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2月份发布的2016年全球智能手机统计数据,总销量突破14.7亿部,总销量排名前五的手机厂商分别是三星、苹果、华为、OPPO 和 vivo。 2017年手机出货量为15.3亿部,全球品牌出货量前五名分别是三星、苹果、华为、OPPO和小米。从连续两年的数据可以看出,中国品牌连续两年进入前五名。除了三星和苹果仍然风靡全球外,其余均来自中国市场。
抛开中国品牌对本土市场的围攻,中国品牌目前正在推行走出去的战略。从垂直市场份额同比增长来看,三星、苹果的市场份额在萎缩,而中国厂商华为、OPPO、小米的市场份额在增加。随着中国手机市场出货量增速逐渐放缓,中国手机厂商越来越重视海外市场。崛起的中国手机正在与苹果和三星争夺全球市场。
华为 根据华为公布的数据,2016年华为在欧洲市场取得的成绩相当亮眼。不仅出货量和销量翻倍,在高端市场的份额也有所增加。得到用户认可,西欧和东欧市场份额分别超过10%和20%。
作为一个五年前几乎白手起家的品牌,能够在当今的全球智能手机高地站稳脚跟,并且仍然保持稳定增长,这表明华为登顶欧洲市场的目标越来越有望成为现实。 与国内市场相比,华为的海外推广策略会有所不同。
华为在全球化的基本原则下,因地制宜。特别是在欧洲,华为是一个与我们所看到的不同的品牌。
华为在欧洲一直很活跃,华为赞助了欧洲五个主要足球联赛。随后,梅西被签约为全球推广大使,覆盖亚洲和南美洲的人们。
莱万多夫斯基负责德国和东北欧地区的推广任务。格里兹曼覆盖西班牙和西欧。
华为手机定位高端方向,所以签约的代言人都是全球名人。无论是在体育界还是娱乐圈,都能有效找到相应的群体。但华为在海外取得成功的真正原因是其产品。
目前,华为全球17万名员工中,研发人员占45%。同时,由于持续的研发和投入,在全球建立了16个研发基地和28个联合创新中心。华为产品现阶段取得的成绩,部分是多年持续投入的体现。
据近期报道,华为在德国、意大利、西班牙、波兰等国家的销量翻了一番。芬兰、荷兰、比利时、波兰、西班牙、意大利、捷克等欧洲主流市场份额均已超过20%。
在西欧、东北欧业务基地已达到一定规模的基础上,销售收入和出货量仍在100%左右增长,预计未来将继续快速增长。 欧洲作为手机品牌必须争夺的战略高地,被各大手机厂商视为最重要的高端市场。华为坚持以高品质产品和高端手机驱动品牌价值的长期战略,目前在欧洲市场取得了一定的话语权。 中兴 中兴手机,曾经是全球市场四大厂商之一,现在已经慢慢淡出国内市场,正在借助专利研发重点拓展海外市场。
今年10月17日,中兴通讯在美国纽约发布了全球首款可折叠双屏手机AxonM。目前,在美国市场销售的手机占其整体出货量的近四分之一,在美国市场夺得了第一的市场份额。四。
这对于中国企业来说意义重大。毕竟,美国市场并不是那么容易打入的。 中兴通讯是全球四大通信设备制造商之一。
它拥有像国产第一大手机品牌华为一样强大的专利,这使得它能够进入知识产权管理严格的欧美市场。欧洲和美国市场目前被认为是全球最有价值的智能手机市场。占据全球智能手机市场90%以上利润份额的苹果和三星,在这两个市场占据主导市场份额,并获得了巨额利润。 中兴通讯凭借强大的技术研发能力,在美国占据市场优势。
中兴通讯在美国市场与LG接近。它可能很快就会取代 LG,成为美国智能手机市场份额的第三位。
除美国市场外,中兴通讯在除中国大陆以外的亚太地区、俄罗斯等市场也表现出色。凭借在这些市场的出色表现,中兴通讯2016年智能手机出货量达到5700万部,位居国产手机品牌第一。 5个地方。 中兴目前是美国市场国产手机品牌的领导者,但不可忽视的是,最大的国产手机品牌华为正在努力进军美国市场,并与AT&T达成了预期的合作,美国第二大运营商。
