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眼镜缺乏价格和本地化服务,使其成为中国市场的“冷门”产品,市场声誉减弱。
今年年初,Facebook以20亿美元收购了头戴式显示器初创公司Oculus VR。
眼镜产品的热潮立刻被点燃并蔓延到全国。
联想成为国内第一家抢占市场的大厂商,如今百度也加入进来。
在当前智能手??环、手表缺乏需求和投资亮点的困境下,市场焦点开始转向智能眼镜。
智能眼镜的产业链和运营模式是否已经基本达到应用临界点,笔者对多家企业进行了现场调研。
本白皮书的内容将更加直观、全面地阐述我们对市场的理解。
严格来说,智能眼镜是指具有独立操作系统、可由用户独立安装应用软件和服务、通过语音或动作控制、通过无线连接与网络连接的眼镜产品的总称。
增强现实(AR)产品(例如Google Glasses)眼镜属于智能眼镜的范畴。
但由于目前市场目标并不多,因此我们在本白皮书中增加了头戴式虚拟现实(VR)眼镜产品的覆盖范围。
头戴式虚拟现实眼镜主要用于沉浸式3D游戏和电影,需要配备主机和遥控器。
设备。
现在我们将两者整合起来呈现给大家。
国内智能眼镜量产时间点及定价范围 由于智能眼镜市场处于早期发展阶段,全球智能眼镜产品标的并不多。
大部分产品只是发布,并未量产,因此我们筛选了几家主要厂商进行评测。
跟踪了解计划进度和量产时间点。
从图中可以看出,首批产品将于9月底进入量产,更多产品将于年底上市,部分产品存在延期风险。
从售价来看,VR眼镜的定价门槛在美元左右,而国内的AR眼镜还没有参考标准,但首批价格基本都在人民币区间,对于VR眼镜来说还是有点高。
消费市场,但产量和价格始终具有可比性。
至于鸡蛋,当需求上升时,价格就会下降,需求取决于消费者解决了哪些紧迫问题。
产业链分析 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在解决方案层面有所不同。
相对而言,VR的进入门槛略低。
主要难点在于如何解决实时图像处理和传输以及3D眩晕问题; AR的壁垒主要体现在光学部分,光学技术集中在少数供应商手中。
Oculus拆解内部结构图 虚拟现实(VR)眼镜主要包括硬件单元、棱镜、显示单元、外围音视频、电源接口和结构件。
硬件单元包括处理器、驱动IC、传感器、无线连接、摄像头和其他组件。
VR眼镜的显示内容主要来自PC或其他终端,因此仅作为内容接收端,硬件要求不高,硬件供应商较多。
值得一提的是,在处理器方面,Oculus采用的是STMCU,而AntView采用的是FPGA。
显示单元方面,目前发布的几款产品基本都采用*分辨率的屏幕。
根据实际测量,OLED屏幕延迟更低,体验更好。
这也解释了Oculus与三星合作的原因。
对于棱镜,Oculus 使用球面镜,AntView 使用非球面镜。
每个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
球面镜可以真实模拟眼睛视野的边缘曲率,给人更强的沉浸感。
缺点是对于这个显示曲率,所有内容都需要重新移植;非球面镜完全兼容现有游戏,无需修改。
内容传输主要采用有线传输。
在延迟和无线传输损耗以及实时性问题解决之前,有线传输仍然是标准。
另外,VR眼镜在玩游戏时需要配备类似遥控器的配件,也可以通过有线或无线的方式连接。
控制的难度体现在传感器算法(包括头部运动检测和遥控精度等),以及算法的优缺点。
直接影响游戏体验。
VR眼镜厂商目前重点解决包括3D眩晕在内的用户体验问题,并与游戏厂商合作,提供更多适合眼镜操控的优质内容。
