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观察

“宽带中国”窄路遇阻

时间:2023-03-14 11:24:58 科技观察

中国IDC圈10月9日报道,在国务院印发《“宽带中国”战略及实施方案》首次将宽带网络建设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的背景下,记者近日获悉在天津、安徽等地,虽然多地制定了具体行动方案并积极实施,但由于新建小区光纤入户配套设施匮乏,通信设施拆改造成巨大浪费,且投资回报率低,“宽带中国”战略仍在实施过程中。面对种种困难,新建住宅要采用光纤到户建设的政策在很多地方几乎成了一纸空文。新楼盘缺乏配套,老楼盘“收费”惊人。尽管文件要求住宅建设单位必须同步建设小区内通信管道、楼内通信隐蔽管道、暗线、入户预铺光纤、机房预留等通信设施,但记者调查发现发现新建住宅楼需要预铺入户光纤等规定,在很多地方的执行中几乎沦为一纸空文。2013年3月发布的《住房城乡建设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贯彻落实光纤到户国家标准的通知》明确规定,自2013年4月1日起,在公用电信网络已实现光纤传输的县级及以上城市地区,新建住宅区和住宅楼的通信设施要采用光纤入户建设。住宅建设单位必须同步建设住宅区内的通信管道、隐蔽通信管道、隐蔽电线等通信设施,提前铺设光缆,预留机房。通信信道、室内光纤、机房等通信设施应满足多家电信运营商共享使用的需要,保障用户自由选择的权利。根据本文件要求,住宅建设单位应当组织对光纤到户通信设施进行验收。光纤到户通信设施不符合要求或者验收不合格的,不得介入公用电信网络。不过,《经济参考报》记者发现,新建住宅预装光纤等规定在多地执行中几乎成为一纸空文。中国移动天津公司规划部项目经理蔡向阳告诉记者,按照要求,新小区应该是管道到楼、光纤到户,但在实际施工中,很多开发商并没有建相关设施并通过验收。出于竞争的考虑,运营商不可能放弃这些项目,要实现光纤到户,运营商平均每户要付出近1000元的成本。在一些社区,三大运营商各建一套设施,形成了严重的资源约束浪费。中国联通天津分公司网络建设部副总经理王小龙表示,按照规定,新建楼盘“红线”内的通信设施建设应由开发商完成,但在实际执行中,有几乎没有可以建成的社区,很多社区甚至还有机房。没有什么。作为天津最大的宽带运营商,天津联通每年在光纤到户上的支出约2亿元,其中不少成本都在“红线”内,本不应该由运营商承担。新建楼盘配套设施严重不足,老旧楼盘光纤改造也遭遇不少“中国式收费”。中国电信天津分公司网络发展部高级技术主管季根谦告诉记者,在新建楼宇光纤进线或老楼光纤改造过程中,几乎每一个小区和写字楼的物业公司不得不向经营者收取“入驻费”或“管理费”。“没有法律依据,也没有明确的收费标准,完全看物业公司的心情,有的收几万,有的收几十万,有的每户收几十块钱。”由于报名费高,一些社区或单位不得不选择放弃。”季根谦说,中国联通安徽省分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光纤进户交给物业公司的“入户费”和“入户费”在住宅小区每户大概10到15元,2万左右。到每栋3万元。在各单位的共同带动下,这些“灰色地带”的成本还在上涨。今年两届合肥会议期间,民建合肥市委提出数据显示,在宽带转型升级过程中,开发商、物业、企事业单位等向电信运营商收取高额入门费。据初步统计,2013年合肥移动仅推动宽带网络升级和建设宽带网络。无线局域网深度覆盖,110多个社区、30多所高校未能顺利开工。部分用户的使用也影响了“宽带中国”的发展。天津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信息基础设施管理处处长姚天石告诉记者,天津从2011年下半年开始就在推进光纤入户,将原有的电话线换成光纤。没有需求,又担心光纤入户会损坏装修,有用户反映光纤入户后一个多月,会多出七八度电,所以他们反对光纤入户。通信设施拆除改造投资大,回报低,浪费巨大。考虑到施工成本和光缆成本,铺设一公里光缆需要10万元以上。有些地点偏远,成本难以收回。比如某区、县、村招商引资,建立小型工业园区。公司过去拉一根光缆就得花50万多元,很多年都回不来成本。《经济参考报》记者调查发现,高昂的建设成本和很多不必要的拆改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运营商推广光纤到户工作的积极性。