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观察

你是被微信深深“绑架”的现代人吗?

时间:2023-03-15 00:47:43 科技观察

华尔街证券分析师MaryMeeker,被誉为“互联网女王”,曾发布过一份报告《2018互联网趋势报告》。报告显示,中国用户平均每天花在移动应用上的时间达31亿小时。其中,微信使用时长约9亿小时,占比约29%。目前在中国,有超过10亿人在使用微信,也就是说,一个人每天平均花在微信上的时间高达90分钟。事实上,很多人每天都在使用微信,远超这个数字,很多年轻人都是重度“微信依赖”患者。与其说他们是被微信绑架了,倒不如说是他们主动把自己的时间和生命交给了微信,脸上带着笑容。就连微信创始人张小龙也曾感慨:“用户使用微信的时间太长,频率太高了。”你是被微信深深“绑架”的现代人吗?我醒来的第一件事就是拿出手机查看微信。只要不漏掉一条微信、一条朋友圈,就会有“世界触手可及”的感觉。有一次,朋友给我发了一张他的手机截图,我注意到了一个细节。他有数千条未读的微信消息。我好奇地问他:“上班都是微信吗?”他说这与工作无关,大部分都是和朋友一起玩,但他每一篇都看,一个也不漏,就像得了“强迫症”一样。一篇一篇看完,心里忐忑不安。他的状态并不少见。就这样,很多人的生活都被微信霸占甚至取代了。上周末,我的同事和一些同学聚餐。几个人虽然在同一个城市,但是也好久没见了。聚会前,她很高兴,聚会后,她垂头丧气地告诉我,还是不要见她好。我对她描述的聚会场景并不陌生。一坐下,众人纷纷拿出手机,目不转睛地盯着屏幕,连打招呼的时间都省了。可笑的是,他们面对面坐着,却在共同的微信群里聊天。他们连菜品都懒得评论,直接发微信进群。我们花太多时间在微信上,却又太吝啬了,不能把时间给真人。本来,微信是为了加强与人的交流而诞生的,现在它的存在已经成为了很多人的世界,那头连接的人变得不再重要。你是被微信深深“绑架”的现代人吗?02微信被赋予了太多的“意义”微信占用时间,绑架思想。在微信的使用中,逐渐被赋予了太多无意义的“意义”。比如秒不回的人一定是不爱你,不回信息的人就更罪恶了,哪怕偶尔回一下。这些“意”就是要人做一个自动回复机器人,常年在线,只要有人发信息,马上就会弹出回复“亲爱的,我在这里”。不得不说,这些“意义”误导了很多人,而这些被“意义”误导的人,又利用它们来绑架别人。在人际交往中,他们甚至拥有一票否决权。在一次聚会中,阿芳结识了一位新朋友。两人聊得很投机,临别时还互相加了微信。那时候阿芳正在学烘焙,经常在朋友圈分享自己的创作。一天,阿芳收到对方发来的微信,请教如何制作生日蛋糕。对方想亲手做个蛋糕送给男朋友。那天,阿芳忙得没第一时间看到微信。晚上,阿芳一看到这条信息,就立马开始回复。她录了一段很长的声音,却没能发出来。微信提醒她,她已经不是对方的好友了,对方因为她没有及时回复信息,已经和她说再见了。很明显,她没有通过对方的“意义”考验,但阿芳却从心底里十分珍惜这段新的友谊。遗憾的是,无论阿芳多么真诚,也没有赢得“意义”,友情也就此止步。你是被微信深深“绑架”的现代人吗?03微信被解读了太多“表情”。朋友阿宽说,微信聊天,最怕“表达不对”。本来微信表情是用来活跃气氛的,没想到竟然有那么多意思,让他百思不得其解。去年,通过朋友介绍,阿宽认识了一个女孩。会谈结束后,双方对彼此产生了良好的印象,并愿意继续交流。然而,几个月后,女孩就对他说了“再见”。他不知道出了什么问题。朋友告诉他,对方觉得他没有诚意,微信聊天时冷淡敷衍。阿宽翻出聊天记录,让好友帮他“诊断”。朋友边看边摇头,阿宽的微信聊天全是雷区。他在朋友圈的“失误”,就像给他一个个“红十字”,触目惊心。说到使用微信表情,阿宽几乎是一无是处。阿宽本以为“笑”这个词是亲切温和的,没想到是“假笑”。想到自己经常使用这个表情包,阿宽不由的冒了冷汗。在他没有使用表情的地方,屏幕上仍然充满了“错误”的表情。比如“嗯”、“哦”之类的字眼,会让对方觉得阿宽是在冷漠、不耐烦??地看着屏幕。朋友的“诊断”让阿宽感到很委屈。显然,他发微信的时候,一向是一副甜甜的脸。他连发“嗯”的时候还对着屏幕堂而皇之地点了点头,没想到这些情绪粒子在另一边会被解读成那么多“不好看的表情”。这有点讽刺。当你们面对面相处时,你们付出的热情和真诚,永远比不上微信帮你们表现的“冷漠”。你是被微信深深“绑架”的现代人吗?04微信在例行塑造我们的生活我们为微信倾注了那么多的热情,拼命地“解读”它,却并没有更好地改变我们的生活和人际交往。牛津大学人类学家罗宾·邓巴曾提出一个著名的理论,叫做“邓巴数”。该理论指出,人脑新皮质的大小是有限的,这决定了一个人可以交往的人数上限为150人,而深入交往的人数只有20人左右.在传统社会中,与我们深度交往的人,通常是我们接触最频繁的亲戚、朋友、同学等。在人际交往中,这些是“强关系”,反之,通常是“弱关系”。人们与弱关系相处久了,就会变得不善于与“强关系”打交道。过度使用微信,正在把我们的“强关系”变成泛社会关系。一个微信账号最多可以有5000个好友,很多年轻人的微信“好友”有成百上千个。这样的朋友圈看似庞大,但当你想倾诉的时候,却找不到合适的倾诉对象,不知不觉中,那些“强关系”就被你丢掉了。同时,在微信交流中,懂微信“意义”和“表达”的人让你开心,但不一定是“同路人”。无论是生活还是人际关系,微信总是给我们一种错觉。它让你觉得自己的生活更丰富了,但你只是日复一日地盯着屏幕看;它让你觉得你有更多的朋友,但你只是更孤独。你是被微信深深“绑架”的现代人吗?05放下微信,才能迎来真正的生活。微信本身没有问题,问题在于使用它的人和方式。我们把微信当成了整个世界,失去了真正的生活意义。几年前,英国编剧兼导演加里·特克拍摄了一部电影,名为《抬起头》?,呼吁大家放下手机。里面的每一句话都发人深省。“我有四百二十二个朋友,但我很孤独。我每天和他们说话,但没有人真正理解我。”“我们很高兴分享一种经历,但如果没有人,快乐还是一样吗??”“我们周围的孩子,从出生开始,就看着我们像机器人一样生活,认为这很正常。”小时候不在家,和小伙伴骑着单车四处游荡。现在,公园里寂静得让人不寒而栗。”靠着微信和冰冷的手机屏幕,我们很难感受到生活的丰富、乐趣和温暖。是时候从手机上抬起头来,看看身边的人和事,让它们成为你一天的焦点。与人交谈只是开始,生活会悄然改变。家人朋友,不要只是把他们放在微信好友列表里,而是要给他们高质量的陪伴。一句暖心的话,一个真挚的拥抱,一个靠得住的肩膀,总好过老套的微信聊天,好过隔着屏幕索取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