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观察

人工智能领域求贤若渴 金融人才未来前景看好

时间:2023-03-14 09:22:46 科技观察

人工智能领域人才渴求,金融人才未来前景可期结合重庆市的《“十四五”规划和2035远景目标纲要》,本报摘录部分文摘并推荐相应专业,希望对正在填报的你有所帮助志愿者申请。一、建设内陆国际金融中心未来金融人才潜力巨大【规划摘要】立足西部,辐射东盟,服务“一带一路”,加快建设内陆国际金融中心,打造以经济为动力、辐射区域、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金融体系。人才是加快内陆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关键。经济转型和技术迭代正在改变现有的人才需求结构。原有的工作岗位正在改革,新的工作岗位层出不穷。高科技专业人才、复合型人才、数字化人才备受追捧。结合金融领域人才供需和企业招聘需求,对专业选择有哪些启示?金融领域高端人才备受青睐。分析2018-2020年不同专业背景的毕业生就业情况发现,专业对口仍是市场供需匹配的主旋律,职业与专业的整体匹配度较高。从专业证券/期货/投资管理专业背景来看,前5名分别为金融、会计、经济学、工商管理、金融工程;从在银行工作的专业背景来看,排名前5的专业分别是金融、会计、财务管理、工商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此外,会计、财务管理、金融、审计、工商管理等专业从事财务/审计/税务相关职业的比例也较高。信托/担保/典当/拍卖行业以资金需求方追求的收益率为导向,开展综合金融服务,实现混业经营,提供较高的投资收益,使信托基金能够满足大部分社会资金需求。就从业人员的专业背景而言,以金融为主。对人才素质要求高的职业,基本都与投融资有关。83.3%的投行业务招聘需求为本科及以上人才,84.3%要求3年以上工作经验,入职门槛最高。教育部指定高校招生平台阳光高考提供的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有390余所高校开设金融专业。一是专业金融机构,如中央财经大学、西南财经大学、上海财经大学等;另一种是综合性大学经济学院或金融学院下的金融专业,如北京大学经济学院、中国金融学院、人民大学等。银行业的数字化转型正在蓄势待发。浏览招聘网站,发现很多银行都提供了丰富的数据工程师和人工智能的求职信息。“银行业需要更多的产品技术人才将金融科技商业化,软件研发和产品经理招聘需求环比增长均超过80%。智联招聘重庆售前总监尤蓝新表示,今年年初对金融从业者的调查发现,数据工程师和人工智能的招聘岗位环比分别增长了163.9%和128.1%,远高于上月。高于金融业的整体需求(84.2%、33.2%)。就岗位缺口而言,互联网+促进了金融产品经理的人才缺口。业内人士认为,随着新基建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的深度融合正在推动金融科技发展进入新阶段。其中,银行业是技术应用场景最为广泛的领域。金融科技已经渗透到银行业的各个业务条线和产品中,如消费信贷、供应链金融等金融服务,都依赖于现代信息系统。显着提升业务质量、效率和风控能力。因此,数据作为核心生产资料,势必会拉动对相关数字人才的需求。值得注意的是,在银行业的招聘要求中,71.4%的金融数据分析岗位需要本科及以上学历。财经类院校常开设保险专业。在现代经济金融体系中,根据融资功能的不同,银行、证券、保险和信托合称为“四大支柱”。目前,保险专业的就业去向主要集中在保险公司、保险监管机构、银行证券部门或其他大中型企业风险管理部门及相关咨询服务部门等。阳光报给出的数据教育部指定高校招生平台高考显示,目前,保险专业本科院校有120余所,其中不乏独立学院。此外,还有200多所专业院校开设保险专业。开设保险专业的院校以金融类院校居多,也有一些综合类院校。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西南财经大学等开设了特色保险学院。其他金融类院校的保险专业一般设在金融学院,综合性大学一般在经济学院或管理学院下属的经济学院开设保险专业。一些大学的保险专业有具体的培养方向,比如精算、健康保险、风险管理等,其中精算师一直处于热门岗位的上游。就就业市场而言,保险行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存在明显分化。其中,合规检查是保险行业中对学历和经验要求较高的职业。87%的招聘需求为本科及以上人才,31.3%需要3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才。保险项目策划、投资经理、风险控制、保险产品开发等工作经验和学历要求均有要求。二、建设“智慧城市”适逢其时,在人工智能领域播下豪帖【规划摘要】加快建设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和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基地先行区,建设高水平“智慧小镇”,打造“智慧小镇”名城。目前,重庆正积极实施以“大数据智能”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行动计划,培育核心智能产业,如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等,推动经济实现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态变革。相关专业人才是第一资源、第一资本、第一动力。另外,国家在新基建方向的大力投资,势必带动就业市场对一批优质岗位的需求。人工智能新增专业占比高。此前,教育部发布《列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的新专业名单(2021年)》显示,2021年共新增本科专业37个,43所高校通过新增专业审批。新增专业中,电子信息和人工智能占比较高,包括智能矿业、智能交通、能源互联网等。经过多年发展,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具有一定的应用基础。例如,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在防疫抗疫工作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人脸识别、体温监测、行为轨迹监测、健康数据采集、疫情分析、基因测序、药物研发等,都体现了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重要性。未来,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将进一步推动这两个领域与国民经济深度融合发展,这两个领域的人才将长期紧缺。5G相关应用不断商用,用户规模成倍增长,应用场景不断丰富和深化。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测算,2020-2025年,5G商用直接和间接拉动的经济产出将超过35万亿元。预计到2025年,5G将直接创造超过300万个就业岗位,而且极有可能继续催生一批新的就业岗位,间接创造的就业岗位更是难以估量。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市场监管总局、国家统计局联合发布的多个新职业涉及人工智能、物联网等领域。例如智能制造工程技术人员、工业互联网工程技术人员、虚拟现实工程技术人员、人工智能培训师等。与行业的蓬勃发展相对应,许多新兴行业面临的人才紧缺已成为越来越突出。以人工智能工程技术人才为例,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布的相关报告,目前我国人工智能人才缺口较大。国内供需比为1:10,供需比严重失衡。不断加强人才培养,补齐人才短板成为当务之急。复合型人才更受欢迎,巨大的市场需求引起相关专业的关注。目前,全国多所高校开设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本科专业,以及人工智能专业。就目前的介绍而言,大数据相关专业将重点掌握大数据采集、存储、管理、分析和应用等核心专业知识和技能。从就业方向来看,主要有大数据系统研发、大数据应用开发和大数据分析。具体职位如:大数据分析师、大数据工程师等。人工智能专业涉及大量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方法,包括自然科学、工程技术、信息技术、人文社会科学等,是人工智能专业的典型代表。集软件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数学、统计学等学科于一体。跨学科。“上海有学院和大学开设数据科学和商业分析专业,这些专业结合了商业、计算机和统计学的知识。”立信(重庆)数据科技有限公司董事、副总经理周宇表示,价值是在这个数据中产生的,在这个时代,计算机科学与商业的融合是必然趋势,人才与专业优质的业务分析也是各大企业迫切需要的。从实际用人情况看,企业更注重人才的“底子”。智联招聘常务副总裁李强在解读中提到,长期对企业招聘的研究发现,在招聘应届毕业生时,企业在考察门槛的基础上,更注重提升方向和发展潜力。比如知识方面,会考查岗位的基本专业技能,也会注重对行业综合知识的理解。因此,可以根据自己的就业方向和公司关注的重点,发挥自己的优势,有针对性地改善自己的不足。