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ME是Github推出的一个访谈程序。每期都会采访一位开源大佬,挖掘开源项目背后的故事。尤雨熙这次采访的题目是如何从一个idea发展到整个JS社区生态。主要讲述了游玉玺的成长历程,Vue.js的诞生和发展历程。这次访谈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游于熙在人生的几个关键时刻做出的选择。一句话概括:每一个关键节点,尤其是从学业到工作,都是平衡利益和收入后,追求利益最大化的选择。如果您正面临选择或处于迷茫状态,本文或许能为您提供一些有趣的视角。老大也是被父亲“逼”出来的。你高中毕业后去了美国读书。他本科就读于科尔盖特大学,毕业时获得艺术史学位。曾几何时,他也想以艺术为职业方向。但父亲指出了一个很现实的问题:作为一个外国人,你很难找到一份提供艺术类工作签证的工作。在这个问题上,他和父亲发生了激烈的争论,但最后他不得不承认父亲是对的。所以在读硕士的时候,You选择了Parsons的MFA(设计和软件开发相结合的专业),在读期间自学了JS。这是他根据兴趣和收入做出的第一个重要决定,完成了从冷门的美术专业到软件领域的转变。错位竞争作为一个本硕连读的艺术类相关专业可以编程的学生。临近毕业如何才能找到一份好工作?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思考十秒钟。能想到就刷脸投简历吧。那么以下内容值得您考虑。当时,市面上流行一款以流畅交互体验着称的TODO列表APP——clear。其丝滑的交互体验使其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关注。当你看到这款App时,你首先想到的是:我可以将这种交互体验移植到Web上吗?研究了几天touchevents和CSStransform,成功了。请注意他接下来做了什么:我制作了一个视频并将其发布到网上,人们为网络能够拥有如此流畅的体验而感到兴奋。最后,我的工作登上了HackerNews的头条。无论是应届生还是求职者,很多学历低或者非主流的朋友都在抱怨:大公司被学历和专业歧视。但是站在公司的角度,每天投简历的人那么多,怎么区分强弱呢?显然,学历、专业、工作年限是最简单粗暴的筛选方式。但是如果你能以某种方式展示你的能力并宣传它,你就可以在申请工作时摆脱初步的筛选过程。这就是为什么许多人在升职、求职或创业之前写书的原因。君不见,久吾(阿里巴巴最年轻的前端技术达人)只有中专学历,但他的另一个身份是《深入浅出Vue.js》的作者。探索兴趣导向的生活说到主题,你凭借错位的竞争成功获得了大公司的关注,毕业后加入了谷歌创意实验室。在此期间,尤的工作主要是探索各种实验性网络项目的原型。随着在大公司工作的新鲜感逐渐淡去,尤逐渐发现了这份工作的局限性:只做项目的原型是无法参与项目的制作和实施的。不面向最终用户的产品永远是空中楼阁。所以你决定独立开发一个项目。这个项目的契机是:为了快速开发原型,需要一个提高效率的框架工具。当时Angular1已经发布了,但是Angular1对于他这种非计算机背景的开发者来说太重了。因此,构思了一个以简单易用为目标的视图层框架。几经波折,最终定名为Vue。从艺术到计算机的跨度,再到谷歌创意实验室。利益导向、错位竞争的理念,不断给你带来正反馈。很自然地,你开始思考:我可以全职从事Vue开发吗?理想主义的实践者很多人都有不去工作,全职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的美好愿望。与他们不同的是,尤在仔细评估可行性后,做出了切实的努力。摆在我们面前至少有三个难点:能否适应全职开源的生活节奏?全职开源能养活自己吗?如果我们失败了,我们能回到大公司吗?的。你能适应全职开源的生活吗?离开Google后,You并没有立即全职开发Vue,而是加入了一家初创公司Meteor,全职远程工作。做远程工作,既可以提前适应全职开源的节奏(在家办公),也可以为Vue在社区的发酵提供一个缓冲期。正是在这个时期,Vue被TaylorOtwell(Laravel的作者)所认识,并被提升到Laravel社区。全职开源能否养活自己的收入是最现实的问题。在通过开发Vue积累了知名度和社区生态后,You试图通过Patreon为自己筹集资金。Patreon是一家为艺术家和创作者筹集资金的公司。其理论依据来自于凯文·凯利的1000个粉丝理论:从事创作和艺术工作的人,如作家、摄影师等,只要能获得1000个忠实粉丝,就可以维持生活。这1000个粉丝是认可你的价值,被你的内容所吸引,愿意为你的口碑和知识买单的人。您所要做的就是找到并维护它们。基金会接受捐款。当他决定全职开发Vue时,他已经每月从Patreon和基金会捐款中赚取3-4,000。如果失败了,你能回到大公司吗?当上面两个问题都解决了,第三个问题就不会自己解决了——如果你能独立开发出这么成功的项目(Vue),你还会担心找不到工作吗?启蒙认识游于熙的时候,他已经是大神了。这让我产生了一种错觉:大神一直都是大神。之所以不能全职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是因为我不是master。然而,分析他的成长经历,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具有冒险精神的理想主义实干家,一个头脑清晰、计划清晰的普通人。总觉得把《The Pursuit of Happyness》翻译成《当幸福来敲门》不太合适。幸福不会自己来敲门。幸福需要精心策划和大胆验证。在这个过程中,你需要平衡利益和利益,需要有错位竞争的意识,需要一点与众不同的勇气,需要失败后的Plan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