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人心目中,平台经济是未来最大的趋势和机遇。因为物联网技术给传统产品和设备带来的价值增量可达10倍以上,物联网平台作为产业链中的关键环节,正在帮助客户快速完成设备的智能化;提高产品竞争力和品牌价值;凭借出色的服务能力,让产品面向更大的销售渠道和市场,2018年以来,平台产品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但是,玩家的增多,让竞争更加激烈。无论是通用平台还是垂直平台,受限于物联网碎片化的痛点,你会发现拓展市场比想象的要难。那么刚刚过去的2021年上半年,有没有新的事件影响到物联网平台的决策和行动呢?我们应该以什么样的态度来看待平台行业的未来?物联传媒梳理了6个现象,希望在这一刻提醒创业者站稳脚跟,然后朝着自己坚信的方向坚定前行。现象一:走出第一家物联网平台上市公司3月18日,涂鸦智能被作为重要节点在纳斯达克上市。业界直观地意识到“全球物联网平台第一股”可以产生140亿美元的估值,这给同行带来了不同程度的激励或压力。此外,涂鸦智能在5月发布的2021Q1财报中提到,报告期内涂鸦智能总营收为5690万美元,同比增长200%。其中,主营业务IoTPaaS和SaaS均实现了220%以上的同比增长,本季度IoTPaaS客户数量达到2200家,新增客户超过600家……各项数据不尽相同不仅展示了涂鸦智能的高速增长,而且从宏观角度来看,这恰恰说明平台企业在生态网络效应方面的优势已经显现,规模效应是平台企业得以展现的重要依据他们的发展潜力。现象二:云厂商也拉动了物联网平台市场的增长近年来,国内第一梯队云厂商的业绩增长有目共睹,但客户早已期待的不仅仅是将数据和资源迁移到物联网平台。云,为了帮助客户完成数字化转型,云厂商都在加大对物联网的投入,为物联网客户开发增值产品和服务。正如今年1月阿里云AIoT宣布推出“堡垒行动”,希望通过一系列优惠措施扩大阿里云AIoT企业物联网平台的覆盖面。企业物联网平台与公有云平台的区别在于,它为物联网提供了多种安全通信、运维管理、数据服务、AI服务等能力。高性价比的高效开发体验。结合6月份“阿里云宣布物联网平台企业实例用户数突破万,比预期提前半年”的消息,不可否认,云厂商在未来物联网平台市场格局中仍将占据重要地位。拥抱或避免是许多其他公司的重要选择题。现象三:大厂集体向传统行业进发,瞄准一个或多个细分市场IDC《全球及中国公有云服务市场(2020年)跟踪》报告指出:针对制造、交通、医疗等传统行业,满足其提高生产效率和优化业务流程的需求,是2020年下半年云+AI+物联网相关产业的重点。基于这一趋势的延续,2021年底层物联网基础设施平台将陆续制定传统产业战略规划,其中广泛涉及煤炭矿山、港口、钢铁、房地产、零售、能源、医疗、交通等领域,彰显了他们触及垂直的决心。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垂直领域的通用物联网平台的发展会一帆风顺。对他们来说,只有发挥自身优势,与生态伙伴携手合作,才能实现真正的销售增长。现象四:区域下沉市场开始受到关注标杆案例。但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客户辐射范围太小,尤其是很多传统行业的产能极为分散,龙头企业的市场占有率不高。因此,上半年,腾讯CSIG计划成立区域事业部,寻求探索符合区域客户需求的商业模式,并与生态伙伴合作,建立更多区域下沉渠道,从而接触中小企业;大地城在市州、区县等“希望领域”,与合作伙伴一起投资拓展长尾空间。某种程度上,此举可以代表未来的战略方向,虽然现在还不是立即检验实际效果的时候。现象五:平台持续向开发者发出利好信号。以涂鸦智能今年4月发布的“克莱因计划”为例:基于涂鸦IoT硬件开发工具和云开发平台,搭建开发者与应用需求者的沟通桥梁,帮助两者高效完成项目落地.在“计划”中,无论是开发者还是应用需求者,都有机会享受到涂鸦在技术、产品、品牌、营销、培训、资金等方面的全链路支持。换个角度看这个例子,也可以看出一个活跃的开发者社区对于一个物联网平台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可以认为,培育开发者社区有利于平台整体技术的升级迭代,有助于降低产品接入平台的开发门槛(因为开发者对平台足够熟悉),有助于提高平台与开发者的关系。合作的程度,为以后联合对外服务企业客户做准备。以上三点将继续推动平台厂商和开发者的双向抢购。现象六:“自建平台还是外购平台”这个令人焦躁的问题早已有了答案,肉眼可见越来越多的企业纷纷推出平台,平台几乎成为物联网的“标配”公司。然而,平台真的零门槛吗?任何属性的玩家都可以随意进入,并以此为基础获得业绩增长吗?这类问题很少广泛讨论,往往大家先做,当然也不排除跟风的可能。但在过去六个月中,这种趋势似乎正在消退。这主要是因为,就目前的技术成熟度和窗口期而言,物联网的底层基础平台已经非常成熟,而且针对不同的细分市场,还可以选择种类繁多的第三方物联网平台。成立。因此,与其从头开发搭建平台,终端客户更倾向于在市场上寻找能够快速满足其需求的产品,“联合开发”成为另一种流行趋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