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观察

官媒聚焦“码农”35岁天花板现象,中年告别游戏行业?

时间:2023-03-15 10:37:52 科技观察

“吹着空调,坐在小隔间里,敲着键盘……不代表你就实现了阶级跨越。其实,当代都市年轻人的工作本质上和那个不一样农民在田里种水稻或工人在工厂拧螺丝。不同。”  类似的观点在网络上颇为流行,有人强烈认同,也有人批评他们贩卖焦虑。GameLook也认为,上述说法不予反驳,游戏玩家和农民不一样。毕竟,农民至少可以安心种一辈子。  游戏界一直有一句话,人到中年不能玩游戏。  更准确的说,整个互联网都在无视“非年轻人”。可以看到一大批一线厂商在倡导品牌年轻化、团队年轻化战略。35岁以上的员工”。诸如此类的故事不断刺激着人们的神经,引发生存焦虑,近日甚至引起了官方媒体的关注。  8月29日,《工人日报》发表文章《请帮“码农”打破“35 岁天花板”》,讨论码农35岁后准时失业的现象,呼吁给码农更多的转型和成长机会。后来新华网也转发了这篇文章,在网上引起了进一步的热议。  GameLook可以'不禁想起之前我们讨论过35岁以上的游戏玩家是否可以继续做游戏,答案是摆脱年龄歧视迫在眉睫,仅仅两个月过去,行业现状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有“大龄玩家”的讨论,是时候重启了  游戏行业是一碗青春饭?  游戏行业人才市场供给现状与overal社会环境。一方面,从业者抱怨下岗优化,另一方面,大中型企业表示招不到人。  在《2020 年中小游戏企业发展状况调查报告》中,音像协会指出了我国中小游戏公司面临的主要问题,人才缺乏排在第四位。再往前是巨头的宏观垄断和国家政策等因素。  为了招人,你知道游戏厂商有多辛苦吗?  国产动作游戏《黑神话:悟空》一不小心火遍了全世界。之所以在开发初期放出真机演示视频,强行火起来,不是因为缺钱,而是缺人。在官网上,开发商GameScience明确表示“非常渴望来自全国乃至全球的游戏开发人才”。  在一线大厂层面,近年来,中国手游也发起了一场不成文的“金牌制作人”行动。通过投资等方式,先后招揽了“仙剑之父”姚壮、仙三/仙丝制作人张孝全、《少年三国志》系列制作人程良奇,以及一批老玩家。  可以看出,由于发展太快,游戏行业缺人是普遍现象,招聘标准也不强调年龄,甚至有意向有经验的“老玩家”倾斜。35岁以上的玩家不能制作游戏。游戏行业和其他互联网行业一样。是伪命题吗?  数据给出了否定的答案。  以游戏行业最不可或缺的技术岗位上的程序员为例。根据猎聘发布的《2019 全国互联网行业程序员就业现状大数据报告》,在我国的程序员中,35岁以下的是绝对主力,占比超过70%。  40岁以上的,远低于10%。  最受好评的技术贴里没有“老玩家”。很难想象中年人从事策划、客服等工种的生活状态。  中年优化,罪魁祸首是年轻人。  看似人气高、经验丰富的“大龄玩家”在具体工作中消失了?  答案可能是最优化的,这也产生了上面提到的就业悖论——工人抱怨找工作难,企业抱怨招不到人。  《文化纵横》杂志社认为,造成员工失业与用人单位人才短缺矛盾的原因在于“过度教育”。由于扩招和社会竞争的加剧,同一职位的学历要求不必要地提高,甚至出现了清华北大齐聚街道办事处的奇异景象。  教育部5月预测,2020年高校毕业生人数将达到874万人的新高。几乎不需要预测,大多数人都知道,年轻人就业难将再次成为热门话题。面对这种困境,不少年轻人选择继续深造,与高等教育进行降维竞争,造成“教育过度”。  游戏行业“过度教育”最明显的例子可能是2015年某游戏大公司招聘实习生,被指出只面向清华、北大等24所高校开放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和密歇根大学。