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观察

“提速降费”理想美好“最后一公里”现实骨感

时间:2023-03-14 16:28:33 科技观察

中国IDC圈6月15日报道,在国家推进“宽带中国”和互联网+战略中,建设与维护基础网络的建设是提高速度和降低费用的基础。铁塔、基站等移动通信设施建设已成为优化信息经济发展环境、推动国家战略实施的重要内容。选址难、站点接入难一度成为运营商宽带网络和基站建设中的难题。随着中国铁塔的成立,其集中运营、共建共享的模式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网络建设压力。然而,在基站选址和光纤改造中,运营商仍会遇到各种以基站辐射为由的小区入驻费和障碍。“一方面是用户抱怨网速慢,另一方面是物业不让进,明明光纤到了小区门口,就是进不去。”某运营商的无奈折射出整个行业在提速降费上遇到的困难。铁塔公司“啃硬骨头”接入社区“最后一公里”,动辄数十万甚至上百万元的入场费。在三大运营商竞争的情况下,为了在开发用户中取得有利地位,运营商往往不得不流血。“物业公司也知道竞争激烈,你不交钱,他们就会去找你的竞争对手。”一位运营商人士告诉记者。铁塔公司的成立,在避免重复建设、推进共建共享的同时,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进场难度。“毕竟原来3家运营商竞相进小区,物业选择空间很大,现在交给一家,物业议价空间就减少了。”上述人士表示。铁塔公司成立一年多来,也陆续啃下了不少“硬骨头”。据了解,今年前三个月,中国铁塔公司承接了全国三大运营商多年选不出来的难点站址近1.5万个,目前已解决2400个站址,占16%。这离不开当地政府的支持。据统计,铁塔公司已与广东、河北、陕西、云南等10多个省市签订战略协议。多地政府通过将铁塔公司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开放场地资源、简化审批流程等方式,对铁塔公司建设给予政策支持。以广东省为例,在政府的帮助下,3月底,广东省政府与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正式签署了战略协议。为全力支持中国铁塔公司未来的投资计划,广东省政府不仅将包括铁塔在内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城乡建设总体规划,还承诺开放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医院等场所,协助铁塔公司推进室内分布系统的新建。业内人士表示,这种与地方政府的“战略级建设合作”,在三大运营商“自主建设时代”前所未见,更谈不上“将通信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城乡发展规划”。“.事实上,对于进入市场的问题,早有政策规定。2007年、2013年,工业和信息化部、住房城乡建设部相继出台相关文件,打破小区物业垄断,保障用户选择权。但在实际实施中,落地效果难以达到预期。随着国务院有关提速降费政策的出台,担保运营商网络建设不断完善。未解决的问题尽管如此,通行难的问题仍在各地上演。2015年5月下旬,北海市铁山港区南社冲基站正在建设土建房,却被20多名村民以辐射问题为由阻挠安装。在中山、合肥等地,基站因当地居民反对被迫拆除。在黑龙江省,居民阻挠运营商基站建设,2014年影响基站建设1281个,造成部分个人阻挠建设、多数人无法享受通信服务的局面。2014年,黑龙江联通对2700多栋建筑进行“光纤改造”。由于业主和产权人的阻挠,600多栋楼没有完成改造。此外,在市政改造过程中,还存在施工不规范、管道、光缆等通讯设施损坏的情况。2014年,黑龙江省3家运营公司的通信光缆被非法拆除损坏1069起,直接经济损失861.2万元。截至今年4月底,黑龙江省已发生200多起签约后基站被迫拆除、拆除或无法进入施工现场的案例。相关人员表示:从54起事件的起因统计来看,主要问题是居民阻挠和物业管理不协调。在没有电信法、缺乏后续监管的情况下,实施效果考验各方智慧。正如南京邮电大学教授王春晖所说,各地出台的《交通建设条例》必须明确一个基本的法律问题:通信基础设施是国家战略性公共基础设施,其建设是国家公共事业。在不损害产权的前提下,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为了权利人的切身利益干预通信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