Google Glass拆解内部结构图增强现实(AR)眼镜主要包括软硬件单元、光学系统、交互单元和结构部分。
从软硬件单元来看,由于AR眼镜是一个独立的系统,对硬件处理能力和集成度要求较高,因此基本采用类似手机的方案。
处理器采用TI、君正、瑞芯微等厂商芯片,操作系统采用Android系统。
目前AR眼镜主要采用台湾中正、聚晶等具有多芯片SiP封装能力的厂商,将处理器、内存等芯片封装在一起,实现高集成度和低功耗,并辅以柔性PCB和结构。
设计并完成最终产品。
光学部分包括棱镜和光显示单元。
光学显示选项包括 LCD、OLED、DLP 和 LCOS。
目前,LCOS是智能眼镜的主流方案。
目前,全球掌握LCOS芯片设计和屏幕封装核心技术的公司主要有美国的Syndiant、DisplayTech、台湾的奇晶光电、中国的长江利微等。
国内水晶光电在光引擎、棱镜、光学镀膜等方面也积累了大量的经验。
此外,还有包括日本、韩国、美国在内的多家国外企业可以提供智能眼镜棱镜产品。
通过外部合作,奇晶光电、长江力微、水晶光电目前可以提供完整的智能眼镜光学模组解决方案。
互动方法。
智能眼镜采用的交互方式包括语音、动作识别、骨传导技术、触摸等。
目前,AR眼镜的硬件方案和光学部分集中在少数供应商手中。
短期来看,适合大厂商整合资源,促进产业链成熟。
但从长远来看,这将不可避免地导致新进入者的供应链短缺。
到B还是到C,这是一个问题。
商业模式的基础是盈利模式。
从现阶段发布的产品来看,AR眼镜的价格普遍较高。
Google Glass 售价为 1 美元,联想 M 售价为 1 美元,VR 眼镜售价在 1 美元左右。
。
单从价格来看,VR眼镜似乎更实惠。
从应用角度来看,我们也认为VR眼镜更容易打开消费市场,AR眼镜更适合早期的商业应用。
无论AR还是VR,基本商业模式都是一样的,都致力于打造一个开放平台,供开发者开发应用、丰富生态链。
谷歌和Oculus都在沿着这条道路进行探索,但从实际表现来看,VR眼镜应用开发者似乎更有动力。
消费市场注重娱乐和社交属性。
VR眼镜的目标用户主要是游戏玩家,很好地迎合了这一需求(价格也是关键)。
尤其是用户体验后带来的兴奋感,让他们产生了强烈的付费意愿。
这种采用单点突破的方式,更容易打入消费市场。
另一方面,AR眼镜提供信息提醒、导航、拍照、通话等功能,消费者只是觉得很酷,而且由于价格昂贵,购买欲望并不强烈。
在医疗、航空、物流、建筑、旅游、执法、广告等专业领域可以找到更合适的应用场景。
等到应用在行业内更加普及、解决方案更加成熟、应用更加丰富时,再引入消费市场或许是一个好主意。
的路径.因此,价格并不是阻碍AR眼镜进入消费市场的主要问题。
AR眼镜的降价空间很大。
硬件方面可以做到1元左右的价格,主要是应用层面。
总结:我们从产业链、各大公司的产品上市时间点、商业模式等方面简要阐述了智能眼镜市场的现状和短期发展方向,主要传达了以下信息: 1、上游而智能眼镜产业链下游厂商拥有相对成熟的软硬件解决方案,行业基本具备量产条件。
2、今年会有更多的企业发布产品,参与资源整合,商业模式将更加清晰。
3、新进入者需要结合自身优势资源,对市场进行定位,并卡在最佳时间窗口。
4、价格不是驱动市场的主要因素,应用才是主要驱动力。
5、产品交互形式、应用开发资源、渠道资源和内容合作伙伴将成为智能眼镜厂商竞争的关键。
附表为目前智能眼镜产业链公司信息汇总,包括公司及团队介绍、融资状况、产品详情及进展、产品优势、下一步计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