此后,非985和211不再被使用,甚至被误认为是表情包不断传播。  但是,由于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还没有成熟的游戏设计与开发专业,学历只能作为初步筛选的门槛,无法真正定位优秀人才。本质上,游戏厂商招聘员工并不是选拔制,而是淘汰制。  这种机制决定了,游戏公司要想找到合适的员工,无论通过多少次面试,都只是第一步。后续还要借助严苛的KPI和绩效不断筛选人才,加快人员流动。降低了用人单位的成本,也让从业者担心就业不稳定。  游戏作为智联招聘统计中“薪酬最高的行业”,自然是年轻人“过度教育”的动因之一。  因此,工地的985高材生可以二话不说提着水桶跑,游戏行业的211青年面临着同样艰难的工作环境(加班),却没有如此强大的战斗信心。究其原因,无非是以游戏为代表的互联网行业在招聘方面是买方市场,青壮年劳动力严重溢出。  如果你不做,别人会做。  年轻人尚且如此,更何况是35岁以上的“资深码农”。  万万没想到,老员工居然是宝  游戏厂商优化老员工,通常首先被怀疑的是钱。  同样根据猎聘报告中的数据,程序员的薪资水平基本与年龄成正比。薪资在40~45岁达到顶峰,平均月薪3万以上。临界点是35岁,平均月薪才2万左右。而25岁以下刚大学毕业的最“实惠”,平均月薪1.2万。也就是说,如果你养了一个35岁还不能工作的“老玩家”,你可以养两个还满血的996青工,可以换掉3个40多岁的年轻人岁。  单从成本的角度来看,持续招募年轻劳动力,完成一个项目后再考虑优化,远比维持一个团队划算。  然而,这种行为本质上是与游戏行业追求精品化的大趋势背道而驰的。  其实,一个项目或者一个产品的成功,是所有团队成员的功劳,不是单靠制作人、主创、主节目就能力挽狂澜的。  很多游戏厂商已经认识到了这一点,所以对于优质的团队,想要大力发展游戏业务的公司可以包揽一切。推出《三国志·战略版》、《三国志幻想大陆》等人气款。  培养和锻炼团队也成为了莉莉丝CEO王新文等各公司创始人和高管口中的高频词汇。在游戏质量高,成功率大打折扣的今天,不犯路线错误的经验太重要了。  Switch于2017年面世,而此后陆续推出一系列人气机型的任天堂,或许是业内最懂得培养团队,与“老玩家”共进退的公司。比如《集合啦!动物之森》制作人青沼英二今年57岁,《集合啦!动物之森》制作人野上恒今年49岁,“马里奥之父”宫本茂今年67岁等等。  据财报显示,任天堂员工的平均年龄为39岁,早已超过35岁不能玩游戏的游戏玩家门槛。成熟的市场和公司已经表明,放弃成长起来的中年人与公司合作无疑是在扑灭成为下一个任天堂的火焰。  结语  任天堂的案例也是很多日本游戏公司的现状。它其实告诉我们,要做一款年轻人喜欢的游戏,制作团队不一定要年轻,最好是年长一些,经验丰富,技术娴熟。此外,玩游戏的不只是年轻人。  就像在女玩家兴起之前,人们认为只有男性才会花钱玩游戏。年轻人确实消费更冲动,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花在游戏上,但中年玩家的钱往往更多。同样愿意花在你热衷的事情上。  游戏科学创始人兼CEO冯骥和米哈游CEO刘炜都提到了中国游戏产业化的话题。在未来游戏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的情况下,游戏产业对重复性工作的依赖将大大降低,从而改变目前游戏开发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现状。同时,具有丰富经验的“大龄人才”的重要性将进一步加强。强调。  年轻并不是优势,毕竟谁没年轻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