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Linux

又到了六月的毕业季啦!老学长们说说他们和导师相处的那些事儿~

时间:2023-04-07 01:23:01 Linux

喜讯频传。最近收到很多朋友的好消息,说我考研登陆了,心心念念的硕士马上就要拿到录取通知书了。.有的说要提前到实验室报到,也有不少是来交流研究生院的生活和经历的。当然,也有不少朋友表达了一些担忧和不解。其实每次看到这样的好消息,我都很开心,仿佛回到了8年前拿到硕士录取通知书的那个下午。由于研究生阶段的培养和学习模式与本科阶段有很大的不同,所以很多人一开始可能不太习惯。所以这篇文章我就趁着周末准备谈谈考研心态的调整,作为学生如何与导师相处,才能顺利度过考研生涯。还是那句话:好事需要时间,稳定是第一位的。说到这里,一是因为现在研究生就要开学了,可能你也在经历着内心的焦虑和期待;另一方面来说说这个,给准备考研的,或者正在考研的。参考,因为这也是以后可能要面对的事情。本文GitHubhttps://github.com/rd2coding/Road2Coding已收录,包含6大编程方向(帖子)的自学路线+知识点整理、面试考点、我的简历、几个hardcorepdf笔记,和我的程序员生活。0x00首先说说读研的一些整体真实感受。其实我之前也讲过我的考研经历。在华科读研的三年,浓缩的两个字就是:孤独和压力,我确实有点累。但我不得不承认,这三年对我来说是非常有收获的。我仍然非常感谢我的学习经历以及它给我带来的各种机会和遭遇。其实,作为一个普通的研究生,一个普通的学生,有很多事情是我们无法改变的。但作为去过那里的人,我对如何与导师和睦相处有一些体会。我可以谈谈。0x01supervisor这个角色其实英文描述的很准确:supervisor,翻译为你的mentor,guide,或supervisor。但是有的研究生称自己的导师为“Boss”或“Boss”。其实我个人是不认同这个名字的,也从来没有这样叫过。以我在华科读研三年为例。以我个人的经验来说,站在导师的角度(至少我的导师是这样),你一进学校,他真的不太重视。说到你的背景,或者你以前的能力和技能,他可能连你在哪里考的都不记得了。总听到很多刚上岸的年轻人,既期待又担心,生怕到了研究生阶段就坚持不住自己的学习和工作,不受导师的欢迎。这么说吧,其实很多时候是我们多虑了。从平时的情况来看,刚入学的大家其实都挺相似的。你想想,如果你能通过笔试和复试,最后被选中,那你的学习能力是没有问题的。你完全没有必要为此担心太多。如果能通过入学考试,就可以获得研究生工作的资格。首先,你要有把握住它的信心。后续无非是时间和奉献精神的问题。但是时间久了你就会发现,其实导师更喜欢那些比较积极,工作比较勤奋,有责任心的学生。毕竟,导师不仅仅是管一个学生,而是和一个团队相关联,所以我的第一个建议是:端正态度,勤于做事。0x02第二个建议是:学会沟通,学会有效沟通。有一个问题?有想法吗?烦恼?没关系,可以说这是读研过程中的常态。我们都是成年人了,还是要积极勇敢地表达自己的想法。相信只要你愿意表达,导师一定会听的。只是这个时候需要注意问题表达的场合、方式、方法、效率。其实这个东西就跟平时遇到问题问别人一样。不要问任何问题。自己想都不想,丢给别人就好了。这样别人就帮不了你解决了。毕竟别人不知道你问题的真正痛点。在哪里。同理,与导师的交流也是如此。你必须把你提问中最痛苦的点梳理出来,一一罗列,比如:你现在在做什么?基于什么背景和框架?到目前为止你做了什么?遇到了哪些困难和风险?期待什么?你希望得到什么样的帮助和支持?……等等,让导师有针对性的帮你解决,或者调动他的资源帮你解决。不管是心态问题还是学业问题,其实都可以找一些合适的时机和场景跟老师倾诉。学术问题其实最好解决。就算导师搞不定,他有那么多资源,那绝对不是问题;而心态问题需要找机会敢于表达,表达自己的想法。很容易退缩。让自己窒息。0x03第三个建议是:不能光靠导师。依靠导师的学习模式与本科阶段的学习模式有很大不同。对培训的要求高得多,对学习和研究的自主性和独立性要求高得多。很多刚考上的小伙伴一时间有些不习惯,毕竟角色变化太快了。记得刚读研究生的时候,每天都被按在地上摩擦,常常不知所措,看不到别人。但每次我都会在心里对自己说:是不是要不要再坚持一下,试试看?很多小伙伴总觉得自己在考研阶段没有得到导师的重视,似乎总有一种失落感。说实话,这也是我一开始的困惑。要知道指导老师其实挺忙的,我们还是要凡事靠自己。我们必须转变观念来看待这个问题。记得有一次我印象非常深刻,好像这是一个修改论文的机会。在导师办公室里,我和导师聊天的时候,他居然发牢骚。记得他说:“真羡慕你们读书的同学,能有比较完整的时间,看文献,写代码。作为导师,我现在的时间经常被打断,我得走了一会儿开会,一会儿做审稿,一会儿教留学生,开会审稿……他自己说,有时候看到一篇好文章,但几乎连时间都没有专心研究文件。”我确实亲耳听到了这些话。我个人认为,如果一个导师能够倾听学生的困难和痛点(无论是学术上的还是非学术上的),并积极提供帮助来帮助他们,我认为这个导师已经是一个非常称职的好老师了。他经常做的事情就是提供一些研究方向和实验室平台和资源。所以即使指导老师是科学院院士或工程院院士,指望他一直在身边教你某项特定技能也未必现实。这个心理建设要提前做好,一切还是靠自己。0x04第四个建议是:闭环做事,有始有终的原则其实在后期的职场工作中是通用的。做一件事尽量让它有结果,或者有说法,不管结果是正面的还是不同的。上面说了,以读研期间最常见的一份researchreport为例:你想做什么,基于什么背景和框架,目前达到什么水平,遇到了什么困难和风险,遇到了什么你的期望是什么?结果是什么,后续的修正方案是什么……这是典型的闭环思维。一切都有解释,行动有结果。这不仅是一种闭环能力,也是一种可靠的性能。0x05第五个建议是:控制自己的情绪,不敢遇到任何场景和情况,时刻控制自己的情绪很重要。尤其是在和导师相处、交流的时候,固执己见并没有什么好处。学会谦虚,适当低头。遇到事情要冷静。这不仅是考研,在社会上不也一样吗?所以我写了这么多雄辩。这是一位老前辈周末想聊的话题。希望对正在读研究生的你,或者即将进入研究生阶段的你有所帮助。后记最近花了不少心思整理自己的编程学习资源。都是纯肝产品,目录如下,需要的可以去拿。内容GitHubhttps://github.com/rd2coding/Road2Coding已经收录,里面有6大编程方向+知识点整理的自学路线,我的简历,面试考点,几个硬核pdf笔记。还有我的程序员生活,欢迎star。不好梳理,只看一眼也不好。记得连续支持三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