都不会太差。所以,只要用心,就不可能白付出。不献功德,成就玉茹。那么,如果我们以这样的心态去面对日常生活中可能会焦虑的“有用/无用”问题,我们的内心是不是会更加安定呢?本文GitHubhttps://github.com/rd2coding/Road2Coding已收录,包含6大编程方向(帖子)的自学路线+知识点整理、面试考点、我的简历、几个hardcorepdf笔记,和我的程序员生活。本篇文章就此打住,下篇文章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