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spberryPi前段时间一直吃灰。这几天想来想去,拿出来,准备装个ArchLinuxARM玩玩。这里要吐槽一下,3B+不到一个月就买了,树莓派4出来了,还有4GB的高配版,弄得我手里拿着这个很尴尬。不过想到自己手里的那个一直在吃灰已经没有作用了,又是放下心来了。我什么时候才能找到让RaspberryPi一直运行的东西,我什么时候才能考虑制作一个新版本来取乐。准备工作做好了,废话不多说,直接开始吧。安装教程按照官网的说明进行,需要准备以下硬件和软件:树莓派3B+联网的路由器,16G以上的内存卡,读卡器。界面系统,个人比较喜欢Manjaro。但是大多数时候,因为我只会使用一些Linux命令,所以我安装了一个没有界面的Arch,启动起来比较快。连接内存卡首先将内存卡插入电脑,此时电脑应读取内存卡。然后启动虚拟机,在虚拟机右下角找到内存卡的图标,点击它,会询问是否断开主机连接虚拟机,选择确定即可。这时在linux系统终端输入lsblk,应该可以看到连接的内存卡了。下图中的sda是我虚拟机的系统盘,sdb是内存卡。因为之前安装了Raspbian,所以分为两个区。注意这里显示的字母可能和你实际存储卡的字母不一样,所以本文所有的sdb都要换成sdX,其中X就是你这里显示的值。分区接下来要做的是对存储卡进行分区。当然,这会破坏存储卡上的所有数据。如果您有重要数据,请提前备份。官方文档使用的是fdisk工具,不过我试了一下,感觉这个工具还是有点技术含量的。命令都是缩写的,很容易出错,所以推荐大家使用cfdisk工具分区,它提供了一个终端界面。它更容易使用。启动cfdisk,注意下面命令中的sdb改为你内存卡的显示名称sudocfdisk/dev/sdbcfdisk界面如图,使用方法很简单,选择方向键,回车确认。为了不让一些同学感到陌生,我简单说明一下。首先用上下键选择几个分区,选择左右键全部删除;然后创建一个100M的主分区,选择大小,输入100M;然后再创建一个分区,大小直接回车,会自动占用剩余空间;最后选择第一个分区,将类型改为“W95FAT32(LBA)”,创建分区的工作就完成了。最后,不要忘记选择Write将更改保存回磁盘,否则就意味着什么都不做。分区挂载格式化后,应该有两个分区,sdb1和sdb2(再次提醒,这里sdb是我的,记得替换成实际显示的值),接下来要做的就是挂载分区和formatchange.#格式化boot分区并挂载sudomkfs.vfat/dev/sdX1mkdirbootsudomount/dev/sdX1boot#格式化root分区并挂载sudomkfs.ext4/dev/sdX2mkdirrootsudomount/dev/sdX2root这些命令完成后那,再次调用lsblk查看设备,应该会显示类似下面的信息,分区就绪了。下载安装系统首先下载系统。wgethttps://mirrors.tuna.tsinghua.edu.cn/archlinuxarm/os/ArchLinuxARM-rpi-3-latest.tar.gz然后切换到root账号,安装系统到内存卡根分区.#切换到root账户su#将系统解压到根分区bsdtar-xpfArchLinuxARM-rpi-3-latest.tar.gz-Crootsync然后将boot文件移动到boot分区。mvroot/boot/*boot最后卸载两个分区。umountbootroot完成后,Linux虚拟机的任务就完成了。最后一步是启动系统。将存储卡插入树莓派,打开电源,用网线连接到路由器,然后开机。在路由器管理页面查看路由器分配给树莓派的地址,然后使用SSH连接。默认用户名为alarm,密码为alarm,root密码为root。sshalarm@192.168.31.200最后记得初始化pacmankeyring,否则无法安装软件。#先切换到root账户supacman-key--initpacman-key--populatearchlinuxarm#推荐使用清华大学的镜像源,官方源较慢sed-i'1iServer=https://mirrors.tuna.tsinghua.edu.cn/archlinuxarm/$arch/$repo'/etc/pacman.d/mirrorlist好了,在树莓派上安装ArchLinuxARM的工作就完成了。其他资源如果您需要更详细的信息,可以参考ArchLinuxARMWIKI了解如何配置RaspberryPi的各种功能。当然,我还是建议新手使用官方的Raspbian系统。ArchLinuxARM和ArchLinux一样,没有图形界面。如果你想连接电脑播放电影,用Raspbian可能更方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