中国电信安徽分公司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市区网络基础设施较好,光纤到户成本每户1000元左右,5年左右可收回;在农村地区,宽带普及率往往较低,地广人稀,线路老化破损,盗缆犯罪频发,网络建设成本高昂,运维成本更是惊人。投资500亿元建设农村网络,每年维护成本至少100亿元,回报率低。可能几十年都难以收回成本。如果没有任何资金支持,公司的财务状况将急剧恶化。长期战略发展能力。上述说法在天津也得到了证实。蔡向阳告诉记者,考虑到施工成本和光缆成本,铺设一公里光缆需要10万元以上。有些地点偏远,成本难以收回。比如某区、县、村招商引资,建立小型工业园区。公司过去拉一根光缆就得花50万多元,很多年都回不来成本。中国联通天津分公司副总经理许国平表示,通信设施虽然属于基础设施,但与水、电、气一样,不在天津市总体建设规划中。都是三大运营商策划的。新建道路时,水电管线往往会提前埋设,而通信管线却很少预留。往往在修路时,三大运营商将修好的路开槽埋入,或在地下穿管线,无端增加1公里投资10万元以上。记者采访了解到,未被纳入城市总体建设规划,也带来了通信设施“风雨飘摇”的困境。多地强拆,直接要求拆除通讯设施,运营商巨额损失无法获得赔偿。据了解,天津联通每年拆改费用约3500万元,天津电信每年拆改费用也超过1000万元,而这些拆改费用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可以避免的。安徽省业内人士表示,由于道路施工单位粗暴施工、随意破坏通信管线设施,在这种情况下,电信企业本着为用户着想的原则,将优先抢修恢复用户通信业务,但对道路施工单位缺乏约束。道路施工区通信设施多次抢修,一方面给通信运营商带来巨大的维护压力,增加运营成本,另一方面严重影响用户体验。季根干举例说,天津地铁一号线早在2007年就覆盖了三大运营商的设备,但由于运营商和地铁公司无法就价格达成一致,地铁公司一直在对设备断电。由于电信运营商的原因,导致用户进入地铁后长时间无信号。直到奥运会前夕,这件事才得到部分解决。此外,天津西站投入使用时,三大运营商的设备已实现覆盖。但由于西站后期属于3家物业公司,价格一直没有谈妥。两家物业公司已采取措施切断运营商设备的电源,导致西站部分地下区域人们一直收不到手机信号。基站因辐射误会,被运营商“强拆”。三大运营商在基站建设过程中经常遇到老百姓的阻挠和抗议。有的小区,基站建了一半,老百姓向园林局、环保局投诉,最后往往要拆除基站。南开大学信息技术科学学院副教授石广顺表示,基站发射的电磁波在穿过钢筋混凝土墙后功率衰减超过20dB(每降低3dB功率减半),因此信号在整个建筑物中可能会有很大差异。在高楼林立的城市中,必须有足够的基站密度来保证手机信号。姚天石告诉记者,按照国家的要求《环境电磁波卫生标准》,住宅、学校、医院、事业单位、厂矿、商店、影剧院等设置手机蜂窝基站时,均应满足“第一-级安全区”标准,即电磁波强度小于每平方厘米10微瓦。一般情况下,基站天线安装在离地面15至50米的建筑物或发射塔上。即使在辐射最强的情况下,辐射功率密度也不超过每平方厘米1微瓦,这比微波炉要小得多。、电磁炉、无线路由器等家用电器工作。记者调查发现,各地关于基站辐射的传闻越来越离奇。有人用各种手段逼迫运营商拆除基站,甚至有人直接砸基站。记者近日在西部地区一处4G基站施工现场看到,数十人围住中国移动的施工人员,感慨地说:“不准施工,我们在网上看到,基站的辐射与核辐射差不多辐射,你盖了,我们就给你拆!”施工人员出示有关部门的审批手续和环评报告进行说明,现场群众却表示“谁不知道你们是一伙的”,坚决阻挠施工。同时,公安机关因害怕引发矛盾,往往拒绝立案,而真正走法律程序也不现实,经营者只能默默承受。王小龙告诉记者,三大运营商在基站建设过程中,经常会遇到老百姓的阻挠和抗议。有的小区,基站建了一半,老百姓向园林局、环保局投诉,最后往往要拆除基站。今年合肥“两会”期间,民进党合肥市委提交的提案称:合肥市通信运营商在建设基站时,由于缺乏规范、统一、明确的法律依据。导则,部分市民因担心基站的电磁辐射,因无知而担忧、恐惧,阻挠、抵制基站建设,导致相当数量的通信基站无法建设。2013年,合肥移动勘测选定的无线通信基站站点200余个,合肥电信200余个,合肥联通基站站点150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