中兴通讯将于明年开始在美国市场销售手机,这对于中兴通讯来说当然不是一个好消息。与此同时,在东南亚市场,虎视眈眈的OPPO、vivo、小米等品牌也在大力推广自己的产品,中兴通讯仍然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OPPO 目前数据显示,OPPO在台湾市场和巴基斯坦市场均排名第一。随着国内市场日趋饱和,不少厂商选择开拓海外市场。
在巴基斯坦市场,OPPO也成为该国第二大智能手机品牌,市场份额位居第二,并且仍在呈现上升趋势。市场研究机构GKF的研究数据显示,OPPO在2017年前两个季度成为巴基斯坦主流智能手机品牌,市场份额迅速攀升至第二位。 数据显示,OPPO占据东南亚市场,市场份额为17.2%。尽管其大中华区智能手机销量的全球份额从32.3%下降至27.9%,但其在亚太新兴市场的份额却从19.1%上升至21.3%,这表明中国市场的低迷和亚太新兴市场的繁荣景象逐渐显现。
以东南亚国家印尼为例,2015年、2016年和2017年第一季度,中国手机品牌分别占据12%、23%和31%的市场份额,增长势头强劲。印尼本土品牌占比分别为34%、20%和17%,下降趋势明显。 ”以东南亚最大智能手机市场印尼为例,第三季度OPPO市场份额分别占据第二、第四位,OPPO销量同比增长163%。
东南亚市场欢迎中国手机,首先这是因为东南亚市场对智能手机的期待远远超过中国和美国,试想一个刚刚普及4G网络的国家,自然对中国的“成本”充满好奇“高效”手机,因此其接受程度非常高。相比苹果、三星的高昂价格,中国智能手机自然成为了东南亚消费者的首选。其次,中国手机已经进入东南亚市场天时地利,此时东南亚的一些本土品牌正在衰落,这也给了中国智能手机“钻空子”的机会。 由于OPPO出色的设计表现和手机整体的易用性,在东南亚市场很受欢迎。
与此同时,OPPO的线下策略非常疯狂。它正在拼命拓展东南亚国家的线下门店。 ,同时与当地移动通信公司合作推广手机。
下一步,OPPO在立足东南亚国家后,还将转向其他地区。 小米 此前,小米手机进军欧美市场的主要障碍仍然是专利问题,至今这个问题还没有得到解决。
早在2014年,小米加速进军印度市场时,就遭遇了爱立信的阻力。不过,当时小米却利用“高通保护伞”的反向专利授权进行了反击。
根据小米官方公布的最新数据,目前小米手机在印度的市场份额已经排名第二,仅次于三星。小米已成为印度最受欢迎的手机品牌之一,多达26%的印度用户计划将他们的下一部手机改用小米。
此外,小米手机在乌克兰、印度尼西亚、缅甸排名第三,在以色列排名第四。小米在海外市场的耕耘在于,在雨果·巴啦到来后,扩张得非常好。
2017年上半年,小米销量走出低谷,并出现好转迹象,重回全球市场前五。但值得注意的是,利润较低的低端机型在小米整体销量中占比较大。 IHS Markit数据显示,主打中低端市场的红米系列占小米整体出货量的70%。
可见,小米仍在努力摆脱“低端手机打天下”的模式。在海外市场,小米依然想用这种模式抢占市场份额,主要在新兴市场国家推广红米系列。这一策略虽然能在短期内获得一定的市场份额,但无疑会给小米的品牌形象带来伤害。 事实上,小米从未放弃向中高端市场转型的努力。
但由于长期的低端品牌形象,小米的转型并不成功。这也意味着小米可以通过中高端机型获得更高的利润。
尝试失败后,他们希望通过薄利多销的模式找到新的利润增长点。这导致小米的海外征程从一开始就被贴上了低端、廉价的标签,从长远来看不利于品牌发展。专利与转型困难交织,小米的处境不容乐观。 不得不说,中国品牌正在以更快的速度进入国际市场。
无论是在亚洲、欧洲还是美洲,中国品牌的创新和制造能力都在提升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