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数码发展

国产手机正在海外竞争,如果继续低价出售,他们会死吗?

时间:2023-12-20 12:31:03 数码发展

新浪科技于毅  赛诺市场研究与新浪微博于4月6日联合发布2015年下半年《智能手机微报告》,数据显示,此前被中国网民称为“中国酷联”的四大国产手机品牌中兴、华为、酷派、联想正式被华为、小米、OPPO、Vivo组成的“新四巨头”取代。   除了一线品牌结构的变化外,2015年国产手机开始告别庞大人口带来的智能手机红利。前几年最火的互联网模式似乎遇到了瓶颈,不断传出供应商和手机品牌消亡的消息。也曾在市场上流传。

  更糟糕的消息是,2015年的变化可能只是开始,而不是结束。第三方研究机构IDC表示,中国已基本成为机器换人主导的市场。 TrendForce预计,2015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将同比增长10.3%,2016年将下降至8.1%。然而,Strategy Analytics的报告显示,2015年中国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增速已降至3%。

年。   衰落与死亡只有一堵墙,2016年也是高端市场突破机会的一年。联想、华为、OPPO、金立、酷派、魅族、乐视等国产手机品牌对此有着不同的看法和立场。

   对于竞争的主战场,有人认为国内竞争已经结束,酷派下一步将走向海外,也有人认为国内金立仍是领头羊。对于手机品牌的生死存亡,华为认为只有三个品牌可以生存,金立认为五到六个品牌可以生存,酷派认为目前所有一线品牌都可以生存。

低价格、低利润是不可持续的。这是华为、OPPO、金立的共同观点。

但联想认为,没有海外市场的品牌会首先被杀掉。   谁征服了海外,谁就征服了世界?  2015年,国产智能手机的新增市场已经几近枯竭。之所以还有3%的同比增长,更大程度上取决于4G的推动,出现了小波换机潮,而2016年这个新的红利增长点已经几乎耗尽。现有市场的竞争意味着更加激烈的竞争。

一个品牌的崛起可能不可避免地导致另一个品牌的衰落。   在此形势下,国产手机品牌对于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的看法出现了分歧。   酷派互联网业务总经理方媛告诉新浪科技,整个中国市场的手机已经饱和。

今年竞争的一个典型特征是海外竞争,海外市场将决定企业最终如何生存。   “国内竞争形势已经比较明显,相应的市场份额也几乎竞争激烈。夺走任何人的市场份额是非常困难的。中国的价格战也变得非常激烈。

如果竞争继续下去,只会让事情变得越来越糟。现在国内很多厂商没有多少钱可赚,继续拼下去意义不大。 “方圆是海外市场比较挑剔的一批人。  联想董事长杨元庆也是海外一批人,他曾和新浪科技一起从历史的角度分析了海外市场的重要性。

”中国市场未来仍将生存。这将是一个大问题。 PC市场已经树立了榜样。当时没有国际化的电脑厂商几乎消失了。

”  同为“国酷联盟”成员、已成为“新四家”领头羊的华为也在2016年向海外扩张。华为消费者业务总裁余承东在新年致辞中表示,生存目标实现后,2016年是产业结构转变的拐点和全球崛起的战略机遇期。

要实现新的目标,海外市场各个国家能否快速扩大规模是首要任务。  金立副总裁徐立并不认同海外市场将成为国产手机新主战场的观点2016年,他觉得目前中国国产手机的市场格局并不固定,市场随时可能发生变化,没有一家公司能够在现有的格局中保持稳定,国内竞争依然激烈。现在说主战场将会转移还为时过早。

  但他和小米董事长雷军都认为,对于在中国获得竞争优势的企业来说,海外第一大竞争市场是印度。   之所以选择印度,一方面是因为它是一个与中国类似的市场,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一线市场的专利是一个巨大的门槛。杨元庆曾表示,据统计,有专利的和没有专利的成本相差20%左右。如果没有专利,他们基本无力反击。

  此外,中国企业在一线市场还存在其他额外风险,例如华为和中兴都遭遇了美国的制裁。   即便如此,方源依然很乐观。他认为,第三世界和新兴国家的市场很快就会被中国手机市场占领。海外一线市场,在欧美发达国家,华为已经占据了不少份额。

虽然在专利制度和知识产权的保护下拓展市场会更加困难,但中国手机厂商占领全球手机市场只是时间问题。    低价是必然的 死?高价或许能活下去  3月份,互联网手机品牌大可乐手机的消亡,掀起了行业死亡浪潮的讨论。

在达可乐之前,媒体上有不完全的统计。 2015年深圳倒闭的上游一线手机供应商有13家。以诺基亚为例,可以说所有手机品牌都可能离死亡只有一步之遥了。   2016年,几乎所有国产手机厂商都在预测死亡,唯一能活下来的异数。

金立的答案是5-6,酷派的答案是8-9,华为一度认为不超过4,最新更新的数字是2-3。   徐力告诉新浪科技,预计今年中国手机销量将持平。市场集中度将加剧,并将继续向少数大品牌集中。许多小品牌将会消失,它们的总销售额现在正在下降。

  余承东在今年的CES上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未来三到五年,中国的大多数中国手机制造商都会消失。现在很多公司正在消失,或者撤退到细分的利基市场——手机。

市场已经不再适合创业者,大多数中国互联网品牌手机厂商最终都会消亡。”    至于哪些手机厂商可能最先遭遇危机,华为、OPPO、金立给出的答案都是利润低、利润低。定价模式的品牌危险。

  “企业创新需要大量的持续投入。合理的利润是企业创新的土壤。微利模式很难实现健康、长久的创新。

”OPPO副总裁吴强表示。  OPPO和金立是唯一从功能机时代到智能手机时代幸存下来的国产手机品牌金立董事长刘立荣认同老伙伴的观点,“从功能机到智能手机,金立经历了太多的时代变迁。

金立的一个重要经验是,卖贵产品的品牌可能不在了,但卖便宜产品的品牌都没有了。”  “15%的市场份额决定了品牌能否继续做下去。已经在手机市场站稳了脚跟。

当股份低于10%时,公司很难生存,如果低于15%,则无法生存。利润、利润会影响研发投入,没有研发,就会更快从市场消失。

”余承东说。  此外,手机线上线下渠道之争可能会持续延续到2016年。   2015年之前,大多数人都在吹捧线上模式,诋毁线下模式,但2015年,随着小米手机增速放缓,大可乐等互联网手机受挫,手机强势崛起。

OPPO、VIVO等专注于线下渠道的手机品牌,情况发生了逆转,就连互联网手机鼻祖小米,也开始拓展线下渠道。  “三年前,90%的人都会相信互联网占了整个市场的70%到80%的份额。然而,这件事最终远远没有达到预期,甚至相反。目前的情况是,线下手机销售占据了70%到80%的市场份额。

”徐立表示,新一轮的改良机换机潮或许是线下渠道的机会。   他向新浪科技分析了自己的看法,“现在智能手机用户已经到了追求更好的阶段,他们不再完全追求性价比,而是更加注重品牌和高端个性化形象。消费者想要改变更好的手机。

人们会需要更多的体验,线下渠道可以更好地为用户提供他们需要的服务。”  可以预见的是,虽然国内各大厂商的观点并不一致,但随着2016年线下渠道的崛起,短期内终端资源争夺激烈已是必然趋势。海外市场和三千四千以上的中高端市场也可能是生与死的界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