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数码发展

“电池焦虑”催生租赁业务

时间:2023-12-20 11:34:01 数码发展

近日,一款外形像小型自动售货机、名为“拨号吧”的蓝白色自助充电宝租赁设备开始出现在北京各大商场。上去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就可以借用充满电的充电宝并随身携带。

  “当你的手机有电,你的卡有钱时,这就是一种安全感。”随着智能手机及其背后的移动互联网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角落,这个流行词反映了当下人们的心理。这成为来电科技创始人袁冰松推出充电宝租赁项目“来电科技”的灵感。这款看似不起眼的充电宝租赁机已在全国60个城市的900多个网点铺开。

  充电宝可借还还  在西单大悦城,记者来到一家足有一人高的蓝白色“叫吧”充电宝租赁设备。在手机上打开支付宝,在搜索框中搜索并关注生活服务账号“来电”。

点击“借用充电宝”,用手机扫描租赁设备上的二维码,进入借用充电宝流程。   半分钟后,就像银行自助机吐出一张银行卡一样,“通话栏”吐出了一个蓝白色的充电宝。当手机电量即将耗尽时,打开手机上的服务窗口,寻找附近的“通话”网点。在北京,西单大悦城、朝阳大悦城、龙湖长营天街等50余家商场及连锁店均有销售。

   与人们平时使用的普通手机充电站不同,用户从“叫吧”借到充电宝后,可以“借到走”,无需被充电站“束缚”在固定地点,等待充电。另外,租用者不能对从这里借来的充电宝进行充电。

“用户只是想要出门方便,本质上是不愿意给充电宝充电,用完直接归还即可。”袁秉松说道。

  让很多商务人士拍手称快的是,这里借的充电宝可以在全国任何网点借用和归还。也就是说,你在上火车或飞机之前在北京借的充电宝,出差时可以在当地归还。   免费午餐敌不过付费服务  2014年,以卖充电宝起家的袁冰松意识到,人们出门可能不需要买手机、随身携带笨重的充电宝,随时待命的人。一款可以随时使用、随时扔掉的充电宝——租赁而不是出售,利用互联网模式提供充电宝租赁服务的想法由此诞生。

  2015年,经过10个月的产品研发,第一代移动电源租赁终端“拨吧”在深圳推出。   上线初期,Call Bar可以借用免费聚合用户流量的“互联网思维”。只需存入押金,用户即可24小时免费借用。

然而,随着早期采用者蜂拥而至,问题也随之而来。    24小时免费借阅。

借来的充电宝就像“打狗不回来的肉包子”,很难回收。晚上七八点的借阅高峰期,“叫号吧”常常空无一人。

还有“不会以免费充电为幌子窃取手机个人信息”等诸多质疑。   几个月的免费期过后,袁秉松做出了对充电宝租赁全面收费的决定。根据场景不同,每小时收费约1至2元。   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本来我以为收费调整后,用户数量肯定会减少。”袁秉松回忆,收费由免费改为收费后,用户数量增加了40%至50%,人们归还充电宝的热情也明显提高。   在租赁充电宝充电时,充电线也采用同样的小充电策略。

“当充电宝和充电线免费的时候,就没人关心它们了,还不如收费充电线卖呢。”因此,如果用户没有携带充电线,用户在借用充电宝时可以花5至10元购买新的。金属丝。与免费使用充电线时相比,花钱购买的充电线质量更有保证,这实际上提高了用户的体验反馈。

  “羊毛出自猪”  免费策略吸引了用户不适应当地环境的互联网思维。互联网思维中的另一个著名策略,让袁冰松和莱丁受益匪浅,那就是——“羊毛出在猪身上,让狗买单。”  很多人都会担心袁冰松。

租用充电宝每小时一两块钱的“蝇头小利”能支撑企业持续发展壮大吗?  “无论设备放在哪里,我们从来不向任何人支付场地费,有些人们甚至付钱给我们安装设备。”袁秉松颇为得意。 “如果一个商场可以租充电宝,而对面的商场却没有,而且两家店又几乎一样,你想去哪一家?”袁秉松说道。随着商场等商业业态竞争的激烈,“争夺服务”成为摆在各商家面前的难题。

作为竞争的重要指标,Call Bar等解决消费者痛点的服务逐渐成为商家的“标配”服务,深受商家欢迎。   商场提供免费空间,来电可提供“第一小时充电宝免费租用”的优惠。通过这样的资源置换,莱电节省了大量的场地租赁费用。   除了充电宝租赁费、充电线销售收入、设备租赁费外,未来还将探索充电宝本体、租赁设备本体的广告收入。

目前,租赁一台价值约3.5万元的充电宝设备,20个月即可收回成本。袁冰松领衔的来电科技团队也已进入A轮融资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