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当前全球温室气体浓度比19世纪上升了1.2℃,CO2浓度在过去170年间上升了47%,进而引发了各种危害,如海平面上升、农作物减产和呼吸道疾病。近十年来,中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一直位居世界第一。2020年,中国将排放近99亿吨二氧化碳,占全球排放量的30.66%。到2030年,中国碳排放总量预计将进一步上升至峰值水平之间的104-11亿吨。在此背景下,提出了代表可持续发展的“碳中和”目标,即追求净零排放,实现经济增长与资源消耗的脱钩。世界各国都在大力发展清洁能源以替代传统能源,代表技术是风电和光伏。双碳背景下,减碳的核心环节是发电端。遵循信息互联网原则,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体系,着力推进“存量”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在能源需求侧,创新推广节能减排技术,科技企业利用数字技术助力“碳中和”平台建设和传统企业绿色转型。在能源供给侧,还要依靠新能源发电技术、氢能技术和储能技术替代化石能源。随着光伏和风能新增装机容量的增加,预计2050年将超过70%,能源结构将迎来重大变化。基于风能和太阳能光伏发电的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将在2020年至2060年间增长七倍,届时将占发电量的80%左右。根据《绿色技术推广目录(2020 年)》及相关规划,风能和太阳能发电技术是“零碳”技术发展的重点。在新能源发电技术中,风电和光伏技术是我国能源消费转型的重点。东部沿海地区是我国电力负荷的中心,而西部内陆省份的风能、太阳能等能源资源最为丰富。我国电力资源分布与能源需求存在明显的不匹配。对此,特高压输电和分布式发电成为解决能源供需不匹配的两大方向:一方面,在大力发展西部清洁能源基地的同时,推进特高压输电线路建设,优化能源资源分配;另一方面,因地制宜在东部和中部地区发展分布式能源,推广屋顶光伏系统和分布式风电系统。太阳能作为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绿色清洁能源,得到了广泛的科学研究。根据半导体材料的不同,太阳能电池可分为第一代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第二代薄膜太阳能电池和第三代新型太阳能电池。在碳中和背景下,太阳能应用逐步深入,光伏新技术加速迭代发展。随着光伏产业的不断深入发展,各行业也纷纷利用光伏的优势开展应用,如光伏农业、光伏渔业、光伏水泵、光伏园区、光伏充电桩、光伏智慧路灯等。等等。图普软件可视化,使能行业智能运维、智能管理、数字监控、绿色发展。区块链、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的应用,为建筑节能减排提供了一条新的技术路径。利用物联网智能传感器等新技术,对各种能量流进行智能平衡和调节,实现能源的循环利用,实现能源消耗的精细化管理。“能源即服务”分布式园区智慧能源管理解决方案,满足一体化运维、多元化服务需求。“零碳”技术是实现能源供给结构转型的关键技术,它既包括零碳电力技术,也包括零碳非电能技术。一方面,从零碳电力技术——新能源发电技术入手,实现化石能源的大规模替代,从源头上实现“减碳”;其次,通过零碳非电能技术和储能技术,提高新能源电力利用率,贯穿发电侧、输电侧和用户侧。最后,创新并逐步应用CCUS技术,助力高排放行业有效减少碳排放。更多行业应用示例,请参考海拓普软件官网案例链接:https://www.hightopo.com/dem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